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家长期望过高易致孩子精神障碍

2011年06月21日 10:37
来源:扬子晚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去年高考,南京一位考生跑到泰山“会当临绝顶”去了;今年高考,南京一位考生四处闲逛,后在10的“护送”下才进了考场;另一位南京考生,在爸爸答应回来让他打游戏的情况下,才肯起床去考场。

行为偏离常模,我们习惯说是有了心理障碍,而医学则说是“精神障碍”。

卫生部发布的资料: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1.6%~32%;大学生为16%~25.4%。精神障碍已经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现在学生的精神障碍这么多?这和家长过高的期望值很有关呵!

-采访专家: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 张纯

1受了批评要跳楼

如果外界的刺激过度激烈,超过了本人的承受能力,将会造成应急精神障碍。

个案1:有位外语课代表,上课回答问题时,外语老师说他的发音不准,并开玩笑地说他是在用乡音说外语。他气得“噢”地大吼一声就向窗口奔去,要跳楼,被强拉了下来。之后很活跃的他,话少了,而且易激惹,有点小事就发火,大声吼叫,成绩也直线下降了。

个案2:一位17岁的中学女生,在父母都出差时,晚上感到害怕,就

喊住在附近的一位男同学来看VCD,看完后,想家里房子多,就留他在家里住了一个晚上。 班主任获知后,勒令她当众读检查。父母非常震怒,将她痛斥了一顿。

一个月左右,她再不愿意去上学,原来是她老觉得同学在她后面指指点点,说她坏话。

这两位同学都因遭遇了“应激事件”——批评,而“精神障碍”了。

应激反应的特征,是激活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令应激激素“糖皮质类固醇(GC)”的分泌增加了,这对保护机体是有益的。

但是,如果遭遇的应激事件,强于本人的承受能力,就会引起HPA轴的反应的异常。

精神障碍,是“情绪调解异常”了;而情绪调解的异常,就是因为“应激轴(HPA轴)异常”了。

个案1是外语课代表,女同学有什么外语问题都会问他,而那天老师竟当众“羞辱”了他,而且是在他心仪的一位女同学的面前,这让他受不了了,以至变得易激惹了。

个案2本来就胆小,课堂都不敢发言,现在竟让她当众读检查,这也超过了她的承受范围。。

2考场犹如缺氧的高山顶

慢性应激,即外界的刺激长期、反复地出现,以致超出机体能够承受的极限,也会造成精神障碍。 

个案1:6号,高考第一天,南京一个小区的居民发现小区中一位本该在考场中的孩子,正梦游般四处闲逛,一问方知他是逃考,于是打110喊来警察,将他“护送”进了考场。

个案2:7号,南京一中高考点门口,考生家长陈先生说:“早上7点钟孩子他妈叫他起床,他动都不动。实在没有办法了,我对他说:‘你要去考试,我就给你打2个小时游戏’。没想到,儿子听到后一骨碌就爬了起来”。

“精神障碍”中有一种叫“不典型的适应性障碍”,表现为“社会功能退缩,而不伴有焦虑或抑郁心境”,说的就是他们的这种情况。

面临人生那么重要的高考,他们为什么会退缩呢?

出现“高山反应”了!人登山时,超越极限后,会因缺氧,喘不过气而后退。心理学将“超越极限”而退缩,称作犯“高山病”,这两位考生将考场当成“缺氧的高山顶”了。

研究还发现,健康人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但是精神障碍患者因“情绪神经环路”出现了功能缺损,他们越努力调解,越会激起更多的不良情绪的反应。

想逃考的考生,想调整自己而勇敢地进入考场,但因“情绪神经环路”功能缺损,越调整,可能考砸的负性情绪越强烈,终至怕得不敢进考场了。

那个案2为什么在答应他回来可以打游戏时,立刻一骨碌起床去考试了呢?原因是他爸爸的话,其潜台词是:“你并不需要考得多好,只要去考就行了”,这无形中对他起到了降压的作用。

