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1日,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的换届选举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在此次会议上,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副院长兼脊柱脊髓中心主任范涛教授,凭借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出色的领导才能以及在业界的广泛认可,成功连任第二届主任委员。这标志着非公医疗脊柱脊髓学科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三博集团的董事长张阳和总经理徐向英,通过线上方式发来热烈的祝贺,并坚信三博脑科将始终站在支持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的最前沿,坚实而稳健地推进神经脊柱外科这一分支学科的发展。
本次协会从全国各地医院征集委员总计239名专家。会议由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副秘书长兼会员组织部主任王珊主持。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书记钱阳明、首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范涛教授、荣誉主任委员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张亚卓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王劲教授、原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脊髓脊柱专业组组长王振宇教授和余新光教授等99位专家学者线下出席大会,另外140位专家学者线上出席大会。
作为行业内极具影响力的学术组织,该专委会自2019年4月成立以来,在首届主任委员范涛教授的引领下,始终以推动学科发展、服务患者健康为核心使命,此次换届以“创新驱动发展,提升脊柱脊髓诊疗新高度”为主题,为专委会未来工作锚定方向。
会上,范涛教授代表第一届委员会作工作报告,全面回顾了过去数年的亮眼成绩:在学科建设方面,牵头制定非公医疗脊柱脊髓诊疗规范,推动多家非公医疗机构建成特色专科;在学术交流领域,搭建跨区域、跨机构的高端平台,积极探索国际交流,范围辐射整个亚太区域,累计举办学术会议、专题研讨数十场,促进前沿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在人才培养上,构建多层次培训体系,建立每年两期的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为行业输送了大批复合型专业人才,为非公医疗脊柱脊髓学科的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公益援助方面,每年输送公益医疗队到西藏医疗水平相对薄弱的地区进行公益健康讲座与健康咨询,深入落实“健康中国”工作,成为区域医疗资源流动的源头活水。
随后,专委会首届副秘书长阚志生作《第一届委员会换届筹备工作报告》,全面梳理了换届筹备工作的各项细节,确保了选举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
在选举环节,经严谨投票表决,第二届委员会领导班子正式产生:范涛教授凭借其深厚的专业造诣、卓越的领导能力和在行业内的广泛认可度,成功连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阚志生教授当选秘书长。此外,三博脑科旗下重庆三博江陵医院的王忠平院长当选副主任委员。
协会书记钱阳明为连任的主任委员范涛教授颁发了聘书。紧接着,范涛教授与钱阳明书记共同为荣誉主任委员余新光教授、王振宇教授、王劲教授颁发了聘书,并为秘书长阚志生教授颁发了聘书。此外,他们还为成惠林主任医师、冯海龙主任医师、贾贵军主任医师、李书纲主任医师、刘彬主任医师、路安庆主任医师、王继超主任医师、王鹏飞主任医师、王先祥主任医师、王忠平主任医师、赵红宇主任医师、周迎春主任医师等13位专家颁发了副主任委员聘书。
再次接过主任委员聘书,范涛教授在就职讲话中感慨道:“无论是公立医疗还是非公医疗,我们殊途同归。”他表示,“协会内都是志同道合的同仁,未来我们一定会让脊柱脊髓专委会扶摇直上地办下去!”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未来将继续秉持专委会初心,深化资源整合,聚焦学术创新与跨领域合作,推动非公医疗脊柱脊髓学科向精准化、微创化、智能化方向迈进,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患者。
会议同步审议通过《第二届委员会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组织架构、职责分工与运行机制,为专委会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作为脊柱脊髓领域的专家,范涛教授深耕行业近三十年,自1995年起专注于脊柱脊髓疾病的手术治疗与临床研究。他牵头参与的“脊髓内肿瘤显微外科治疗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殊荣,2012 年获评“北京优秀中青年医师”。其提出的“缺血预处理脊髓功能保护”理论,以及“神经显微外科 + 脊柱内固定 + 术中神经电生理 + 微创脊柱手术”的四维技术融合理念,引领学科技术革新,累计完成各类高难度手术 8000余台,为无数患者重塑健康希望。
此次换届选举的圆满落幕,不仅是对范涛教授过往工作的高度认可,更是非公医疗脊柱脊髓学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未来,在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副院长范涛教授的带领下,专委会必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务实的举措,破解学科发展难题,攻克临床诊疗瓶颈,持续提升我国脊柱脊髓疾病的诊疗水平与国际影响力,为守护人民群众脊柱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