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天后停业!一所医院发布公告
健康
健康 > 正文

3 天后停业!一所医院发布公告

本文作者:黄桃鱼子酱

又一家医院,宣布暂停运营。

图源网络

近日,一份在网络流传的公告显示,合肥一所二级康复医院——合肥东骅康复医院——突然宣布,因医院运营困难等多方面因素,将于 2025 年 8 月 30 日暂停运营。

到底发生了什么?

关停背后,是医保违规屡罚屡犯

据官网消息,这家二级康复医院由上海东骅医院(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于 2021 年 12 月正式开业,2022 年 5 月医院获批成为医保定点医院。建筑面积约 3.3 万平方米,现投入使用医疗床位 380 张,重症床位 32 张。

而就在今年 1 月,合肥市医保局发布的 2024 年四季度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典型案例中,合肥东骅康复医院赫然在列。

合肥市医疗保障局官网截图

根据通报,医院因存在低标准入院、挂床住院、套取 DRG 康复病组费用、虚计费用等违法违规行为「数罪并罚」,不仅被追款罚款,还被直接暂停老年病科室 10 个月涉及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的医药服务,儿童康复科 4 个月涉及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的门诊慢特病医保结算服务。

失去医保基金,成了压垮民营医院的最后一根稻草。而相似的剧情也早已不是第一次上演。

例如宁夏中卫圣心源康复医院,自 2018 年起,4 年内共被医保处罚 8 次。原因包括但不限于虚假住院、低指征入院、伪造文书等,还被列入了 2022 年宁夏欺诈骗保典型案例。

在最后一次被罚款后,这所康复医院向卫健委提交了注销申请——罚金交到肉疼,还不如关门了事。

中卫市人民政府官网截图

骗保「重灾区」

康复医院,尤其是民营康复医院,早在许多年前,就成为了违规套取医保资金的「重灾区」。

广东某康复硕士、在职康复医师李峰(化名)指出,康复治疗领域因治疗周期长、项目多,在曾经还没有大数据监管的时代里,是「很容易做文章」的。

「例如,普通推拿或穴位按摩,很多康复医院都会上报成神经再教育训练,这样报销的更高。要么就是在重复治疗上做文章,比如关节松动术一天做个七八次。」

而在东北某地区公立康复医院院长李春哲(化名)看来,这样谎报项目的操作只能算是「小打小闹」,更有甚者,甚至虚增治疗次数、直接伪造签字文书。

今年 7 月,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全省法院依法惩治医保骗保犯罪典型案例,其中披露了通化市某康复医院、通化市某医院院长和法定代表人李某华,通过诱导他人虚假就医、挂床住院等方式,9 年骗取国家医保统筹资金近 3000 万元。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截图

据通报,在 2012 年 4 月至 2021 年 6 月,李某华创造了一种打通院内院外的骗保模式。在院外,他以免费体检、现金报酬、药品赠送、亲属费用减免等方式,诱导社会公众用医保卡虚假住院。院内,则公然用现金奖励医护人员使用自己的医保卡「挂床」。

在此基础上,组织全院医师、治疗师、护士为真实患者与虚假「患者」伪造病历、虚报药品用量、虚构理疗项目,并将非医保药品「偷梁换柱」为医保可报销药品。最终,李某华被审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类似这样的违规操作,对整个康复行业而言,是一场劣币对良币的驱逐。

李峰回忆,自己刚参加工作时,公立医院康复科经常会收到被民营康复医院「耽误」而错过最佳康复时间的患者。

「当时业内都传哪家普通民营的康复科人均一年三四十万,也有一些地方挖过我,表示只要配合科室运营,高薪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聊来聊去最终还是那些操作。」李峰说,「不过最近这一两年,大数据筛查一出,这种事情真的变少了许多。」

转型康复,还会是救命稻草吗?

去年,国家医保局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财政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同印发了《2024 年医保基金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其中,康复理疗就是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

国家医保局官网截图

在严格治理、优胜劣汰的过程中,依赖违规操作生存的「套保型」医院正在逐渐原形毕露走向衰败。

而与之相对的是,能够摸清医保规则,正规运营的康复医院们,正在大批涌现。

2025 年 8 月 20 日,国家卫健委在一封提案答复函中明确提到,引导部分一级、二级医院向康复方向转型。

国家卫健委官网截图

而在地方政府层面上,这种鼓励的趋势也很明显。如 2025 年 2 月,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天津市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医疗资源向康复领域倾斜。

随后不久,天津市第一医院(二甲)就表示将逐步向现代化三级康复医院进行转型。

天津市第一医院官方发文

据国家统计局,2022 年我国 65 岁以上人口达 2.1 亿,占比 14.9%。而在未来 10 年,这个数字可能突破 3 亿。「这意味着术后康复、慢病康复、老年病管理的需求将井喷式增长,这是大势所趋。」公共卫生博士孙杨这样说。

对于很多二级医院或者民营医院,向康复方向转型不再是可选项,而是生死存亡面前的一道必答题。但和以往不同的是,答题方式可能已经彻底改变:过去那套「搞量、套项目、骗补贴」的模式行不通了。

在康复报销上,如上海已将 51 项家庭病床服务纳入医保报销,特别明确了卒中后康复、骨科手术后康复等家庭康复项目。广东也从 2024 年开始在全省开展康复病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脑梗死、脑出血等五大类疾病实施阶梯式按床日付费。

在这种新型支付方式+大数据筛查的时代下,对于那些真正沉下心来做好康复服务的医院来说,巨大的市场机遇才刚刚开始。(策划:z_popeye|监制:islay)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