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的高女士因患甲状腺癌于两年前行甲状腺切除术,术后未做放化疗,病情一直较稳定。今年初,高女士因患感冒出现发热、咳嗽、咽痛、流涕、胸痛等症状,经治疗咳嗽、咽痛、流涕症状消失,却遗有发热、胸痛、气短、乏力、声嘶哑等症状,体温常在38℃上下波动,最高达39.4℃。症状日甚一日,常于睡中痛醒,解热止痛药疗效不佳。经喉镜、胸片及肺CT证实为甲状腺癌喉及胸骨转移。经多次放化疗治疗,虽胸痛、声嘶、气短症状有所缓解,发热仍持续不退,并时常有黄黏痰咳出。经多日的抗炎对症治疗,虽黄痰明显减少,但体温仍起伏不退,伴有多汗、大便干燥,遂求助于中医药治疗。
诊见患者神倦消瘦,面容憔悴,精神不振,气短懒言,唇色干红,舌红绛,无苔,脉细数无力。一派热入营血,营阴被灼,津枯液涸之象。遂施以滋阴润燥,凉血解毒,兼以益气法治之。方选清营汤加减,每天多次频饮。服药第二天,患者体温从38.3℃降至37.5℃。5天后体温完全降至正常,且未再发热,汗量减少,燋干红绛之唇舌颜色变淡,薄苔已有隐现,脉较前有力。
肿瘤细胞的生长非常迅速,需要大量的血供,消耗大量能量。当瘤细胞生长过快,机体不能满足其需求时,瘤细胞便产生缺血性坏死,坏死组织被吸收后,便出现发热。加之,代谢增强产生的热量大于散失,也会助长发热。中医学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也就是说,阴阳是互根的,互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若阴阳失衡,则会出现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机转。肿瘤的发热,便是阴阳失衡的典型表现。由于大病、久病之后失于调养,或失治误治,或肿瘤放、化疗后,正气耗损,精气内夺,气血精津液耗伤,渐致阴竭阳亢,以致阴不能制阳,而致阴阳失衡,虚阳浮越于外,则致发热。阴竭阳亢,脏腑失养,并渐致衰败,无力抵御内外邪气的侵扰,则发热愈甚。其中,尤以肺、脾、肾虚损所致发热为著。
肺虚,则卫外失固,外邪侵袭,正邪相争;脾虚,则运化功能失职,气、血、精、津、液化源不足,且难以升清布津及散精于脏腑,诸脏失濡,则无力抵御外邪的侵袭;肾精亏耗,肾不化气,气不化津,阴液乏竭,阴阳失衡,致使阴不制阳,阳气独亢,相火妄动,营阴被灼,进而蕴热化毒,热毒亢盛,浮越于外,则发热更炽。可见,阴竭阳亢,进而脏腑虚损,是导致发热的关键。正像《内经·脏象学说》所说:“是故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足见精伤阴虚的严重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