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莞市茶山医院显微修复重建外科联合国内顶尖淋巴外科中心——北京世纪坛医院沈文彬教授团队,成功开展了广东省首例“原发性淋巴水肿胸导管松解术”,为一名饱受双下肢顽固性水肿折磨4年的71岁患者带来康复希望。
据悉,这是继成功开展广东省首例淋巴静脉吻合术(LVA)后,茶山医院显微修复重建外科团队在淋巴回流干预治疗领域的又一技术突破。该案例的成功,标志着茶山医院在淋巴系统疾病诊疗领域,率先构建的覆盖辅助检查、手术治疗、术后康复等环节的一体化全流程诊疗体系,并成功应用于解决复杂临床难题。
“双腿重如山”:71岁老人求医多年,终迎转机
71岁的蔡阿婆,双下肢肿如“象腿”整整四年。每一次试图行走,都像拖着两个沉重沙袋,最终只能卧床度日。这一切始于2020年一次意外摔倒后,水肿从脚踝悄然蔓延至整条左腿,最终吞噬双腿。
直到走进东莞市茶山医院显微修复重建外科,才通过医院完善的淋巴疾病诊断体系,精准研判到双腿“肿胀”病因源由“胸腔”,胸导管终末段发生了病理性梗阻,才是原发性淋巴水肿的根源。
显微修复重建外科主任王海文介绍,胸导管作为全身淋巴液的主通道,若颈部入口处出现狭窄,会导致淋巴液回流受阻,进而引发广泛性水肿。而蔡婆婆年事已高,同时合并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多种慢性疾病,进一步增加了手术的难度。
精准诊断+多学科协同,“量体裁衣”确定手术方案
“淋巴水肿的治疗不能盲目地‘一刀切’,明确的诊断才是开启有效治疗的‘金钥匙’。”王海文主任表示,原发性淋巴水肿病因复杂,未明确病变即手术可能无效且延误治疗。
依托医院构建的一体化全流程诊疗体系中的精准诊断环节,团队综合运用MR胸导管水成像、MR下肢淋巴管显影、核素扫描及超高频B超等多种技术手段,对蔡婆婆的淋巴系统进行全链条检查。作为东莞市率先开展磁共振淋巴系统显影的医院,茶山医院在该诊断过程中充分发挥技术平台优势,最终精准定位了胸导管终末段的狭窄与粘连病灶,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精确依据。
鉴于蔡婆婆高龄且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医院启动了神经内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会诊(MDT)机制,这是一体化诊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学科专家从手术耐受性、风险预案到术后康复进行全流程评估与协同规划,并联合北京世纪坛医院沈文彬教授开展术前论证与术中指导,确保了整个治疗过程的严谨性、精准性和安全性。
图:王海文主任查房
“发丝级雕刻术”:超显微技术下打通“生命回流之路”
胸导管汇入口位于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交汇处,周边结构复杂,稍有偏差便可能损伤重要神经或血管,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此外,胸导管直径仅几毫米,在其管壁上“穿针引线”,难度犹如在发丝上雕刻。
团队依托茶山医院成熟的显微技术平台,利用国内先进显微镜,通过颈部小切口精准入路,小心翼翼地剥离胸导管终末段的粘连组织,历时2小时的“精细分离”终获成功。术后第三天,蔡婆婆右大腿周径消肿达4厘米,被堵塞四年的“生命回流之路”重获畅通!
入院时(左图)及术后第三天(右图)
术后患者家属大喜竖起大拇指表示,自母亲住院以来,深切感受到茶山医院专业、细致的医疗服务。患者家属为医院送来了感谢信:“母亲住院期间,深切感受到茶山医院专业、细致的医疗服务……全体医护人员始终以热情、负责的态度对待患者,令我们深受感动。”
图:家属感谢信
顶尖技术“本土化”,复杂淋巴水肿实现“家门口”诊疗
此次成功实施的广东省首例原发性淋巴水肿胸导管松解术,不仅解除了蔡婆婆多年的顽疾,填补了省内该项复杂淋巴回流干预技术的空白,更是东莞市茶山医院一体化全流程淋巴诊疗体系能力的集中体现。该手术的成功实践,深度借鉴了北京世纪坛医院淋巴外科成熟的“世纪坛模式”,并紧密结合本土患者需求进行了优化。有效推动了前沿诊疗技术在东莞的落地应用,让复杂淋巴疾病患者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从精准诊断到高效手术、再到系统康复的完整、高水平的诊疗服务。
显微修复重建外科团队介绍,胸导管松解术作为治疗原发性淋巴水肿的有效手段,主要适用于:经明确诊断为胸导管终末段梗阻导致的顽固性、回流障碍型淋巴水肿患者。王海文主任特别强调:“手术方案的制定必须基于精准诊断和严格评估。”
此次手术是茶山医院显微修复重建外科继淋巴静脉吻合术(LVA)等创新实践后,在复杂淋巴回流障碍疾病诊疗领域的又一次重要突破。它印证了医院在应对淋巴系统疑难疾病方面,已建立起由精准诊断体系、顶尖显微技术平台、多学科协作模式共同支撑的全流程解决方案。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茶山医院将继续深化与北京世纪坛医院等顶尖机构的协作,将更多复杂淋巴疾病的先进诊疗技术引入东莞,造福本地及周边患者。
本文来源:健康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