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桑:甘肃河西地区蛋白桑产业化发展探讨
健康
健康 > 正文

蛋白桑:甘肃河西地区蛋白桑产业化发展探讨

桑树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悠久,蚕桑业更是遥遥领先位于世界第一。桑树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品种资源丰富、品系多样。具备水 土保持、防风固沙、水源涵养、园林绿化等多种生态功能 ,同时其枝叶富含蛋白质及多种营养物质,副产品种类多样。蛋白桑是我国科研人员通过人工选择与杂交育种近年来培育出的抗逆性品种桑, 为丛生灌木,较传统桑树蛋白质含量增加,适应性更强,是防沙治沙的优势树种,同时因其具有很高的生态、饲料、药用等价值,开发利用潜力大,可带动相关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于耕地匮乏、荒漠化严重的地区能引入并推广发展意义重大,甘肃河西地区有着大面积的荒漠化地区,引入适应该地生态气候并能创造较高经济价值的防护林木也是荒 漠化治理的主要途径。

蛋白桑作为桑树中的新兴、优势品种,具有很强的抗寒、抗旱、抗瘠薄能力,生长速度快易成林,副产品丰富。就甘肃河西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蛋白桑生长特性、开发利用价值、目前国内的研究发展进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全 面的适应性分析论述。表明蛋白桑产业是适合甘肃河西地区自然条件并能改善生态环境的一个新兴特色经济林产业, 有着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符合“沙产业”理论。为甘肃河西地区大面积荒漠化治理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关键词:蛋白桑;生长特性;开发利用;产业化发展地区进行产业化发展的适应性分析如下。 甘肃河西地区的自然环境甘肃河西地区是指甘肃省武威、金昌、张掖、酒 泉和嘉峪关5市的19个县、区,东起乌鞘岭,西至 古玉门关,长约900km,又称河西走廊,因在甘肃地 界又称甘肃走廊。总面积约为27.9万km ,其中荒漠化面积约16.7万km ,占总土地面积的59.90%,耕地面积约0.63万km ,占到2.26%。年平均气温4~10,极端最高温度 40.2,极端最低温度 -31.6,年降雨量 39.9~407.1mm,年蒸发量 1638~3040mm,无霜期100~186天,海拔1100~ 2500m。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温差大,降水少,蒸发 大,风沙多,冬冷夏热,属于干旱、半干旱性气候区域东北部有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之间是民勤绿洲,日益沙化的土壤给其带来了巨大压 力;西部的库木塔格沙漠日益逼近敦煌。整个区域 春季大风天和沙尘暴频率高,土壤沙化、荒漠化严 重,生态环境脆弱。倘若任由发展,甘肃河西地区生 态环境极易全面恶化。大力开发、引入并发展经济 防护林极为重要。 蛋白桑的生物学特性蛋白桑是桑科,桑属,桑树(MorusalbaL) 的一种,丛生灌木,大叶桑。根系发达根系主要密 集于10~100cm的地层中最长主根长达6.82m。 根深和根幅大于枝高和冠幅,苗期根系生长快远比 地上部生长迅速抗沙埋性能极强。具有很强的抗 寒、抗旱性及抗瘠薄能力,能抵御-30的严寒。从 砾质沙土到沙土,pH值 4.0~9.0的范围内都可生 长,气温40时仍能进行光合作用,遭遇-40 的低温仍能越冬 。在50mm降水的地区可以生存200mm以下降水的干旱沙区适当浇定植水树苗即 可成活,250mm以上自然降水则可正常生长、开花、 结实完成生命周期。据卢红 考察发现,在年降水量不足50mm,7月份极端高温达49.6,年风沙日数 超过180d的吐鲁番盆地,饲料桑也能正常生长。 蛋白桑一年生小苗在沙地无灌溉条件下 造林成活率能达到80%以上,当年生长高度可达 60cm以上。一般从第2年开始大量萌枝,耐刘割萌 发力极强,俗话说“砍去一个头弟兄九个往出走”。 平茬以后能从根颈部萌生出大量枝条形成稠密的 灌木丛。水分充足,温度较高时刈割平茬25~30d 后萌发的枝叶生长可达60~80cm高。据孙双印 庄国际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北京地区2年生饲料桑单株有枝条20个,3年生有32个,4年生有 57个,5年生有82个,蛋白桑萌蘖能力比传统 的饲料桑更具有优势。 效益好蛋白桑管理粗放生产成本低,容易栽植。 生物产量高枝叶营养价值高。在干旱、半干旱荒漠 沙化地区栽培饲料桑,当年即可形成灌木林,1次种 植几十年不衰。栽植当年每667m 林地可养1只羊,这比沙化草原2~216hm 草地养1只羊效益提高几十倍。