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一些孩子可能出现社会退缩 “神兽”反常更应警惕
健康
健康 > 资讯 > 正文

疫情期一些孩子可能出现社会退缩 “神兽”反常更应警惕

作者|董蕊 陈家仪 策划|凤凰网健康

“北京大学曾经联合4个单位,对8000多名12-18岁中学生在过去两周内发生的焦虑抑郁情况做了调查。结果发现在新冠疫情封控区,43.7%的青少年出现了抑郁症状;37.4%的青少年出现了焦虑症状。同时出现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的比例达到31.3%。”

5月21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病房主任、儿童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曹庆久做客由凤凰网健康策划的“战疫 从心开始”系列直播,强调少年儿童是应激事件的脆弱群体,社会各界应该科学认识、提前预防新冠大流行对少儿群体的心理影响。“国外甚至有专家撰文称,新冠疫情对于儿童心理的影响会持续到22世纪。”

人类文明中,很少有像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全球公共危机,拷问每个人的身心。为了更好帮助职场人士、少年儿童、居家妈妈、高校学生等特定群体应对疫情期心理危机,5月15日起,凤凰网健康独家策划了“战疫 从心开始”系列直播。

以下为系列直播《疫情最伤儿童心理》部分实录:

新冠疫情可能影响大脑发育

五类儿童更易产生心理问题

凤凰网健康:新冠疫情会给儿童心理带来哪些不良影响?

曹庆久:应该说疫情对于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首先是疫情本身的压力。我们每天都会收到新冠疫情的相关新闻,包括“每天又出现了多少病例,又有哪个区域被封控了……”这些消息对于少年儿童,尤其特别重视这类新闻的孩子,会产生一些心理压力。

第二是疫情也改变了儿童青少年的生活,尤其是学习模式、社交模式,比如学校停课、学习由线下改到了线上、户外活动体育锻炼减少等等,这些变化也会对其心理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很多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学习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同样是因为待在家里,线下的真实社交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反而增多,也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情绪,孩子的睡眠也可能相对紊乱。

第三是家长的变化。疫情后,成人的生活模式也在改变,很多家长面临更大的工作压力甚至失业的风险,也会影响其心理并且最终反映到亲子关系上。而疫情还会使家长和孩子居家的时间变长,让亲子矛盾更加突出。

北京大学曾经联合4个单位,对8000多名12-18岁中学生在过去两周内发生的焦虑抑郁情况做了调查。结果发现在新冠疫情封控区,43.7%的青少年出现了抑郁症状;37.4%的青少年出现了焦虑症状。同时出现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的比例达到31.3%。

凤凰网健康:哪类孩子更容易受到影响、出现心理异常反应?

曹庆久: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中的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其次与年龄有关,年龄比较大的孩子比如高年级的学生,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第三个因素是社交环境。如果一个孩子缺乏社交、朋友很少,没有人和他沟通交流,他就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

既往已经出现一些心理或精神问题的孩子,更容易受到疫情影响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还有研究提示,家庭经济情况也会对孩子心理产生影响。家庭收入比较低的少年儿童,其心理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

凤凰网健康:这种影响会持续多久?

曹庆久:新冠疫情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影响并不只是当下的,这种影响可能是长期的。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指出的,新冠疫情将会影响人类心理20年。到儿童心理层面,国外甚至有专家撰文,疫情对儿童的影响可能会持续到22世纪。

少年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受环境的影响确实更加明显。一些相关研究表明,新冠疫情会对儿童的大脑发育产生影响,包括精细动作与社交沟通的技巧。

另外,疫情期间的一些重大生活事件,可能会导致儿童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这对儿童的影响也是长期的。

基于以上研究,我们要用长远的眼光关注疫情后少年儿童的心理状况。但是我们也要保持一些乐观,因为少年儿童的神经发育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有很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疫情期一些孩子可能出现社会退缩 “神兽”反常更应警惕

有些孩子会出现“社会退缩”

“神兽”反常家长更应警惕

凤凰网健康:已经存在精神或者情绪障碍的孩子,疫情可能对其带来哪些影响?

曹庆久:新冠疫情对于既往存在心理问题的儿童青少年的影响可能会更大。一方面,这类少年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弱,同样的生活事件带给他们的负面影响可能会更大。另一方面,存在精神心理疾患比如多动症的少年儿童,会有不良的思维模式,其人际关系和家庭亲子关系也会存在一些问题。

疫情居家,他们和父母之间的矛盾会更加突出。这种矛盾的激化往往和学习有关。家长一直待在家里,就会盯着孩子的学习,认为孩子学习不够自觉、注意力不能集中、作业做得不好,学习没有积极主动性等等。都对孩子反复批评、造成亲子之间的很多冲突。

凤凰网健康:关于疫情对少年儿童心理的影响,最应该关注的后果是什么?

