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凤凰卫视

敬老院内逾六成老人感到抑郁 精神慰藉空白急需填补

2011年09月16日 09:55
来源:东方网 作者:罗菁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东方网9月16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老年人,你们开心吗?恐怕很多老人对此都有些无奈。昨日,由徐汇区民政局发起、涉及区内34家敬老院以及康健、漕河泾54个居民社区的调查显示,在3076位老人中,逾5成有抑郁感,其中,在敬老院的2059位老人,竟然超过6成患有轻度以上抑郁症状。专家就此指出,“吃饱穿暖”并非完全是老人所需,精神慰藉的空白不可忽视。而记者采访了解到,上海曾拟推出“注册心理陪护师”职业,但却因种种原因中途夭折。

不少老人并不开心

这样的结果,出乎了发起者的意料。对3076份老人心理档案分析后,心理专家发现,其实不少表面乐呵呵的老人,心里并不开心。

在社区养老的1397名老人中,处于轻度抑郁的有198人,处于中、重度抑郁的有29人,合计占比达到22.3%。而在敬老院的2059名案例中,有1043人处于轻度抑郁,306人处于中重度抑郁,合计占比高达6..5%.“这显示出目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到了严重的地步。”心理学博士刘素珍告诉记者,不少老年人由于身心衰老,意识中对生活和未来感到失望,从而对现实生活也出现了厌倦感,严重的老人甚至会有自杀的倾向。

徐汇区养老机构服务指导中心主任陆美玲则指出,之所以敬老院内的抑郁人群更多,与远离社区、缺少子女关怀等因素密不可分。“都说常回家看看,可还是有不少子女有意或无意地疏远了老人,让他们倍感寂寞。”

“心灵鸡汤”出现空白

陪老人唠唠嗑、说说话、开开玩笑,这些简单的举措其实都是缓解老年人抑郁的“良药”。但是,在申城的敬老院中,真正能熬制这些“心灵鸡汤”的专业人员却并不多。

陆美玲坦称,敬老院内主要是护工照料,这些人员的学历较低,综合素质不高,加上不少子女的错误观念,使得老人在平时的护理中,常常以“三饱一倒”为标准,只求吃得好、睡得好,至于心中是否郁闷,往往会被忽视。

“虽然护工也会和老人聊天,但她们的言语是否过分,传递的价值观念又是否正确,都会对老年人造成不同心理影响。”刘素珍认为,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也是造成老人抑郁感不断加深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疏导,“阴霾”也许就会转为“晴天”。

记者了解到,去年申城曾有意培养一批专业的老人“陪聊”,针对沪上拥有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人员,增加“注册心理陪护师”这一全新岗位。然而,上海心理咨询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却表示,消息披露后遭到诸多市民误解,甚至将其认为是“三陪”服务,最终项目只好中途夭折。

紧急补救为老人减压

患有抑郁症的老人如此之多,让民政部门吃了一惊。据了解,目前徐汇区下属的所有敬老院,已全部配备了兼职心理师,每周定期和老人交流、组织养生讲座、参与小游戏,通过种种举措为他们减压。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亲人的关怀。”陆美玲强调,哪怕是一个电话,也能让老人释然开怀。

另外,记者也了解到,上海并未对心理辅导进入敬老院作出硬性规定。有敬老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非公益的心理辅导价格不菲,甚至可能小时收费上百元,对于一些民营机构而言,这笔开销很难自我承担。因此,也呼吁政府尽快出台相关措施,以购买服务的形式,鼓励公益机构走入养老院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闫昭遐] 标签:老人 抑郁症状 重度抑郁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