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遍地一定会有更多悲剧
去年年底,“虎妈”曾经在国外媒体上风靡一时,一位华裔妈妈用极其严厉的方式教育两个女儿:她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
相对于国外媒体的吃惊,国内媒体更多地认为有些大惊小怪,“虎妈算什么,中国到处都是‘虎妈’”。
“虎妈”确实造就了“成功”的女儿。但“如果‘虎妈’遍地,一定会有更多的悲剧。”孙云晓说,“毫无疑问,越是专制的教育,越会引起叛逆。”
严恒是让作者阮梅十分痛心的孩子。
严恒的妈妈是护士,每天在医院里听着病人的呻吟、看着病人被痛苦扭曲的脸,晚上再看到淘气的儿子就觉得心烦,因此妈妈对严恒非常严厉。
一次,严恒写完作业后想和小伙伴出去玩,却发现门窗都已经被锁上了。小伙伴进不来,严恒也出不去。天渐渐黑了,严恒想点亮蜡烛,却找不到火柴,恐惧、愤怒的严恒只好在黑暗中乱扔东西解气。等妈妈下班回家,地上桌上床上已是一片狼藉,暴怒的妈妈不由分说,抄起撑衣棍痛打了严恒一顿。
还有一次,严恒没考到前10名,母亲的脸上更是冷若冰霜,偶尔跟严恒说的几句话都与成绩有关。严恒在学校受了委屈,回家告诉妈妈,妈妈不但不安慰他,反而会骂他。
后来,妈妈发现了严恒的日记,便撕了日记本扔在严恒面前说:“你看看你的一些乌七八糟的事情。”
少年最隐秘最纯真的心事被母亲以暴力的方式打开、揉碎,从此母子俩一接上话头儿,就像两头暴怒的狮子。
严恒开始背着母亲丢她喜欢的镜子、小刀片等东西,一次被妈妈发现,他便开始动手打妈妈。
阮梅见到严恒时,严恒已经患上人格分裂症,失去了自我控制能力,住进了脑科医院。
阮梅在书中这样写道:在这类家庭里,家庭犹如钢管,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支持属于冷漠型、坚硬型。父母给予孩子的成长天空是一道逼仄而向上的视线,犹如管道。孩子在里面无论如何也触及不到更开阔的视野,享受不到外面世界的风和日丽。心灵上最珍贵的天性之花,在这样的空间里,只能开一朵灭一朵。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心理学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杨凤池教授说,“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个误区:重智商轻情商,只要孩子学习好,就什么都好,什么人情世故都可以不知。”杨凤池在日常咨询中经常接触到类似的案例,家长们总是痛心疾首,追悔莫及:早知道这样,他哪怕不上重点中学、哪怕考不上大学,只要能快乐就挺好的。
“为什么总是到孩子出了问题才意识到这点呢?”杨凤池说。在教育中“关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进行心理治疗时,靠的就是和来访者建立的良好关系,来访者对我们信任、接纳、认可,我们的咨询治疗就会有效果,否则再高超的理论,再强的技术,如果没有良好的关系,治疗效果也没办法保证。”
这个原理也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
“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孙云晓说,父母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给孩子一个成长的空间,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教育才能起作用。良好的关系将成为孩子成长中的支持系统,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这个支持系统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走出困境。
“百事可乐”式教育让孩子不懂得爱
“钢管”家庭冰冷、狭小,另外一些家庭则正好相反,“百事可乐”。
棋就是后一种家庭长大的孩子。
微卷的黑发、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白净的脸上带着甜甜的浅笑;棋不仅俊俏还很聪明,懂音乐,会美术,甚至还写过小说。
这个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家庭富裕,衣食无忧。但是棋却因打架被学校开除,因争抢女友被同学追杀,后来父母将其软禁在家。两个月后,棋开始出现沉默不语、记忆力明显下降、妄想等精神问题,继而开始想法子自杀。
在作者与他对话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窥视出他人生堕落的根源:
问:“你可以把你在学校的生活告诉我吗?不加评判,不管对与错,只是随便说说而已?”
答:“在学校里读书,有的老师讲课有趣,有的枯燥无味,听都听不懂。我们总不能像个木脑壳坐在那里吧?于是再有不喜欢听的课时,我们就邀了不喜欢上课的同学一起到街上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