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专家:年轻人小心“接吻病” EB病毒存在唾液中

2011年05月16日 16:02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张华 许咏怡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最近,广州60名疑似感染“阴性艾滋病”患者做了全面检测,钟南山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发布了最新研究结果。专家表示不认同“阴性艾滋病”的说法,但在病人身上发现了EB病毒,部分患者得的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即民间所说的“接吻病”。据悉,这种病多发生于儿童、青少年,虽然大部分人感染此病后能依靠自身的抵抗力清除病毒,但仍有小部分人会迁延为慢性疾病,对身体造成较大危害。

EB病毒大量存在唾液中

小张是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因为突发高热、口腔黏膜出小红丘疹两天前到广医二院就诊。经检查发现,其口腔腭部黏膜上出现成簇性点状小红丘疹,还有多处浅表淋巴结肿大,血常规检查发现单核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异常。实验室检查发现有EBV抗体,才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经过抗病毒治疗,小张很快就康复了。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翁志强说,EB病毒大量存在于唾液腺及唾液中,可持续或间断地排毒达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之久,与病毒携带者有唾液直接接触最易感染。这种病在秋末和冬初发病率高。“EB病毒并不罕见,即便在健康人群中,带毒率也有15%左右。病人呈现发热、咽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肤黏膜疹,外周血象单核细胞异常等症状”。

感染过后能获免疫力

EB病毒进入口腔后,在咽峡部淋巴组织内繁殖复制,继而进入血液产生病毒血症,累及全身淋巴组织,还会引起多系统受累。翁志强表示,单核细胞增多症容易与疱疹病毒性口炎、疱疹性咽峡炎、巨细胞病毒感染等一时难区别,如果口腔上腭黏膜、颊黏膜出现点状成簇性出血样小红点并发展到牙龈,随后躯体皮肤也出现小红丘疹或靶心样丘疹的话,极有可能患上单核细胞增多症。

该院内科主任陶怡说,单核细胞增多症有自限性(跟感冒一样,患者大多能自愈),患者感染后可获得较为稳固的免疫力,很少复发。不过,为了缓解症状,减轻痛苦,常用抗病毒和对症治疗,比如当并发细菌感染时,如咽部、扁桃体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抗生素治疗,疗效也不错。

但是,有个别患者感染EB病毒感染,个人体质较差,不能产生足量的EB病毒特异的杀伤细胞,导致EB病毒在人体内持续感染,出现慢性或复发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翁志强说,这类患者还常常伴有免疫系统的损害,同时导致发生一些EB病毒相关并发疾病,如腮腺炎、心肌炎、间质性肺炎、肾炎、胃肠道出血、自身免疫性溶血等。

防病从减少接吻开始

单细胞增多症主要通过唾液传播,故亲密接触的接吻成了主要的传播手段。翁志强表示,只要不接吻,不密切接触患者唾液,则完全可预防该病的发生。

虽然因为“接吻病”发生严重并发症而死亡的案例极为罕见,但翁志强认为,EB病毒可通过唾液接触传染,同时接吻还可以传播多种传染病,因此从预防医学角度来看,是不支持社会上的各种拼耐力的接吻比赛的,因为这种接吻时间长、情绪太激烈,不小心咬伤嘴唇或牙龈,很容易使抵抗力弱的一方出现口疮、喉咙发炎等病症。另外,如果一方有病毒、细菌感染,如咳嗽、发烧、呼吸道感染,更加易传染疾病。

对于要表示爱意的情侣,怎么接吻才健康呢?专家建议,情侣、夫妻之间亲吻表达爱意,可以用嘴唇轻点鼻尖或脸颊。此外,父母们最好不要对小宝宝做太多亲吻的举动,以免传播疾病。

【解析EB病毒】

EB病毒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致癌病毒,属于疱疹病毒亚科,感染人体后可引起淋巴结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严重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嗜血细胞增多症,恶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EB病毒相关性肿瘤。(张华、许咏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宋扬] 标签:病毒 唾液 接吻病 EB病毒感染 病毒血 持续感染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