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的是一种十分矛盾的动物,就比如说吃吧,人人都喜欢鲜香的味道,可一提到具体的调味品,却人人都怕。
尤其是最近陷入“0”添加争议的酱油,更是被扒出不少“黑料”——不仅重金属超标,还会让人致癌!
但这个说法是真的吗?
第
1
点
—The First—
“0”添加酱油却有重金属?
《消费者报道》从市面上购买了十三款号称零添加的酱油,将其送往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最后检测结果显示,有十二款抽检出了镉,七款抽检出了总砷,这些标榜“零添加”、“有机”的酱油在重金属污染物指标上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为什么这次的抽检结果会引发老百姓的担忧呢?
主要与其中的2种重金属有关。
镉是一种有毒元素,可能会有致癌风险,生物半衰期可达10—30年,即便有慢性镉中毒,人体可能在二三十年后才能表现出来。
而砷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砒霜”,多用来杀菌、杀毒、除草等。
根据我国《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22》规定,酱油中的总砷含量不得高于0.5mg/kg,而镉在原料中的限量为:大豆≤0.2mg/kg,小麦≤0.1mg/kg,食用盐≤0.5mg/kg。
而十二款酱油中,检测出总砷含量在0.00606~0.102mg/kg,镉含量在0.00572~0.110mg/kg。
第
2
点
—The Second—
酱油致癌?不必担忧!
其实从结果上看,抽检的酱油重金属含量都是在国家标准之内,大可以放心食用。
只要不拿酱油当水喝,摄入的镉和砷远远低于危害身体的水平。
而且这些重金属也并非人为添加,农作物自己会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吸收环境中的微量重金属。
现行标准已严格限制原料种植的土壤、水质及空气条件,完全可以确保最终产品安全性。
换言之,只要你不是买的三无产品,酱油是完全可以放心使用的调味品。
话说回来,这也不是酱油第一次陷入致癌风波了!
早在2016年,香港消费者协会曾对市场上随机搜集的40款酱油、豉油、鲜露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有11款产品中有可能致癌物4-甲基咪唑。
酱油通过焦糖色素来调节颜色,而焦糖色素可能会产生4-甲基咪唑,该物质是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判定为2B类致癌物。
而2B类致癌物的意思是对动物有明确致癌风险,但对人体致癌的证据不充分,风险等级连红肉(猪牛羊肉属于2A类)都不如。
所以大家大可不必谈癌色变,比起操心酱油致癌,还不如少喝点酒、少抽点烟来得实在!
第
3
点
—The Third—
这2种调味品
真不能乱用
调料一
放在灶台上的耗油
蚝油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矿物质、有机酸等营养成分。
一旦开盖后长时间放在室温下,很容易发生氧化分解,并给环境中的微生物等提供优良的繁衍条件。
此时,蚝油就完成了身份的“蜕变”,由调味品变成了细菌和微生物的培养皿!
若开盖后长期存放在灶台旁,经过高温“呵护”,这些成分更容易氧化分解,为微生物提供繁殖条件。
在变质过程中,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这类一级致癌物,它可通过破坏DNA结构、抑制免疫功能等途径诱发癌症,长期摄入会增加肝癌、胃癌等风险。
二
使用大量含盐调料
食用盐本身不会致癌,但就怕你过量用盐。
大部分调料中都含盐,其中酱油的含盐量为15-20%,鸡精为10%,而蚝油和豆瓣酱中也都含有盐。
这些调料混合在一起,就很容易造成钠超标。
而高浓度盐分会直接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导致胃壁充血、水肿甚至糜烂。
这种物理损伤会降低胃黏膜对致癌物的防御能力,使亚硝酸盐、黄曲霉毒素等致癌物更易诱发细胞癌变。
中式咸鱼就因此成了著名的致癌物,并上了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黑名单”,是非常明确的胃癌高危因素。
关于调味料致癌的问题,这里给大家解释清楚了。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