3持续压力犹如温水煮青蛙

为什么他们的“情绪神经环路”出现了功能缺损?是慢性应激(持续的学习压力)造成应激(HPA)轴异常了。

“压力对大脑产生的破坏性影响”,已不断地获得科研的证明。

如,研究发现,长期的压力会提高体内的应激激素“皮质醇”的含量,而血中持续的高水平的皮质醇,会毒害大脑情绪中枢海马体。

从解剖结构上看,大脑的杏仁核、海马体等核团与下丘脑存在物理上的联系,这种连接使得大脑核团可以刺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进而导致HPA轴的异常。

一个有关中小学生抗压能力的调查的结果显示:89%被访学生认为,考试失败或不理想,对自己打击最大;七成学生认为学业负担重;四成多认为升学压力大。

学生们天天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日复一日地受着“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的催逼,似已麻木,不至倒下,但这种“慢性应激”就像温水煮青蛙,日复一日地在损伤着他们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其中“应激轴”异常的,就发生精神障碍了,如这几位想逃考的考生。

4自杀者大脑与众不同

个案:去年盐城有位女生离家出走,后来发现跳桥自杀了。她是位初中生,小时父母离婚,她和父亲相依为命,后来父亲不断地谈女朋友,其中一位基本和他父亲的关系定下来了,父亲外出打工,就这位阿姨在家,但对她并不好。临“走”前,给父亲留了封信说是到杭州找母亲去了,但给班上每个女同学都写的信中说:“我将永远离开你们了,我不想学习了,因为只有学习好才有出路。我走了不要想我!”

研究人员通过大脑影像,比对了“自杀未遂者”与正常人的大脑,结果发现,“自杀未遂者”的大脑的“额前皮质有损伤”。

研究人员说:“大脑中的前额叶区是与大脑执行功能相关的环路中心,这里有损伤,可能导致其决策失控而引起自杀。”

导致患者“额前皮质损伤”的,也是慢性应激。据了解,这位跳桥的女生在校成绩一般,属于“爹妈不疼,老师不爱,好友不多”的那种。

既然急性和慢性应激是扣动精神障碍的“扳机”,但大家都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中,为什么有人中招,有人没中招呢?

原因是,每个人能够承受的“应激阈限”不同,即抗击打能力不同。那“抗击打能力”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5孩子心灵最脆弱

个案1:一位小女孩10个月时开始讲话,1岁半时,父母由于情感原因开始吵架、打架,父亲多次抱着她到妈妈单位去打闹,要离婚。有一次,抱着她的父亲将妈妈工作房间的玻璃打得粉碎,她被吓得哇哇大哭。从此,1岁半的她就再也不开口说话了。

个案2:一位9岁的女孩,最近一见到漂亮的成年女性,就会控制不住地说“我恨你!”。

其原因是,有一天,她无意中在外面发现爸爸和一个漂亮的阿姨亲嘴,顿时觉得又羞又气。她知道妈妈晓得这件事后会生气,于是就保持了沉默。但从此她一看到漂亮的成年女性,就会想起那一幕,就会骂出声。

个案3:一位11岁男孩对心理医生说,他有10大绝望:老师管得过严,作业多,父母不准看电视,他感到绝望;身体长不高,绝望;调班,即将离开熟悉的环境和同学,绝望;父母总骂他,绝望;课余时间学美术,漫画比赛时,怕选不上,没有面子,绝望;考试失败,成绩下降,绝望;出门怕车子撞到自己,绝望;他买鞋子,没穿几天就坏了,受欺骗,绝望;出门有恐惧感,怕房子倒塌,绝望;看了一些关于奥秘的书,总认为地球最终要毁灭,绝望。他感到很无助。

孩子的大脑发育不成熟、社会化低、认知能力低等种种原因,决定了他们的抗击打能力不强。

6儿时不能缺少爱

科学家认为,一个人在幼儿期遭受过极大压力者,成年后容易罹患精神障碍。原因是,小时受虐待,会对大脑产生长期影响。

科学家对小鼠进行的研究表明:母鼠的疏忽,可以改变小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工作方式。在受到虐待的小鼠中,与糖皮质激素受体有关的一个基因的调节区域(用来抑制HPA响应)并不能正常地完成其工作了。

