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兄弟俩为救母自制抗癌药被称搏命药师:每次喂药都心惊胆战


来源:北京青年报

这两天,徐荣治突然引发极大关注。因为一则讲述自制抗癌药救母经历的视频,不少癌症患者找到他,向他打听制药方法。但徐荣治自己说,自制的抗癌药副作用极大,自己也是万般无奈才开始做药给母亲吃,“得了癌症还是应该去医院看,不能误导大家。”

风险极大副作用伴随疗效

或许是新药起了作用,母亲体内的肿瘤标志物含量逐渐下降,徐荣治觉得“有希望了”。

但希望背后,又隐含着极大的风险。徐荣治说,决定做药前,自己就曾担心过自制原料药的副作用问题,“但是不吃这个又能吃什么呢?”怀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情,徐荣治和哥哥再三斟酌,也和母亲仔细阐述了可能的副作用,最后还是决定试一试。

母亲开始服药后,徐荣治的压力更大,“恨不得每天吃药都把我妈送到医院再吃。”事实上,这两种还未在我国正式上市的致癌药品虽然有效,但副作用也同样明显。“乏力、高血压、尿蛋白……体感很差”,母亲的痛苦徐荣治都看在眼里。看着无精打采的母亲,他也曾有过迟疑,不过母亲却从来没有怀疑过两个儿子。虽然身体百般不适,母亲依然每天打起精神陪伴着大家。

2017年7月,原本应该去医院复查的日子,因为母亲精神状况良好,被拖延到了一个月后。不料8月的检查结果突然恶化,母亲似乎对新药也产生了耐药性。两个月后,2017年10月,母亲离世。

回顾给母亲制药的一年时间,徐荣治有些庆幸,“多留母亲一秒也好”;但他也充满后怕,“毕竟是个别情况,原料药副作用明显,如果不是实在没办法,还是尽量不要用比较好。”面对各种咨询,他还是会建议对方去医院就医。

对话

“不希望大家都效仿我们自己做药”

“搏命药师”是徐荣治在走红视频里的代号,或许对他和哥哥来说,每一次制作胶囊就是在与母亲患癌命运的搏斗。母亲前后总共13个月的存活期,似乎宣告着他们的胜利。但只有徐荣治知道,自制抗癌药需要面临怎样的风险与不安。

毫无医学背景的“药剂师”

北青报:您是从事什么工作的?

徐荣治:设备管理。

北青报:以前接触过制药吗?

徐荣治:没有,我是学机械的。

北青报:家里有医学背景吗?

徐荣治:没有。

北青报:那为什么会想到自己做药呢?

徐荣治:当时医生已经觉得母亲没什么救了,进口药又很贵,正好查到这两个药对症,就决定自己做。一方面比较便宜,另一方面剂量比较有保证。

曾担心此举涉嫌违法

北青报:自制药的话会便宜一些吗?

徐荣治:一个月买一包原材料,刚开始6000多元,后来慢慢降价,降到3000多元。虽然还是挺贵的,但比起买进口药还是便宜一些。

北青报:您购买的原材料不是进口的?

徐荣治:不是进口的,就是国内厂家生产的,只是还没有正式上市。我们买的是仿制药,比较便宜,刚开始也是听其他病友家属推荐的。

北青报:制药之前有过担忧吗?

徐荣治:当时有点担心用未上市的原材料会违法,后来也专门查了相关法规。但是实在没办法,不用这个就没什么药可以用了。不过我一直没有销售过,没有用它盈利。而且每次有人来问,我也都说不要放大自制药的疗效,不希望大家都效仿我们自己做药。

在副作用和疗效间摇摆

北青报:做一颗胶囊大概需要多久?

徐荣治:一个小时就几十颗,因为每粒胶囊里的有效成分很少,做起来就很慢。

北青报:含量少是担心副作用吗?

徐荣治:含量是严格按照文献资料来的,因为这几种药副作用都挺明显的。比如说血液影响,血小板低、贫血之类的,还会导致高血压、尿蛋白、甲状腺功能减退、腹泻等等,每次给母亲喂药都心惊胆战。服药期间虽然肿瘤标志物降低了,但整个人都很没精神。而且这种副作用和化疗还不太一样,化疗的副作用是暂时性的,靶向药物的副作用比较持久。

北青报:副作用这么严重,还坚持服药值得吗?

徐荣治:我认为它能够缓解癌症的发展,延长母亲的寿命。对我们来说,还是值得的。

北青报:你会推荐其他病人家属自己制药吗?

徐荣治:一般来找我咨询的,都是想自己做药。但就我自己来说,还是能不用就不要用。

(原题为《搏命药师:每次给母亲喂药都心惊胆战》)

[责任编辑:曹凡殊 PQ027]

责任编辑:曹凡殊 PQ027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健康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