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作者:黄桃鱼子酱
10 月 29 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开展医养结合促进行动的通知》,再次释放出公立医院转型的信号。
《通知》指出,在及时优化调整二级公立医院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引导推动医疗资源较丰富地区的部分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康复医院、护理院。
早在今年 7 月,国家卫健委就发布了《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工作方案(2025 年版)》,其中也明确提到,引导支持部分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康复医院、护理院,引导支持县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延伸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国家卫健委官网截图
《工作方案》还指出,医养结合机构的医务人员享有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同等的职称评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待遇。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在内部绩效分配时,对完成居家医疗服务、医养结合签约等服务较好的医务人员给予适当倾斜。
医养结合,会成为二级医院的救命稻草吗?
或有大批医院转型「医养结合」
最新《通知》中提出,将开展为期 3 年的医养结合促进行动。到 2027 年底,结合当地人口老龄化程度,推动每个县(市、区、旗)至少有 1 家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机构直接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基本实现医养结合服务县域全覆盖。
而在此前发布的《工作方案》中也提到,要创建一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和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鼓励各地条件成熟、工作基础好的县、县级市、市辖区积极开展创建工作。示范县(市、区)每 2 年评估一次,每次命名 100 个左右,2030 年完成创建工作。
不难看出,未来或将有大批医院向医养结合转型。
那么,「医养结合」到底指的是什么?
根据文件,无论是医疗卫生机构还是养老机构都有机会往「医养结合」的方向发展,但必须具备医疗卫生机构资质,并依法进行养老机构备案。同时,鼓励医疗卫生机构按照相关规范、标准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卫生服务。
此外,文件还支持将医养结合机构纳入紧密型医联体统一管理,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设施统筹规划、毗邻建设。
事实上,在此之前,医养结合已试点许久。
早在 2016 年 1 月,国家卫计委印发的《2016 年卫生计生工作要点》中就提出,在全国启动医养结合试点。同年 5 月,国家卫计委发布通知遴选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先后在全国确定了 90 个试点地区,开启了为期 7 年的试点探索。
此前官方通知截图
去年 12 月,国家卫健委、民政部、国家医保局等五部门也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延伸服务至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乡镇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和农村幸福院,为失能(含失智)、慢性病、高龄、残疾等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并支持医务人员从事医养结合服务。
从试点推广到全国,「医养结合」的潮流对医院和医生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转型后,有的医院活了
东南某试点地区的医养结合类型养老院投资人高萍(化名)表示,医养结合确实挽救了不少濒临崩溃的民营医院、二级医院和养老院。
高萍回忆,几年前她投资的二级医院为公私合营医院,从 2020 年开始就一直濒临破产,主要面临的问题就是没有病人:「空开了很多科室,比如烧伤科、骨科等等,但根本没有患者就诊。」
另一方面,高萍还有个一手创立的养老院项目,但即便是在业界口碑不错,仍然因高昂的成本而运营艰难。「主要的投入成本就是用在了老人的护理和转诊上。」
在养老院与医院结合后,一方面医院的康复科可以直接和养老院的长期护理相打通,另一方面养老院的老人的慢性病管理和定期复查也有了稳定的资源。「虽不说是大富大贵,至少整体是有了一些起色。」高萍说。
而在湖南湘潭,一家曾经「揭不开锅」的医院也通过医养结合实现了华丽转身。
据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介绍,该院前身为职工疗养院,转型综合医院后,运营举步维艰。2009 年包括退休职工,全院在编 256 人,但年业务收入只有 295 万元,就连院长看了账目也倒吸了一口冷气:「即便医院零成本运营,也难以足额发放职工工资。」
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官网截图
而后,随着该院率先在全国公立医院中提出并推进「医疗+养老」服务模式,相继建成了老年养护楼和康复大楼。截至 2020 年,医院现有床位 1100 张,其中医养结合床位 800 张,常年入住率超过 95%。2019 年一年业务收入超过 1 亿元。
前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护师,现佛山某医院老年病房护理主任廖凤霞(化名)回忆,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确实是凭借着医养结合硬生生从濒临破产中走了出来。
「我还记得当时已经打算办停薪留职去广州当月嫂了,后来医院改制,我和年轻护士们一起负责康复病房的护理工作和养老院的护理,医院开支也慢慢好起来了,甚至年底还有养老院的分红,综合算起来我的收入比当地的普通医院护士还要高一些。」
有医院转型后仍破产,医养结合不是万能答案
不过,虽然不少医院的成功转型令人鼓舞,但「医养结合」并非所有二级医院的万能解药。
今年 2 月,江西瑞昌一所运营了 50 多年的老牌医院——六二一四医院——因亏损严重中终止运营。
图源网络
而在这之前,六二一四医院同样尝试过医养结合路径,于 2018 年 3 月就开设了医养结合型养老院,也最终仍不能逆转倒闭的命运。
香港大学社会医学博士孙艺洋指出,对于考虑转型的二级医院,还需警惕「形似神不似」的陷阱:真正的医养结合不是在医院里开个养老院那么简单,而是要从服务理念、人才结构、管理模式上进行全方位重构。
孙艺洋提到了另一个某东北医养结合医院的失败案例:该医院前身为消防下属的烧伤专科医院,借着 2016 年的医养结合扶持,也成立了老年病房、康复机构和养老机构等医养结合项目。
但是,所谓的改制却非常粗糙。仅把从前的烧伤病房简单改造,并没有引进什么先进的康复设备或人才团队。同时,合并的养老院距离市区超 25 公里,老人定期体检复诊常因设备不足转到其他医院。
最终,这家医院因涉嫌骗保、套保和医疗纠纷等问题,于 2021 年破产清算。
广东某地卫健委官员王一阳(化名)认为,对于医院来说,医养结合转型是一份「参考答案」,而绝非「唯一答案」。
王一阳提到,东莞市儿童医院就是一个二甲医院转型好例子。该医院前身为石龙镇卫生所,后来成为市属二甲医院后也起色不多。
但医院十几年专注发展儿科,构建儿童重症医学科、小儿外科、新生儿科、儿科呼吸科等专科集群,不仅成功晋升为三甲专科医院,2022 年度「国考」成绩位列全国儿童医院第 11,在地市级儿童专科医院中排在首位。
「能否把有限的资源投入最能创造价值的领域,才是每个医院的最优答案。」王一阳说。
「齐白石有一句话叫『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对于医院来说也是同样。」孙艺洋说,「医养结合转型需要投入很多成本,并不是一条所有医院都能走通的路。有的医院连康复科都没有就想一步到位,最后很可能全盘皆输。」(策划:z_popeye|监制:islay)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