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半数受访者称有被医疗养生谣言忽悠的经历
2017年11月07日 10:25:50
来源:中国青年报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养生渐成热潮,但与此同时,“喝隔夜茶会致癌”“不吃油盐能降压降脂”“晨练越早越好”“草莓冻干后抗癌有效性增加10倍”等各种与养生有关的谣言也开始被广泛传播。不少人因缺乏医疗专业知识,对各种养生谣言深信不疑,甚至付诸行动。你被医疗养生谣言忽悠过吗?
67.3%受访者认为医疗养生谣言催生虚假保健品等不健康养生市场
“过分夸大甚至虚假信息会给人们带来误导或伤害。比如‘绿豆治百病’,就不适合脾胃虚寒的人,吃多了会拉肚子。”张盈颖表示,自己曾照着一些养生信息做,但后来信息被证明是假的,“感觉自己被愚弄了,也给周围人造成了困扰”。
黄瑶认为,谣言会让营销者得逞。“有些养生谣言是为了推销一些保健品或特殊的药物,通常上当的人都是有治病需求的,损失了钱财不说还会耽误治病就医”。
对于医疗养生谣言的影响,67.3%的受访者认为会催生虚假保健品等不健康养生市场。58.9%的受访者觉得是愚弄大众,造成金钱损失甚至疾病死亡。其他还有:引起恐慌情绪,影响社会稳定(55.4%)和造成正确信息被淹没,混淆视听(42.1%)。
“一方面,医疗养生信息通常提示的都是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太注意的地方或者常见做法,感觉很实用,我就总会给儿女、丈夫和父母看。另一方面,人到中年,对健康的关注度提升了很多,俗话说‘千金难买健康福’。”张盈颖说,因此,虽然有过被养生谣言忽悠的经历,但她对大部分养生类信息还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黄瑶认为,养生类信息“标题党”太严重。那些带有“震惊女人圈!”“千万不要吃!”“10万人已转疯!”等字眼的文案会吸引一部分人点开看,甚至有的人不看就直接转发。“还有的‘标题党’是绑架亲情。比如‘一定要我们的孩子远离’‘一定要告诉家人’等,父母就更容易上当了”。
黄河分析,谣言传播甚广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与健康问题愈发突出之间的矛盾,二是人们对健康知识及信息需求强烈与健康信息相对匮乏之间的矛盾,“这二者会引起人们的焦虑,继而促使人们积极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健康信息,以调和自己的不安定感。然而,网络信息鱼龙混杂,人们又缺乏批判能力,这就造成相关谣言泛滥的情况”。
为何医疗养生谣言能广泛传播?74.8%的受访者认为是人们尤其是老人对健康的渴望和重视。其他还有:人们对健康知识的匮乏(55.1%);背后商业利益链条的驱使(52.5%)以及信息泛滥,难辨真假,宁可信其有(43.7%)。
61.3%受访者建议人们提高对医疗养生信息的警觉性
姚玉婷现在看到医疗养生类信息时,都会多加辨别,“靠常识能推断一部分,也会特意去问问身边懂医学、养生知识的人”。
“找人求证当然好,但很难判断谁是专业的。”张盈颖希望媒体能及时针对有误的信息进行辟谣,同时普及基本医疗知识。
在目前的互联网环境下,黄河认为,医疗养生谣言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在“健康中国”的大框架下,加强健康传播和健康教育,“需要各类媒体和自媒体更加自律、发挥自净化功能,同时网络监管部门和卫生部门要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作为普通民众,也要增强自身的健康素养和媒介素养”。
对于减少养生谣言,61.3%的受访者希望人们提高对医疗养生信息的警觉性,自觉通过权威途径查验;58.3%的受访者希望相关部门对健康养生信息加强监管和过滤;52.9%的受访者建议鼓励专业医师通过微博等平台提供科普解答;49.6%的受访者认为应健全养老产业,杜绝针对老年人的虚假宣传和推销;27.5%的受访者希望媒体、电视节目普及更多健康养生常识。
受访者中,00后占1.3%,90后占22.6%,80后占53.3%,70后占17.1%,60后占4.6%,50后占1.0%,其他占0.2%。(记者杜园春)


[责任编辑:曹凡殊 PQ027]
责任编辑:曹凡殊 PQ027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网罗天下
凤凰健康官方微信
视频
-
李咏珍贵私人照曝光:24岁结婚照甜蜜青涩
播放数: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岁,三版“小龙女”李若彤刘亦菲陈妍希悼念
播放数:3277
-
章泽天棒球写真旧照曝光 穿清华校服肤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数:143449
-
老年痴呆男子走失10天 在离家1公里工地与工人同住
播放数:16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