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八成老师压力巨大
工作压力是外因个性是内因
解读者:福州人文学院应用心理学系系主任教授何少颖
相比之下,大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相对中小学教师而言,就少得多,其中原因就是两者所处的工作环境不同。中小学教师面对着升学率、职称评聘、同事竞争、教学成绩不理想等因素,往往产生巨大的工作压力。这种巨大的工作压力是造成他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最主要外在因素。
个性是心理出现问题的内在因素。从事教师行业的群体在性格上往往倾向完美主义者、敏感等,这样的个性造成他对事事都在意、追求完美、不容自己有小小的过失等。
案例
新手老师半年就打“退堂鼓”
刚从师专毕业的青年教师王某,分配到福州一所中学教书。由于缺乏经验以及天性腼腆,几堂课下来,学生上课吵闹使他无法安心讲课,学生对他的冷漠与生疏,使他感到了深深的恐惧。开始,他还只是不断反省自己的教学:到底该怎么去教学生?经过多次尝试之后,仍无起色。渐渐地,因为工作不顺利产生的压力使他失去了信心,他开始问自己,自己是不是适合当老师?他变得越来越急躁。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半年里,他就开始打退堂鼓,想离开教师这个岗位,经常夜不能寐,精神不济。
调查结果
教师地位受到撼动
“尊师重教”是传统美德。那么,在老师眼里,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社会地位?统计显示,认为教师地位“一般”、“不太受尊敬”和“很不受尊敬”的比例竟然高达59.7%。(如图3显示)
超高荷的工作量、强大的压力、社会地位的变化影响了老师对本职业的喜爱程度。只有8.9%和30.6%的老师“比较喜欢”和“非常喜欢”教师职业,37.1%选择“一般”,16.5%选择“不喜欢”,还有6.9%的老师“非常不喜欢”这种粉笔生涯。
但是,如果再给老师一次选择职业的机会,选择“会”的比例仍超出“不会”的比例。
角色落差产生职业倦怠
解读者:福建省心理学会秘书长心理学教授连榕
教师之所以出现本次调查结果中的低职业认同感、低喜爱度,主要原因在于:教师职业要求教师无私奉献,社会舆论也常把教师比喻成“红烛”、“人梯”等等,但是在目前社会急剧变迁的形势下,教师待遇之菲薄,工作之繁重,责任之重大,是其他行业所难以比拟的。
一位长期处于严重工作压力下的教师,势必抱持着消极的情绪,对自身的社会地位产生焦虑,易感到心力交瘁,甚至有放弃角色的意愿,进而可能直接降低教学热忱,间接影响学生身心平衡与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