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我就是个"侦察兵"(天下名医)

2011年06月21日 08:02
来源:人民网 作者:匡远深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名家介绍

高培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放射科行政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现为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常委。

名家语录

我的技术是病人给的,是病人的不幸练就了我的所长。所以,我要把自己的所学还给病人。

“影像科医生不能是操作设备的机械手、简单地看看片子,而应该像侦察兵一样,通过眼睛从多变的影像片中,帮助患者挖出疾病的根源。这才是我们的使命和价值所在。”

这是高培毅的座右铭。他以此完善和要求自己,从毕业到现在,已经看了20多年的片子,揪出了一个又一个疑难病例的蛛丝马迹。很多患者激动地表示,“多亏了高大夫这双慧眼,我的病情才没有被耽搁啊”。

高培毅每周只出半天门诊,但主动到他办公室,找他看片子的病人每天都会有很多。不管是不是认识,他都会热情接待,并耐心解答。对此,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他总是微笑着说:“我的技术是病人给的,是病人的不幸练就了我的所长。所以,我要把自己的所学还给病人。”

几年前,一名6岁的男孩被诊断为恶性淋巴瘤,从内科转到外科,又请了影像科会诊。经仔细阅片后,高培毅推翻了原来的诊断,认为孩子高度可能是多发性硬化,建议神经内科用药物治疗。结果,患儿脑内的病灶果然逐渐消失了,不仅挽救了一名小生命,更是避免了一次医疗事故。

还有一位患者,两年间犯了4次很像脑梗塞发作的症状:呕吐、手脚活动受限,还有发烧、皮肤出疹等。他们跑了好几家医院,都诊断为脑梗死或脑肿瘤,可怎么治效果都不好。高培毅在仔细问诊和分析片子之后,否定了原来的诊断,建议患者去看免疫科。经过免疫治疗,这位患者的脑病“不治而愈”,给一家人带来新生。

高培毅创造了很多这样的“奇迹”,很多同行羡慕不已,纷纷询问他的“秘诀”。他每次只是强调:“影像科大夫就是疾病的侦察兵,用眼睛捕捉异常,挖出疾病的根源。”

高培毅擅长神经放射学诊断,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血管性病变、先天畸形和白质病等有独特的诊断技巧。他在国内最早提出隐匿性脑血管畸形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影像学征象,使很多患者得以早期发现,避免不良后果;首次攻破了CT脑灌注定量分析无参照值这一难关,让检查治疗可以更加精准;并早于美国学者两个月,提出循证影像医学的概念……由他领导的科研小组,为脑梗死发生前的临床风险评估和诊断提供了一整套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技术平台等,这一进展,对于延长患者寿命、减缓致残率、降低医疗费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意义。这些骄人的成绩在别人看来非常耀眼,可在高培毅看来,只是为了“用自己的所学,为国家尽一点力。”为此,国外优越的实验室、丰富的待遇都留不住他的心。

长年在放射线下工作,高培毅的身体也出现了各种不适,他的白细胞一度降至3000以下,心脏甚至出现小面积心梗,但他依然坚持在临床第一线,每天清晨,他的身影一定会准时出现在科室。因为高培毅始终告诫自己,“要像前辈那样,少一些自我,多一些奉献”。他希望能像我国第一代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院士那样,“不停地去掉病人身上的痛苦,但千万不要割断与患者之间的感情。”

“大千世界纷乱复杂,不要忘记我们是医者。医生就是为病人服务的,要静心工作,不能浮躁。”高培毅一边说着,一边和往常一样,又拿起一张片子。▲

《生命时报》 (2011-06-21 第15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侦察兵 高培毅 名医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