曹庆久:疫情对于少年儿童的影响包括情绪的影响、行为的影响等等,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他的行为有没有风险,特别是有没有自伤、自杀等行为。

如果我们发现孩子手臂或者躯体其他地方有划痕、伤痕,以及拧伤、掐伤或者烫伤的痕迹,就要特别关注了,这说明这个孩子已经出现了一些情绪或者行为方面的异常。

比自伤更可怕的就是自杀。自杀是目前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如果一个孩子突然变得很消极、很悲观,总说“我活着没意思、还不如死了算了”,或者突然出现一些异常行为,比如把自己最心爱的礼物送人,和家人朋友说一些告别的话,或者在朋友圈、社交平台发一些消极的信息,这些都是在提示这个孩子存在高度的自杀风险。家长一定要保持应有的敏感度,发现这种行为就要寻求专业帮助,预防其危险行为。

除了这种自杀自伤行为以外,家长还应该关注孩子的一些“社会退缩”情况,即孩子在社会环境中表现出回避人际接触,包括少语、少动、独自玩游戏等行为。我们知道因为疫情,很多孩子是不能出门的,他在家就是上网打游戏、玩电子产品,和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大大减少。时间久了,会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发展,引起一些“社会退缩”,同时带来一些情绪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鼓励疫情期也让帮助孩子开展一些正常的社交,多参加户外活动、加强锻炼,养成规律的作息,从而保证其身心健康。

凤凰网健康:哪些迹象能够提示孩子可能存在心理问题?

曹庆久:孩子的一些情绪、心理障碍,家长只要仔细观察,还是能够发现的。

除了前面提到的焦虑、烦躁的表现,很多孩子也会出现一些行为变化,比如说有的特别温顺特别听话的孩子,现在会和家长对着干,和老师同学也会有冲突。

还有的孩子会表现出突然地厌学。本来成绩很好、特别喜欢学习的孩子突然就厌学了。他自己也会感觉学习效率变差、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作业复习功课都比以前拖延磨蹭。

还有一部分孩子会表现出一些没有明显原因的躯体不适,比如总说自己头疼、肚子疼、胸闷、心慌、腹泻、食欲下降、入睡困难,有的孩子甚至会发烧。如果经过各种检查也没有查出来一些明显的异常,就需要考虑到是否存在情绪或者心理的问题。

儿童心理问题病在孩子根在家庭

监管打骂是最“笨”的教养方法

凤凰网健康:精神心理医生会用哪些手段帮助这些孩子?

曹庆久:这往往是一个综合的帮助,方方面面的、立体的帮助,但是最主要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心理治疗,另一种是药物治疗。

对于儿童青少年患者,心理治疗是主要的治疗。对于轻度到中度的心理疾病,我们都以心理治疗为主。

这其中又有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有的是针对少年儿童本人的,有的是针对整个家庭的。针对家庭的心理治疗往往更加重要。因为儿童出生以后,接触的第一个场所就是家庭,家庭状况对于儿童终身的心理健康都有重大影响。家庭结构、亲子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等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很多小患者的心病都来源于家庭,不是他“病”了,而是他的父母“病”了。我们要帮助这样的患者,就要从根源入手,让家庭里的问题变好,从而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但是对于极少数疾病程度比较重的一些患者,我们也会使用药物进行干预。尽管中国人都忌讳“是药三分毒”,我们的药也确实难以避免还有一些副反应。但是目前大部分药物都是安全的,并且在治疗中我们医生也会仔细权衡利弊,尽可能给孩子用效果最好、副反应最小的药。

凤凰网健康:少年儿童心理疾病的治疗周期是多久,效果怎么样?

曹庆久:无论是心理治疗还是药物治疗,往往都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治疗的过程可能要几个月甚至几年。与此同时,因为这种治疗都是综合治疗,所以需要小患者本人、患者家庭、医生全程积极配合,甚至学校和整个社会都应该参与。

经过这种积极的治疗后,大部分儿童和青少年都能逐步恢复正常,能够正常地学习和生活。

凤凰网健康:疫情期家长如何更加合理地管理孩子学习?

曹庆久:疫情居家,亲子关系面临更大的挑战,其中家长与孩子间最大的矛盾可能就来自于学习。家长一般都会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天天盯着孩子,认为他学习不够自觉、注意力不能集中、作业做得不好、学习没有积极主动性等等,从而对孩子反复批评,引发很多亲子冲突。

我们可以理解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但是少年儿童的学习也是有一些自身规律的。家长也应该知晓并尊重这种规律。比如,儿童注意力的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5-6岁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是10-15分钟;7-10岁孩子是15-20分钟;10-12岁孩子就能够集中半个小时左右。所以我们的家长也不要要求一个特别小的孩子能够有特别长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

我们作为家长,更重要的是保持孩子对学习的好奇心,让孩子对学习有动力。同时养成比较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总盯着孩子在学习中的一些短处和缺点,不要让孩子带着情绪去学习,这样效果反而不好。

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管教方法效果不太好甚至比较差,那就要及时调整。当然,有的孩子确实存在严重的注意力缺陷,这种孩子往往也在小时候就表现出来了。对于这种孩子我们一定要寻求专业帮助,不要只是管教甚至体罚打骂,也不会有效果的。

更多健康实用讯息,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搜索“凤凰网健康”并关注。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