无灌溉条件的沙漠区产量第1年可产 鲜饲料500kg/667m 量逐年上升,三年后可稳定在4500kg/667m 。在有灌溉条件的沙地,可收获果实、开发保健品、种植桑黄菌,每667m 还可修剪2t多枝叶做饲料,一举多得,效益更好。 营养价值丰富蛋白桑叶子木质化纤维极低,嫩叶可做食用的 新鲜蔬菜也可直接食用,可以做桑茶、桑粉、桑茶是 可以降三高的纯天然品,桑粉是美容养颜的佳品。 枝条是最好的饲料植物蛋白,桑果用传统工艺可以 加工成花青素。 蛋白桑叶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 肪酸、纤维素和矿物质元素。其中氨基酸种类齐全 达到18种占桑叶干物质的20%左右。在这些氨基 酸中,动物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占到总量的一半以 上,尤其是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谷氨酸含量较 高。叶子蛋白最大达到36%,枝条蛋白达到28%,还 6种维生素,8种矿物质,每100g桑叶中含 30~40mg、VB1 0.5~0.8mg、V B2 0.8~1.5mg、V 30~40mg、V B1 10.5~0.6mg、V B5 3~5mg 。作为饲料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饲料加工蛋白桑叶微酸稍甜,除青饲外蛋白桑枝条每 年可以收获5~8次,直接粉碎可以作为饲料的植 物蛋白,还可以加工成干饲料或粉粒饲料与其他饲料配合使用。如果与玉米秸秆混合加工成高能量全价饲料,可以代替常规的饲料,饲养效果更佳,对于 食草动物来说,有很好的适口性,且消化率高,作为 甘肃河西地区畜牧业新型饲料资源前景广阔。 食用菌栽培蛋白桑全身都是宝,其枝条中含有多种天然活 性物质。因桑枝中不含油脂、松脂、精油、苦味、臭味 等对食用菌生长发育有害的物质,干制粉碎后可作 为食用菌培养基,以桑枝为主要基质培养的食用菌 具有天然的清香味,这使得桑枝具有其他食用菌培 养基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可用来栽培绿色高档食 用菌,如香菇、花菇、金针菇、平菇、木耳、灵芝、桑黄 菌、猴头菇、蘑菇、姬菇等的优良基料 。其中桑黄菌是一种珍贵的多年生大型药用真菌,又名桑耳、 桑臣、桑黄菇,被誉为“森林黄金”,是一种名贵的中 药材,自古就有“如果得到附着在桑树上的黄色疙 瘩,死人也可复活”的传说,目前有待于大量的开以桑枝为主要基料栽培灵芝,并 开发了桑枝灵芝系列产品,如桑枝灵芝片、桑枝灵芝 超微粉、灵芝超微粉、灵芝孢子粉等。通过科学测试 表明,桑枝灵芝的药用成分与其他灵芝基本相同,而 且灵芝多糖同比高出30%以上 。大面积推广种植, 势必会促进甘肃河西地区高档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桑叶制茶桑叶内有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氨基酸、碳水 化合物和植物纤维。桑叶含有较多的叶酸,这是一 种医药原料,对人体健康意义重大。现代科学表明, 桑叶是上好的功能食品,它能降压、降脂、抗衰老、 增加耐力,降低胆固醇,抑制脂肪积累,抑制血栓生 成,抑制肠内有害细菌繁殖,抑制有害的氧化物生 成,最突出的功能是防止糖尿病。所以桑叶茶又名 植物胰岛素茶,是药食两用保健茶,据调查特级桑 叶茶每3000元/kg以上,目前国内产品紧俏供不 应求,为甘肃河西地区开发蛋白桑保健品开拓了一 条新路。 食品安全有保证蛋白桑枝叶还有防病保健功效是家畜、家 禽(鹅、鸡)理想的高蛋白饲料。据2014年中国绿色时报报道,饲料桑可在保证食品安全中发挥特殊作 用,使用饲料桑养殖的畜禽、淡水鱼免疫力增强,其 产品重金属、农药和抗生素等有害物质残留降低, 营养均衡、丰富,特别是富硒、富锌、高钙、富维生 素、低胆固醇,能够确保食品安全 。是符合国家发 展绿色食品的要求。 其他开发利用价值嫩桑叶无纤维、高蛋白,可作为特菜开发食用, 每年采摘2~3次。蛋白桑枝叶可加工制成纯天然 蛋白粉,人、畜均可适用。桑果用传统工艺可以加工 成花青素,可以有效缓解医药市场缺口。枝叶和桑 皮还可作为天然植物染料。 据报道,日本年需求饲料级桑叶20万t左右, 药用、保健食品用途桑叶5万t,但由于日本国土面 积狭小,故所需桑叶多从我国或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进口,年桑叶进口数量十分惊人。美国从20 世纪90年代以来桑叶保健茶饮料市场销量逐年上 升。现桑叶保健茶和桑椹保健果汁类产品在美国和欧洲市场年销售额估计已有数百万美元。我国桑叶保健品尚未全面开发,陕西开发较早,但也未成规模。蛋白桑的引进推广一定会促进甘肃河西地区的桑产品开发,形成特色产业,填补此项空白。 国内发展现状目前全国各地保存了桑种质资源3000余份经过整理和鉴定探明我国有15个种4个变种是目前世界上桑种分布最多的国家。2007年孙双印等认为饲料桑是21 世纪的绿色神奇功能饲料植物。