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失眠问题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要算心理社会因素,比如令人激奋的事情和各种生活事件均可引起失眠,为自己或亲人的疾病焦虑、害怕疾病、亲人亡故、为考试或接受重要工作而担心等都是暂时性失眠的常见原因。还有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焦虑症、强迫症等也会引起失眠症状。普通成年人在一年内有过失眠的比例高达57%,其中53%症状超过一年。长期的失眠和睡眠障碍会直接危害身体健康,会影响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心脏病发作和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增加。另外,慢性失眠可引发抑郁。高达三分之一的抑郁患者在发作之前有过失眠(入睡困难、早醒),失眠持续而未得到治疗的患者,新患严重抑郁症或复发的概率将提高2至10倍。
有很多人认为,失眠是一种衰老的表现,不必太往心里去,这可是大错特错。专家说,慢性失眠可以和许多慢性生理和心理疾病同时存在,包括关节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抑郁症等,并且这些患者慢性失眠的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得多。尽管市面经常作为轻微或暂时的症状处理,但慢性失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总体机能有着显著而不可忽视的影响。有关机构曾对中国人睡眠状况做过调查,结果发现44%的中国人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存在,而只有23%的人知道自己的睡眠状况,仅五分之一有睡眠问题的人寻求医生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