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国春教授:iza-bren 报「PFS+OS 双阳」,晚期 ESCC 迎来全球首个达 III 期双终点阳性的 ADC
健康
健康 > 正文

曹国春教授:iza-bren 报「PFS+OS 双阳」,晚期 ESCC 迎来全球首个达 III 期双终点阳性的 ADC

引言: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侵袭性强、预后差的恶性肿瘤,食管鳞癌(ESCC)是其最常见的类型[1]。尽管近年来一线免疫联合化疗取得进展,但免疫治疗失败后的有效方案仍十分有限[2]。2025 年 11 月 18 日,百利天恒宣布其 III 期临床研究(BL-B01D1-305)在复发或转移性 ESCC 患者中,经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iDMC)判断,在预设的期中分析中同时达到无进展生存期(PFS)与总生存期(OS)双主要终点[3]。这一突破性成果意味着 iza-bren 成为全球首个在晚期 ESCC 中取得 PFS、OS 双阳性结果的 ADC 药物,未来可能成为 ESCC 后线治疗新标准。更令人振奋的是,这也是 iza-bren 继鼻咽癌之后第二个获得 III 期阳性结果的适应症,显示了其在多癌种中的潜在广谱价值。

而 iza-bren 在食管鳞癌的疗效早已显露,2025 年 7 月 10 日,iza-bren Ib 期研究[2]于国际知名医学期刊 Nature Medicine 在线发表。数据显示:在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线治疗的 ESCC 患者中,iza-bren 2.5 mg/kg 剂量组,60 例患者的 mPFS 为5.0 个月,mOS 为 8.3 个月。其中 53 例可评估患者的确认客观缓解率(cORR)达 39.6%,mPFS 为 5.4 个月,mOS 达 11.5 个月。基于此,丁香园特邀江苏省肿瘤医院曹国春教授深入解析 BL-B01D1-305 研究报阳的价值与临床意义。

ESCC III 期临床斩获 PFS 、OS 双阳性终点,iza-bren 泛瘤种潜力再获验证

BL-B01D1-305 研究是一项在既往经 PD-1/PD-L1 单抗联合含铂化疗治疗失败的复发性或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中对比 iza-bren(EGFR x HER3 双抗 ADC)与医生选择的化疗方案(二线)的 III 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该研究设立了两个主要终点:PFS 和 OS。经 iDMC 审查,期中分析明确显示双终点达标。公司公告指出,这标志着 iza-bren(EGFR x HER3 双抗 ADC)成为全球首个在 ESCC III 期研究中实现 PFS/OS 双阳性的 ADC 药物

虽然目前尚未公开具体的中位 PFS 和中位 OS 数值,但双终点的同时达标意味着其不仅仅能延缓肿瘤进展,还可能真正延长患者生命,这对后线治疗来说是一个非常强的临床信号。这项突破性的 III 期成果,对于填补 ESCC 后线治疗空白、重塑临床治疗格局具有深远影响,未来或将改写食管癌诊疗指南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iza-bren 并不局限于 ESCC 一种适应症。早在鼻咽癌适应症中,iza-bren 就取得了 III 期阳性结果;如今 ESCC 突破成功,成为 iza-bren 第二个取得阳性结果的 III 期临床研究。这种跨瘤种、持续推进的策略体现了 iza-bren 「广谱抗肿瘤 ADC」的潜力。

与此同时,iza-bren 共有 10 项在中国开展的注册 III 临床研究和 3 项全球关键注册研究。这些研究中,针对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鼻咽癌、尿路上皮癌、食管癌、卵巢癌等 7 项适应症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1 项适应症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也期待 iza-bren 其他瘤种研究也能早日取得成功,为患者带来更多临床解决方案。

