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上免费午餐的孩子们。《潇湘晨报》供图
5月4日中午,位于国家级重点贫困县湖南新化县的奉家镇横拉坪小学像过节一般热闹,由媒体人邓飞倡议并发起的“免费午餐”计划让这里的42名孩子吃上了入校以来第一顿免费午餐。一个鸡蛋,一个荤菜,一个素菜,在很多城市人看来的家常菜,成为孩子们的一次“盛宴”,而让孩子们最高兴的是:以后他们每天都能吃上这样的免费午餐了。
>>现场
还想再吃个鸡蛋
12点半,42名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等待着一顿美味的“盛宴”。今天的菜单是生瓜炒肉片、青菜、煮鸡蛋以及蔬菜汤。据了解,这样有荤有素的一顿饭,成本在三元钱以内。
孩子们端着刚发下来的不锈钢饭碗,有的耐心地等着老师发饭,有的好奇地盯着面前飘着热汽的大饭缸。老师很快把饭菜分到了大家的饭碗里,随着一声“开饭了”,孩子们很快地吃起来,教室里一下子只剩下扒饭的声音。奉丽华一边往嘴里扒米饭一边四处张望,个子小小的她吃得飞快,老师对她说“慢点吃,不够还可以添”,最后,她吃了两碗饭。
而在另一个教室,开心的刘俊杰干脆站着吃。
“好吃吗?”记者问。
“好吃。”刘俊杰简短地回答,嘴里还含着饭。
“最喜欢吃什么?”
“我喜欢鸡蛋,好久没吃了。”他说。
在刘俊杰的桌上,堆着刚剥下来的鸡蛋壳,和其他孩子把鸡蛋留到最后吃不同,刘俊杰早早就把鸡蛋吃了。刘俊杰是留守儿童,父母出去打工常年不在家,留下他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里养了两只鸡,但是由于“家里的鸡蛋要留着卖钱”,刘俊杰已经一年多没吃到鸡蛋了,他说,他还想再吃一个鸡蛋。
>>过去
凉土豆就是午饭
在“免费午餐”还没在横拉坪小学设点之前,这里孩子的午餐简陋到几乎没有。
奉家镇中心学校校长卢盛佳介绍说,大部分孩子家境不好,中午只能够带一个红薯或土豆当做午餐,条件好一点的家庭会给孩子一两块钱自己买点零食吃,还有的孩子干脆不吃午餐,只喝点水了事。
上学路途遥远和学校设施简陋是阻碍孩子们带饭上学的两大原因。7岁的奉丽华家住在离学校2小时路程的地方,每天早上7点就要出门,否则上学会迟到。妈妈邹华秀忙着种田养家,根本没时间为女儿好好做早餐和午餐,只能给她准备一个煮红薯或土豆。每天中午,奉丽华就和小伙伴一起啃早已冰凉的土豆。“虽然心疼,但我实在没办法。”妈妈无奈地说。
学校的简陋条件也不能够为全校孩子准备午餐。“现在只能给住宿生做饭,学生自己从家带菜,走读生就只能从家里带饭带菜,学校没有那么大的厨房,也没有设备,没有钱。”卢校长说。奉家镇中心学校下属有24所学校,横拉坪小学所面临的问题在其他学校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免费午餐’的出现给学校和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今天连很多家长都来帮忙了,我们真的希望其他学校的孩子也能和横拉坪小学一样有饭吃。”
>>缘起
让山里娃有饭吃
“免费午餐”计划是由《凤凰周刊》记者邓飞倡议并和全国10余家媒体联合发起,500位媒体记者参与,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支持的公益项目。说起初衷,邓飞想得很简单,让没饭吃的山区孩子吃上饭,“很多孩子不是吃不好,而是根本没饭吃。”这个认识源于一名支教老师的经历。
在一个活动上,邓飞从一名支教女老师那里得知,现在的偏远山区学校还有很多孩子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午饭吃。支教女老师每天中午吃饭必须要躲到房间里,因为“怕看到孩子们饥饿的眼神”而又无能为力。三十年前乡村孩子上学没饭吃,三十年后这种状况依旧,此情此景让邓飞震撼。3月9日,他在微博上发出号召:“我们开始做(免费午餐),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做,中国贫困地区的孩子就有一顿饱饭了。”
4月2日,“免费午餐”率先在贵州省黔西县沙坝小学正式启动,随后,河南鲁山上寺学点、河南鲁山桐树庄小学、湖南新晃大坪坡村小先后启动了该项目。
>>复制
33天发展5所学校
从4月2日第一所小学启动“免费午餐”,该项目已在全国5所小学成功开展,从个案到可复制的案例,邓飞和他的团队只用了33天。
◇取得募款资质
“免费午餐”开始时,邓飞采用公益拍卖的方式来募集资金,由于爱心人士的积极竞拍,很短时间内“免费午餐”筹集了数额不小的启动经费,但仅仅依靠好心人的捐拍品搞拍卖并不是长久之计,更无法聚集社会公众的力量。没有取得公募资格,以至于无法从社会公开筹集资金,是阻碍很多民间公益机构发展的一大致命因素。
4月2日,随着贵州沙坝小学“免费午餐”项目启动,“免费午餐”募捐平台也同时正式成立,通过挂靠在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下属“多背一公斤”名下,“免费午餐”从此解决了公募资质。
◇善款使用与管理
