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最早的记忆出现在什么时候?
应该没几个人记得3岁以前的事吧~
现在科学界普遍认为:婴儿期遗忘边界年龄为3-4岁,也就是说大多数人会忘记自己3-4岁之前的记忆。
而对于这件事,其实已经有大把的科学家研究过了,虽然还没有定论,但却有3个学说占据了主流。
第
1
点
—The first—
为啥会失去记忆?
学说一
3岁前压根没记忆
这个学说认为没有记忆是因为线索缺失。
什么叫线索缺失呢?
举个例子,你看到一个面熟的人会一时间记不起TA的名字,这时如果有人给了提供了关于TA的线索,你就会立马想起来。
这是因为我们的记忆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的。
一样东西关联的线索越多,你就越容易记住TA
如果你想回忆起什么大,脑只需要把线索提取出来,就可以检索到相关记忆。
但这在婴儿这里就行不通了。
因为婴儿对于身边的东西没啥概念,不管看到啥都只停留在视觉层面,脑子里没概念,自然就没有线索,甚至连自己的亲爹妈都不认识,只知道有两个物体一天到晚盯着自己。
像这种没有概念、没有线索的单独记忆根本就串不起来,形成不了长期记忆。
学说二
母语覆盖说
“母语覆盖学说”认为不管什么时候,我们要想起什么必须要在脑子里用自己的话搜一下,所以记忆和你的“语言系统”是相关联的。
比如中国看♥想的是“心”,美国人看♥想的是“heart”。
而婴儿记东西也有自己的“语言系统”,虽然我们听不懂这些“咦咦呀呀”,但婴儿不仅会用这种“婴语”记东西,还会用把脑子里的记忆表达出来。
但等婴儿慢慢长大,学习母语后,“婴语”就会被强制替换掉,在这个过程中那些用“婴语”记住的人和事会被母语重新定义变成新的记忆。
这下当你用母语再去回忆那些已经被更新掉的记忆,当然啥也想不起来。
学说三
记忆被裁剪了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你的脑力巅峰,是在你穿尿不湿的时候。
研究表明婴儿的脑袋拥有惊人数量的神经元,1岁左右数量会达到巅峰。
这是因为婴儿刚接触这个世界的时候,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
为了防止你脑子不够用,大脑就会长出大量神经元。
而记忆正好存储在神经元和神经元的连接中。
长大之后该认识的东西都认识了,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少,大脑就会开始觉得你在浪费资源。
为了节省能量,它就会把那些你用不到的神经元清除掉。
而这意味着在神经元被大脑裁剪的时候,你3岁前存在神经元连接里的记忆也会顺带着被剪得七零八落。
第
2
点
—The Second—
遗忘过去或许是种自我保护
无论是哪一种机制,背后或多或少都与一个关键词有关:遗忘。
遗忘,其实是大脑的厉害之处。
毕竟3岁前的记忆,可能大都不太美好,比如——
不受控制地拉屎撒尿,还搞自己一身;
被巨人一样的爸妈支配,无力反抗只会无能狂嚎;
拖着鼻涕到处跑,爬两步就摔个屁股墩;
在各种不堪回首中,可能还夹杂着一些不能言说的……
现在想起来会原地尬死,或者原地吓死的事情。
第
3
点
—The Third—
有些事情其实从未被忘记
虽然早已想不起幼儿时期的种种经历,但那些看到的画面,听到的声音,接受的照顾,其实早已深深融入了身体。
外界各种信号传递到大脑,刺激对应脑区的发育。
家人的笑脸,逗弄的玩具,轻声的呼唤……丰富的刺激对于大脑发育至关重要。
它们帮身体训练出了视觉、听觉、运动、语言、空间感知等优秀的系统,让成年的我们,能独立生存,照顾好自己。
更重要的是,吃喝拉撒这些糟心事,帮助我们和亲人在互动中构建了我们对于「爱」的感受。
遗忘,是成长必然的代价。
幼儿时光或许真的被大脑彻底删除,永远找不回来了。
但在我们的大脑深处,仍深深印刻着那个孩子的影子。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