破局后线,iza-bren 或将引领食管鳞癌治疗发展

作为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ESCC 患者确诊时多已进入局晚期阶段,长期生存率始终偏低。近年来,一线免疫联合化疗显著改善了部分患者的预后,但一旦在免疫治疗中出现进展,后线治疗几乎仍处于「无药可选」的状态。传统化疗(如紫杉类、铂类或伊立替康)在二线或后线治疗中的有效性有限,多项真实世界数据显示其中位 OS 通常不足 7 个月[4-6],难以扭转疾病进展。由此,如何在免疫治疗进展后为 ESCC 患者提供更具临床价值的新治疗机制,成为当前临床实践中的核心未解难题。

尽管 BL-B01D1-305 研究达成了业界关注的 PFS / OS 双阳结果,但由于期中分析尚未披露具体数值,临床对其「为什么能成功」「其生存改善是否具有机制与早期数据支持」依然高度关注。在这一点上,早期 Ib 期研究[2]就已展现了iza-bren 在经治 ESCC 患者中的稳定抗肿瘤活性,为 III 期成功奠定了基础。

Ib 期研究纳入了 82 例 ESCC 患者,全部接受过 1 线及以上治疗,多数患者为既往多线治疗失败者,其中 62.2% (51/82) 患者曾接受两线或以上系统治疗,病情复杂、耐药压力大。中位随访时间约为 10 个月。

82 例患者中,共有 60 例患者接受 2.5mg/kg 剂量治疗,其 mPFS 为 5.0 个月, mOS 为 8.3 个月。

图 1 2.5mg/kg 剂量组 PFS/OS

2.5mg/kg 剂量组的 60 例患者中,53 例患者可进行疗效评估,客观缓解率(ORR)为 43.4%,cORR 为 39.6%。生存期方面,mPFS 为 5.4 个月,mOS 为 11.5 个月。主要不良事件以血液学毒性为主,临床管理经验成熟,安全可控。

表 1 抗肿瘤活性

这些数据证明,相较化疗方案,在晚期 ESCC 患者后线治疗中,iza-bren 能提供较为持久的疾病控制和生存获益。结合 III 期临床研究取得双阳性结果,iza-bren 或将引领晚期 ESCC 诊疗进入 ADC 治疗新时代。

全球首创,新概念双抗 ADC 助力治疗策略优化

iza-bren 是一款 EGFR×HER3 双抗 ADC,兼具靶向和细胞毒双重作用,或将发挥更强的抗肿瘤作用。iza-bren 的抗体部分为基于 SEBA(Specificity Enhanced Bi-specific Antibody) 平台所开发的 SI-B001(EGFR×HER3 双抗),可同时与 EGFR 和 HER3 两个靶点结合,可更加精准、高效的与肿瘤细胞结合;细胞毒性载荷为拓扑异构酶 I 抑制剂 Ed-04,且药物抗体比(DAR)为 8;连接子部分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 Ac 接头,可保障药物在体内循环的稳定性,并能在肿瘤细胞内部被组织蛋白酶水解,释放毒性载荷从而发挥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采用可裂解连接子同时保证 iza-bren 具有旁观者效应。作为双抗 ADC,其较传统的单靶点 ADC 具有更精准的肿瘤组织选择,提高疗效的同时降低脱靶毒性,从机制层面实现治疗策略优化。

图 2 iza-bren 药物结构

小结

从机制到临床,iza-bren 在 ESCC 领域的证据链正在逐步完善。BL-B01D1-305 研究达到 PFS 与 OS 双主要终点,使其成为首个在晚期 ESCC 后线治疗中取得此类结果的 ADC,为免疫进展后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潜在治疗选择。结合鼻咽癌与 ESCC 两项 III 期的阳性结果,以及在多癌种 III 期研究中的持续推进,iza-bren 的治疗价值和适应症拓展前景正逐渐显现。未来随着更多数据公布,iza-bren 或将为更多肿瘤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专家简介

曹国春 教授

博士,江苏省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病区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食管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头颈部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食管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肿瘤质量控制中心食管癌质控专家组委员

国家肿瘤质量控制中心鼻咽癌质控专家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头颈部肿瘤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食管癌学组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临床研究专委会委员

江苏省抗癌联盟食管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肿瘤质量控制中心食管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副主委

江苏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委会常委

江苏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委会常委

内容审核:羽绒

项目审核:杨静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