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筛查不能只“凭手感”
直面“中国式”乳腺癌(图片来源:资料图)
若干年以前,乳腺病的“早期筛查”几乎还停留在双手触诊的年代。无论是在家自行摸查肿块,还是请出专科医生触诊,离不开的是一双手。于是,手上功夫的优劣、医生经验的高低主宰了病情被发现时间的早晚。
如今,这个局面正在被颠覆扭转。数字时代裹挟着医学影像技术翩然而至。随着X片检查、B超检查等影像筛查手段日益完善,那个凭经验、靠感觉的“十指年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影像筛查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也成为了乳腺疾病早发现、早治疗的有力助推器。
事实上,近日在沪公布的一项与乳腺癌防治有关的最新数据也印证了影像筛查对提高早期乳腺癌检出率的贡献。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办的“第五届上海乳腺癌论坛上,专家首次公布了由该院主持的七宝社区筛查项目的数据。在过去的两年半时间内,闵行区七宝社区近1.5万名35岁至74岁的女性参与了这项乳腺癌早期筛查活动,接受影像学检查8234人次。共发现乳腺癌33例,间歇癌3例。据悉,该项目首先在社区医院进行,通过乳房触诊、留取血样和健康教育,完成初步筛查工作,一旦发现有初筛体检呈阳性的患者,即将其送往医院进行乳腺影像学的检查。另外,本次活动还对辖区内所有45-69岁女性以及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妇女,提供了乳腺影像学检查。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表示,相比传统的临床触诊检查,这种社区影像学筛查模式无疑更具有实际价值。从筛查结果来看,通过影像学检查明显增加了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专家指出,在美国以及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年龄在40岁至69岁的妇女每年都会接受1次至2次的乳腺X片检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不仅可有效地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约20%至40%,而且还能够较好地保留乳房形状,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乳腺癌早期普查对于尽早发现病灶组织,已经得到医学界的充分肯定。
专家坦言,我国目前的乳腺癌早期筛查项目存在人群覆盖率低、以机会性筛查为主的特点,缺乏一种长效机制。尽管社区影像学筛查这种新模式有助于改善乳腺癌的预后,但是若要在所有社区全面覆盖,也面临着成本较高的尴尬。因此专家期待尽快建立乳腺癌易感人群的预测模型,真正优化乳腺癌治疗模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