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名医 守护精神病人的幸福生活

2011年06月14日 08:02
来源:人民网 作者:郭晓洁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名家介绍

吉中孚 主任医师,曾任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现任北京回龙观医院专家组成员,中国抗癫痫协会常务理事,北京精神病司法鉴定专家组成员、北京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专家组成员,北京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委员。

名家语录

只有医生付出足够的尊重,处在绝望边缘的精神疾病患者,才能自己的康复树立信心,才能没有顾忌地对你倾诉真心,找出他们心头的症结根源。

清晨时分的北京回龙观医院里,时常能看到一位身着白衣、精神矍铄的老人,他就是75岁高龄,依旧坚持每天工作的吉中孚主任医师。

自从1957年从医学院毕业后,吉中孚坚守着对精神卫生事业的热爱和对精神病患者的关爱,在临床一线一干就是54年,从住院医师成长为行业翘楚。每当别人问起他,为什么不选择在家中安享天伦之乐时,吉中孚都只是淡淡一笑说,“我心里放不下那些痛苦的病人,他们挣扎的家庭啊。”

五十四年坚守临床一线

当一名精神科医生并不容易,能在临床一线当50多年的精神科大夫,就更难能可贵了。这份坚守意味着,你要随时准备面对精神疾病患者发病时毫无理由的辱骂,乃至人身伤害;你要默默忍受精神科疾病迁延反复,怎么努力病人也不能完全康复带来的挫败感;你要坦然接受与其他科室相比,收入要低很多的拮据生活;甚至还要坚定地迎接社会、朋友乃至是家人的不理解和歧视。

吉中孚还记得,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社会上对精神疾病的认识程度和治疗水平相当有限,严重的社会歧视,疾病本身较低的治愈率及预防水平,都让年轻的自己对这一职业选择充满犹豫和矛盾。

在他当精神科医生的第一年,有一个大学生,因为精神分裂症休学入院。当时,我国对这一疾病的药物和治疗手段少得可怜。吉中孚和同事们,尝试性地用了一种刚刚引入临床的新药——氯丙嗪。两周之后,他们惊喜地发现,患者不仅症状控制住了,而且恢复效果比预期的还要好。随着他们的精心调理,这名患者逐步康复,最后出院完成了大学学业。“我的工作和付出治好了一个大学生,还给国家和社会一个有用之才”,这份成就感,让吉中孚发现了自己工作的闪光点和价值所在,从此坚定了做一名精神科医生的信念。

凭着这份信念,54年来,无论工作岗位怎样变化,吉中孚始终不放弃直接面对患者的临床诊治工作。丰富的临床经验,让他逐步摸索出了精神科疾病诊疗的三大原则,即诊断、治疗过程中坚持循证医学,坚持规范化治疗,坚持个体化治疗,在领域内树立了标杆。

要帮患者找回幸福生活

吉中孚认为,对精神疾病的诊断,既需要借鉴临床经验,但又不能依赖,甚至受困于过往的临床经验。一定要根据每一位患者的特点,设计并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一观点的坚持,促进了精神疾病的治疗质量。

在自己的诊疗经历中,对每一位患者坚持进行随访,是吉中孚的原则和特色。他常说,因为强烈的病耻感,精神疾病患者生活得很痛苦,他们的家人也备受牵连,只要能帮他们减轻痛苦,做医生的少休息点算不了什么。大多数患者出院后,仍然与吉中孚保持着密切联系,随时把自己的情况跟他沟通。有一位上中学时发病住院的患者,出院后恢复了健康正常的生活,可无论考大学、结婚、生孩子,只要自己有一点变动,他就会第一时间给吉中孚“汇报”喜讯。

这份信任,不仅让吉中孚总结出了综合性全程治疗和足量足疗程治疗两大精神科用药原则,推动了临床治疗进展;更让他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帮助更多的精神疾病患者找回幸福的生活。

用尊重换取真心

现在,接待复诊患者、对老病人进行电话随访,依旧是吉中孚每周工作的重点之一。每当前来随访的老病友请教问题时,他总是更加耐心细致地接待,尽可能地挤出时间,回答他们的疑惑。因为他深刻地感受到,只有医生付出足够的尊重,处在绝望边缘的精神疾病患者,才能对自己的康复树立信心,才能没有顾忌地对你倾诉真心,找出他们心头的症结根源。

精神疾病和心理健康的常识,多年来一直以来不为大众所了解。这不仅让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没有改善,使患者缺乏良好的社会康复环境,而且直接造成了人们对精神心理疾病的识别水平低、缺乏有效的自身预防能力,使很多心理疾病患者不能及时发现并得到治疗,甚至引发了很多极端事件,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为了让百姓更好地认识精神科疾病,吉中孚身体力行,走进电视台做节目、走进大学做讲座、坚持写科普文章等,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2008年,吉中孚在中国人民大学对网络成瘾和年轻人常见的心理疾病,进行科普讲座。一位教师在讲座结束后,焦急找到他,告诉他听了课才明白,自己休学在家的儿子,很可能是因为心理疾病导致的。面对这位父亲的焦灼和担忧,吉中孚连忙让他带孩子到医院看一看,结果发现这名高一的学生,患上了严重的思维及动作方面的强迫症,因为老师和同学的不理解,已经严重了影响学习和生活,不得不休学在家。多亏发现得早,经过药物和心理治疗,这名高中生不仅顺利读完高中,还考上了名牌大学。

最让吉中孚欣慰的,是患者告诉他,相信自己的病是可以治好的;是周围的人们告诉他,原来精神病患者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为了这一目标,他无怨无悔、不求回报,只愿用自己的行动,换来百姓对精神疾病的理解,病人对精神科医生的信任。▲

《生命时报》 (2011-06-14 第15版)

阅读推荐:健康热点:豆腐虽营养乱吃会中毒 女人性冷淡补血是关键

阅读推荐:健康热点:香蕉可以提高精子活力 夫妻间定个性暗号

推荐阅读:端午小长假换个发型收获好心情 这里总有一款适合您

阅读推荐:健康速递:“烟瘾”过大其实是种病 夏日养生牢记十个字

阅读推荐:专家绝活儿:卡车碾过腹部女童急救后康复 30年两次救治癌症患者

阅读推荐:策划:癌症是种生活方式病 抗癌怎样才科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病人 疾病患 名医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