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浅层覆盖胸大肌表面,其上缘附着于锁骨,向下移行于腹部深筋膜,向内侧与胸骨相连,向后与胸背深筋膜浅层相连。
深层:深层位于胸大肌深面,上方包裹锁骨下肌,下方包被胸小肌,位于喙突、锁骨下肌与胸小肌上缘的深筋膜称锁胸筋膜,胸内、外侧神经和胸肩峰动、静脉的分支穿出该筋膜至胸大、小肌,头静脉和淋巴管穿经此筋膜入腋腔。
胸前外侧区肌层包括胸肌和部分腹肌。由浅入深分为4层:第一层从上向下是胸大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的上部,第二层从上向下是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前锯肌,第三层是肌间肌。第四层为胸前壁内面的胸横肌。
肋间肌:自外至内为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肋间外肌后端始于肋结节,至肋软骨交界处移行为肋间外膜,肌纤维走向自后上斜向前下。
肋间血管:第1~2肋间隙的动脉来自锁骨下动脉的肋颈干,第3~11肋间隙的动脉来自于肋间后动脉,肋间后动脉和肋下动脉均由胸主动脉发出,与同名静脉的肋间神经伴行于肋间隙内。在肋骨角附近,肋间血管神经各分为上、下支,下支较小,沿下位肋骨上缘前行,上支较大,沿肋沟前行。
肋间神经及其阻滞途径:肋间神经的胸神经前支12对,除第1胸神经前支和第12胸神经前支分别有纤维参与组成臂丛和腰丛外,其余的均独立经行于相应的肋间隙,称肋间神经。第12胸神经前支行于第12肋下,称肋下神经。
肋间神经出椎间孔后,最初走行于肋间内膜和胸膜壁层之间的结缔组织内,至肋角向前,贴近肋沟,列于肋间后血管下方,走行于肋间肌和肋间内肌之间。
肋间神经的皮支,在胸、腹皮肤的分布呈明显节段性,对确定硬膜外麻醉的范围,以及对神经系统一些疾病的定位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肋间神经的阻滞途径:肋间神经组织常适用于肋间神经痛、胸部受伤后痛、腹部手术后痛、肋骨骨折疼痛等痛症的治疗。根据肋间神经在肋间隙行走的特点,常用的阻滞途径有:在竖棘肌外侧缘距后正中线8cm左右进针,可阻滞整条肋间神经;在腋前线进针,只能阻滞远段1/3.操作时自肋骨下缘进针,针尖稍向上方刺到肋骨骨面,然后改变方向使针尖沿肋骨下缘滑过,再进0.2~0.3cm即到注药处,穿刺时须谨防刺破胸膜引起气胸。
胸膜腔穿刺:肋间后血管和肋间神经的主干和在肋角处发出的下支,分别沿肋沟是和下位肋上缘前行。在肋沟处,血管神经的排列顺序自上而下为静脉、动脉和神经。根据肋骨间血管神经的行程,常在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隙中部作胸膜腔穿刺,以免损伤肋间血管神经。
胸廓动脉:为锁骨下动脉的分支,向下经胸廓上口入胸腔,贴第1~6肋软骨后面,沿胸骨外侧缘约1.25cm下降,在平第1肋高度发出心包膈动脉,分布于心包和膈,至第6肋间隙处分为两终支:一条是腹壁上动脉,下行入腹直肌鞘;另一条是肌膈动脉,分布于下位肋间隙和膈前份以及腹前外侧壁肌。
胸壁内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注入锁骨下静脉。
❤
胸内筋膜:胸内筋膜为衬在胸壁内面的一层菲薄而又致密的结缔组织,贴附于肋和肋间肌内面,厚薄不一,脊柱两侧较薄,
肋胸膜:肋胸膜贴附于胸内筋膜内面,为胸壁的最内层。
@麻医台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