目前,“免费午餐”已通过公众捐款、私人定向捐赠等途径募集善款约176万元,按照与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的约定,善款除去缴纳5%的管理费外,每一笔投入实施“免费午餐”学校的资金如何使用都将及时向公众公布,5所开展“免费午餐”的学校都会将每月花费列支成表通过网络微博公开,接收网友和媒体监督,确保募集的资金全部用于孩子。
◇监督机制
在横拉坪小学午餐后,免费午餐项目代表与横拉坪小学签署了《免费午餐项目资助协议书》与《免费午餐申请表》,并成立了由村委会代表、中心学校代表、镇政府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志愿者共七人所组成的监督委员会,他们分别代表各方参与项目资助经费的监督管理。协议规定,该计划接受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志愿者和媒体的监督,并保证“免费午餐”计划的持续进行。此外,午餐所用鸡蛋、大米、油、盐、蔬菜由校方采购,所聘厨师接受老师和家长的监督,食堂办好卫生许可,确保食品安全。邓飞表示,每一个实施免费午餐的学校都会成立监督委员会。
>>未来
期待政府给力
“一个孩子每天3元钱,就可以让他们吃上一顿午餐”,邓飞表示,这是个浩大工程,仅靠媒体和公众力量不可能做到,我们所做的只是抛砖引玉,希望通过民间的探索,给政府找到一个可供践行的模式。
奉家镇中心学校校长卢盛佳说,横拉坪小学的情况只是当地的一个缩影,如果“免费午餐”能在全镇乃至全县的学校推广开来,那将是当地学校最大的福音。
而在先前湖南新晃大坪坡村小免费午餐计划启动仪式上,该县副县长田立宏也曾表示,2011年将在全县启动“午餐补助计划”,该计划将在47所贫困山区的学校当中选择有条件的村小建立简易厨房。
■链接
免费午餐的国际经验
在世界范围内,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都已通过立法明确政府在保障学生营养问题上的责任。据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报道,在刚果,午餐时间提供免费食物的承诺在过去的几年里已经使39,000个孩子能去上学。
为解决学生吃饭问题,印度政府2001年开始推行免费午餐制度,目前每天为1.2亿学生提供了免费午餐,这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午餐计划。印度的免费午餐主要由政府和私人捐款共同支持,其中政府投入44%,56%来自捐款。这给孩子们提供的不仅是一顿免费的饭菜,更是一种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根据尼尔森公司的评估,该计划使学校的招生率上升了15.3%,出勤率增加了10%。
■记者手记
孩子,今天你有午餐吃吗?
当城市孩子吵着要去必胜客金钱豹的时候,有谁想到山里的孩子还吃不上一顿饱足的午饭?当我们请客吃饭一顿吃掉成百上千时,有谁想到还有孩子吃不起一顿3块钱的午饭?很多很多时候,我们都忽略了。
我曾去过很多偏远地区的学校,它们大多由基金会或者企业捐建,每次在那里,我总能看到孩子单纯的眼睛和无邪的笑容,虽然他们衣着陈旧,甚至有些许破烂。但我从没想到,他们吃不起午饭。因为比起学费或者生活费而言,吃饭的问题在乡村好像并不难以解决,至少每家都种地或者蔬菜。直到我在湖南横拉坪小学亲眼看到,在中国还有很多孩子上得起学(因为国家有两免一补政策),但吃不起饭。
在横拉坪小学,我看着42个孩子高高兴兴地把饭吃完。他们不像城里孩子那么活泼,害羞内敛的乡村小孩表达高兴的方式就是使劲吃,不浪费一粒米。孩子们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不等,但42名孩子中,没有一个胖子,没有一个高个。他们全都小小的,瘦瘦的,头发黄黄的。
7岁的奉丽华每天要走近两个小时才能走到学校,无论冬夏她每天的午餐只有一个冷土豆,有时可能换成红薯。
7岁的刘俊杰长这么大就没吃过几次鸡蛋,虽然他家里养着两只下蛋的老母鸡,但他说家里鸡下的蛋是拿来换钱的。
6岁的刘威在家一年只吃一次肉,他和姐姐今天都很高兴,因为他们家有三个孩子今天有两个都吃上了肉,跟过节一样。
还有一个小女孩,把老师发的鸡蛋留到了最后,直到饭吃完还紧紧攥在手里。她说,鸡蛋要带回家给奶奶吃。
乡村小孩,今天你有午餐吃吗?
我希望他们永永远远都有午餐吃,直到他们长大。
■爱心通道
如果您想为“免费午餐”计划奉献一份爱心,您可以选择:
1.汇款至:中国光大银行北京朝阳支行35060188000050322户名: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请留言“多背一公斤免费午餐”;
2.登录http://freelunc.igeey.com/,通过支付宝或网银进行捐赠,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下属“多背一公斤公益基金”项目捐款,请留言“多背一公斤免费午餐”;
3.关注新浪微博用户“@邓飞”或“@免费午餐”,网上将不定期举行为免费午餐项目筹款的公益拍卖活动。
本报记者 夏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