今天是【健识药师谈】栏目陪大家走过的
第195期
来聊聊关于“阿司匹林”的那些事~
很多上年纪(>40岁)的朋友因为有高血压、糖尿病,而被医生建议“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心血管病”,或者被神经内科医生建议“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脑卒中”,而且被告知这是很重要的一级预防,即“治未病”:提前预防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
当然,还有一些被确诊的冠心病、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TIA)的患者,医生更是强烈要求他们常年(甚至终生)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再次发生,这就是所谓的二级预防。
那么,阿司匹林是通过什么本领实现预防这些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呢?
事实上,阿司匹林能够预防的冠心病或者脑卒中,是特指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动脉血管狭窄,随后发生的冠心病或者缺血性脑卒中,对于其他类型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比如冠脉痉挛导致的心绞痛,出血性的脑卒中)都是无效的。
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很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因为我们体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长期过高,在各种炎症因素的驱动下,这些LDL-C穿越到血管内皮下层,被氧化,被吞噬,聚集在血管内皮下形成一堆的“脂核”,上面覆盖着薄薄的一层内膜。这种向血管内腔突起的斑块就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形成的斑块很软,很不稳定,容易破裂。
不稳定的斑块一旦破裂,暴露出的内容物(胶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等)会第一时间强烈激活血小板。活化的血小板彼此手拉手聚集形成血栓,造成破损局部的血管出现管腔狭窄(血流变小)或梗死(完全没有血流)。
如果是冠状动脉的血管狭窄,造成特供心脏的血管出现供血不足,会发生心脏缺血缺氧的症状,造成心绞痛;如果是冠状动脉完全梗死,血流断供,时间过长直接造成心肌细胞坏死,会发生严重的心肌梗死。当然,如果这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在颅内动脉,则会造成颅内血管的断流,造成脑组织供血不足或直接断供,产生严重的后果,比如晕厥,失语,半身不遂,甚至脑梗死等。
所以说,没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破裂,就没有心脑血管的血栓事件。而阿司匹林就是用来抑制血栓事件的重要药物。
阿司匹林可以一劳永逸(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使血小板即使面对斑块破裂释放出的激活物质(胶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也束手无策,不会聚集形成血栓,也就不会发生缺血性地心脑血管事件。所以,阿司匹林可以用来预防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即所谓的一级预防),也可以用来防止已经罹患冠心病或脑卒中患者再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缺血性的事件发生(即所谓的二级预防)。
因此,国内外各个权威的诊疗指南都推荐:若无禁忌,应该首选阿司匹林肠溶片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近期对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治未病)的适应症也做了严格的限制。
因此,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使用阿司匹林来预防,下列患者应该禁用阿司匹林:
对阿司匹林或其它水杨酸盐,或药品的任何其它成份过敏;
有水杨酸盐或含水杨酸物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哮喘的历史;
急性胃肠道溃疡;出血体质,活动性出血的患者;
严重的肾功能衰竭;严重的肝功能衰竭;
严重的心功能衰竭;
正在使用大剂量(剂量为15mg/周或更多)甲氨蝶呤(MTX)的患者;
妊娠的最后三个月。
刘治军 主任药师
药理学博士,临床药师;主编《药物相互作用基础与临床》、《循证临床药物配伍》、《药想治病需谨慎》。
科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药事部
专长:抗感染药物治疗、药物相互作用、心血管药物治疗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