科学家跟踪关注“受母亲关爱长大的老鼠”和“不在母亲身边长大的老鼠”。在它们的成熟期,同时给这两组老鼠施以某种压力,结果发现,后者海马体中神经元的数目比前者明显要少,海马体本身也较小。

据知,那位跳桥的盐城的初中女生,其母亲在她很小时就离家出走了。

7有的人格特质有易感性

心理学发现,有某种特殊人格特质的人,如,心理常有暗示性和依赖性,遭遇不大的应激事件,也可能患上“精神障碍”。

个案:一位高中生近段时间成绩直线在下降,父母问其原因,他说是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于是老师将他调到前排,他仍看不清黑板上的字,父母带着他到处求医,医生都说他的眼睛非常正常,没有近视,也没有其他眼疾。最后带他看心理医生。

他为什么“视物模糊”?原来是他们班上转来了一位女同学,他一看见她,就喜欢上了她,主动讨好她,她却因“中学时不会交男朋友”而拒绝了他。这让他很后悔,很自责,认为自己在她心中一定是“花花公子”的形象了。

有一天天阴,坐在后面的同学都说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他也跟着起哄,后来当老师和父母责备他为何成绩下降时,他很自然地说:“看不见。”潜意识里,他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好借口,之后上课时,即使是晴天,他也看不清了。

但是在和心理医生闲聊时,他却说:“她的睫毛很长哦,侧面特别好看!”他坐在靠窗的最后一排,而那女生坐靠门那组的前二排!

专家介绍,这男孩患的是臆症,也属精神障碍的一种。

心理因素及遗传,如情感丰富、暗示性强、自我中心、富于幻想等具有癔病性格特点的人,是癔病的易患因素。

科学家研究发现,双胞胎中有一人有情感性精神障碍,那么另一人得情感障碍的同病率为80%。

7“温室花朵”难经风雨

成长环境,也决定着人的抗击打能力。

个案1:一个11岁的小朋友,成绩优秀。一次考试落到班上第12名,因此闷闷不乐、饮食减少、沉默不语、四肢无力、头痛失眠,认为活着没意思,出现过自杀念头。

这是父母只重学习的结果。

人有了心理问题是要寻找社会支持的,家是避风港,但因其父母只希望孩子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孩子考试失败也无处修复伤痛,久之,就会“精神障碍”了。

个案2:一个男孩,不敢走夜路,关灯后不敢睡眠,喜欢穿女孩子的衣服,女孩子喜欢的玩具他也喜欢。

这是过分保护的结果。

个案3:一位8岁的女孩脾气很大,做错了事,母亲批评后,就大吵大闹,还常说要去死。

这是过分溺爱的结果。

上面讲到的,受到点批评想跳楼的外语课代表,是好学生,很少受到批评,所以受到点批评就受不了了。一般来说,很少受到磨难的成绩较好的学生,抗击打能力较弱。

那位遭受女同学拒绝就“视物不清”的大男孩呢?癔症型人格产生的原因目前尚缺乏研究,一般也认为与早期家庭教育有关,父母溺爱孩子,使孩子受到过分的保护,造成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不符,心理发展严重滞后,停留在少儿期的某个水平,因而表现出癔症型的人格特征。

我们的教育,重显性,不重隐性。即重学知识,而不重人生教育,这也不利提升孩子的“抗击打能力”。

8有多大能力做多大的事

我们已经长大了,人格特质也形成了,那怎样远离精神障碍?首先请提高“自我效能”。即,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

对父母来说,就是认清孩子的“自我效能”,不要不断地给他施压,总希望他“百尺竿头更上一层”,目标超过了孩子的能力极限,孩子很可能会出现“高山反应”。

大量资料表明,“自我效能”作为应激反应的重要的中介因素,“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患应激相关障碍的可能性越小;反之,患应激相关障碍的可能性就大。

卫生部等部门发布的数字,中国现在的精神障碍患者有1亿多(其中很多是在压力中挣扎的白领)。这还是保守估计,据英国相关统计,精神障碍患者高达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希望你和你的孩子不要成为其中的一员呵! (李兰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闫昭遐] 标签:精神障碍 高易 家长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