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凤凰卫视

打响暑期心理保卫战 快来给情绪降降温

2011年08月02日 09:22
来源:成都晚报 作者:谢娟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暑假是中小学生的一个重要休息和调整期,学生们经过一个学期地紧张学习,利用这段时间使疲惫的身心得到休息,为下一个学期“充电”,同时培养个人兴趣。然而,对于不少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暑假未必能获得快乐的体验。假期补课让他们痛苦不堪,活动范围局限,缺少与父母的沟通,没有一起玩乐的伙伴,暑假因此反而成了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高发期。而不少缺乏心理辅导经验的家长更是“帮倒忙”,让孩子的心理问题在暑假期间出现了重大危机。

观点1

孩子不应该是“吓大的”

战术:远离“恐吓”教育

“我妈天天给我讲外面危险,到处都是坏人,吓得我现在连门都不敢出!”成都一名小学5年级的学生张婷婷(化名)告诉记者,暑假期间,母亲不让她外出玩耍,凡是外出都必须跟父母同行,还说了很多“可怕的”事情给她听,让她“明白”外面的世界非常危险。而张婷婷的母亲告诉记者,她这么做也是怕孩子出事。

然而,心理专家指出,像张婷婷母亲的这种行为不仅不会让孩子心理有所“准备”,反而会变得惧怕这个社会。专家指出,现在很多家长都喜欢在孩子的成长路上设一些难以逾越的阻碍,甚至编一些可怕的事情来恐吓孩子,这种行为只会适得其反。“这也是家长过度保护的一种表现,以为是所谓的‘残酷教育’,想让孩子及早认识社会阴暗面以免吃亏,不惜做出‘吓孩子’之类的极端举动,实则会对孩子心理带来严重伤害,甚至会造成反社会人格!”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正确地引导孩子认识社会,接触外面的世界呢?家长至少应该做到三点。

首先,不能回避现实,要给予正确浅显的解释。遇到孩子问到此类问题时,绝对不能不理睬,也不能回避,更不能斥责孩子的提问。应该直接解释。其次,迂回引导、正面诱导。有的社会阴暗面孩子知晓后,可能因为孩子年龄还小,一时不好讲得很明白。家长要在孩子面前做好表率作用。在家里,孩子的偶像就是他的父母。十几岁的孩子是非识别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作为家长,在孩子面前应该“做正确事、说正确话”,以自身的良好品德形象感染孩子。家长要用正确的行为为孩子树立一个模仿的形象。家长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要知道,家长的每一个行为都对孩子影响很大。

观点2

学习真的是孩子自己的事

战术:亲子沟通要以尊重为前提

“你凭什么一定要喊我补课嘛,同学他们都出去旅游去了,好不容易盼到暑假了,每天都还要像平时上课那样累,我受够了。”今年上初二的王涛(化名)说完之后掉头就走。“我还不是为了你好呀,你那些同学的成绩好好嘛,和你成绩差不多的人,哪个没补?你不补的话肯定会被同学越甩越远的。”王妈妈很无奈地边说边追了出去……这是日前记者在望子成龙学校采访时偶遇的一幕。

事后,王妈妈向记者诉苦说:初一的时候娃娃都还挺乖的多听话的,成绩也属于中上水平,发挥比较好的时候甚至可以考到前几名。到了初二之后,不知为何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成绩一落千丈不说,还经常跟家长顶嘴。初二期末考试考得一塌糊涂,功课落下一大推,这开学就要上初三了,可他一点都不着急。家长真的是心急如焚啊。“这个暑假正是一个提高成绩的好机会啊,我们千说万说好不容易把娃娃哄到望子成龙学校插班上暑二期的课,就因为读实验班还是精英班的问题他又大吵大闹。现在他的脾气大得很,遇到一点小事情都大发雷霆。我们真的是束手无策啊。”

针对这个情况,四川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望子成龙学校语文教学总监秦老师认为,合理安排孩子的时间,对家长来说相当重要。家长一定要事先和孩子沟通好,哪段时间出去玩哪段时间学习。现在的娃娃很容易因为厌倦而产生叛逆思想,王同学就是一个典型,家长在不和孩子商量的情况下强行让孩子上补习班,只能适得其反。不仅不能让孩子的成绩有突破,而且还会加深孩子与家长的矛盾。特别是正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孩子,家长的管教稍有不当就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位家长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着想,但是方式不一样、沟通不到位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观点3

“补偿”心理危害大

战术:家长们请放下思想包袱

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个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偏差,为求得到补偿。这种补偿,其实就是一种“移位”,即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而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优势,赶上或超过他人的一种心理适应机制。

怀有“补偿心理”的父母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不考虑具体情况而去强迫孩子按自己的要求成长。另一类是过分放大了成长过程中的痛苦与焦虑,过分溺爱、放纵孩子。例如:孩子放假了,有些父母认为“孩子上学太累了,放假就该彻底放松”,甚至认为自己上班没有陪到孩子,就用“金钱”作为补偿,任由孩子花费。这必然让孩子变得没有目标、没有责任感,独立自主能力难以得到必要的培养,一旦遭遇挫折和失败则很容易变得灰心、失望、缺乏信心甚至自暴自弃。

那么究竟怎样才是父母与子女正确的相处之道呢?戴氏精品堂学校的心理专家认为,父母与孩子相处既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又要推行民主的行为方式,从而让孩子形成愿意与别人接触,懂得适当地关心他人、与他人亲密相处的健康人格。同时,家长和孩子的交往还要遵循人际交往的原则:首先是相互性原则,要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其次是交换性原则,家长要考虑孩子从父母身上得到与失去的是否对等;再次,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健康成长;最后是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每个人对自身价值的正确评价是支持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要防止孩子的自我价值受到别人的否定和贬低。衷心地希望家长们放下思想包袱,摒弃“补偿心理”,用真诚与关爱来呵护孩子们健康成长。

观点4

别让孩子得“现代工具依赖征”

战术:要让独自在家的孩子学会计划

孩子们放了暑假,可家长们并不放假。担心孩子单独出去玩会出什么问题,因此很多家长就把孩子关在家里。安全倒是有保证了,可是不少家长发现,每次回家时,孩子都是守着电视机看电视或者电脑,很少看见孩子学习做作业。

对此,家长们表示很无奈,并担心这样下去,孩子的学习会受到影响。名师堂学校教育心理专家罗琴表示,在家中真正能够引起孩子兴趣的活动很少。孩子长期被“囚禁”在家,很容易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感,很容易将电视和网络作为消磨时间的工具。如今的电视节目和网络游戏丰富多彩,五花八门,吸引得孩子欲罢不能。孩子的好奇心强,因此很多儿童不宜的凶杀、恐怖,成人世界里的你情我爱,也不经意间渗透到孩子的幼小心灵里。久而久之,孩子得了“现代工具依赖症”。据了解,不少孩子都因电视和网络的影响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遏制孩子无节制的看电视和上网?罗琴老师表示,首先家长应做好督促和引导工作。家长应该约束孩子的日常行为,帮助孩子订好学习计划,养成有规律的假期生活,加强体育锻炼,看电视、上网时要增强辨别能力和提高自制力。其次,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假期管理,另外,教师要定期做好家访工作,与学生和家长及时沟通,抓好孩子的养成教育,针对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让孩子养成正确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成都晚报记者薛韬陈杨谢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闫昭遐] 标签:心理 孩子 家长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