2009年王军等宁夏六盘山林区进行了饲料桑引种试验,认为饲料桑可在宁南山区海拔1700m以下的土质疏松的退 耕地可作为牲畜饲料进行推广。2011年杨爱国等在吉林省白城市引进了抗寒性强、产量高、蛋白含量高等特点,作为吉林省白城市饲料桑推广。2014年王晓桃等在甘肃 酒泉做了饲料桑引种与区域性试验,结果表明饲料桑抗性强,年生长量较大,在甘肃酒泉地 区能安全越冬。 据2013年 10月 13日中国畜牧兽医报报道,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150团19连已成功种植 了20hm 蛋白桑,并利用蛋白桑饲料饲喂肉鸡、奶牛、生猪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以上都表明林业产业饲料桑适应性好,应用范围广。但是蛋白饲料桑产业化发展在国内很少见报道,2014年王介平等做了饲料桑产业化发展意义及模式的探讨。 2012—2014年甘肃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与酒泉市公司合作于酒泉市肃州区下河 清乡荒漠化农耕地成功引进种植了 3.33hm 蛋白桑,目前长势良好,经初步测试,茎叶干物质粗 蛋白含量稳定值25%以上。当地养殖大户段生宏试 喂肉牛、肉羊后,发现牛羊喜食干、鲜桑茎叶,增重 育肥效果明显优于玉米秸秆。符合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桑树是原产我国的古老树种,它树形优美,生 命力旺盛,抗逆性强,集生产、观赏、药用、生态、绿 化价值于一身,具有极其广泛的发展前景 。土地荒 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人为 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并进行连续耕作等, 会造成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风蚀或雨蚀严重的干旱条件,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引起荒漠化。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一系列社会恶果。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针对广大西部干早地区提 出了“沙产业”理论 。即在不毛之地搞林、草、农业 生产在沙漠戈壁开发出新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 林草农业并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路线:多采光、少用 水、新技术、高效益。荒漠造林是构筑防沙治沙体系 和沙产业开发体系的有效举措甘肃河西地区,有大面积的荒漠戈壁,荒漠化生态环境治理任务十分繁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 府每年都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对荒漠化进行 综合治理。经济林产业是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的,引 入培育适合并能改善当地恶劣生态条件的经济林 木是一项富省强民的举措。蛋白桑适应性强、 成活率高、成林速度快,能很快改变干旱、半干旱地 区的荒漠、沙地面貌,形成优质的灌木丛经济林。 集约化种植蛋白桑并形成一项产业,符合国家 沙产业生态治理政策,可促进区域优势特色林产业 的发展,加快林业科技成果向农村转移,促进林业 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节水高效特色产业和 现代沙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建设生态文明、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为甘肃 河西地区大面积荒漠化治理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创新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经济效益显著蛋白桑是国内荒漠化治理中先进的沙生 灌木林树种之一,适宜沙漠非耕地栽植,抗寒耐旱, 一次栽植50年受益,可显著减少春种秋收的劳动 用工,节约生产成本。据报道内蒙、新疆沙漠地区推 广种植蛋白桑已有取得亩收入2万元的经济 效益。甘肃河西地区也是草原畜牧业主要发展地 区,但草原退化严重,牲畜冬春饲料严重短缺。蛋白桑的引入及产业化发展可解决饲料短缺,带动 饲料加工业及畜牧业发展。蛋白桑经济林的营 建,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可带动相关副产品加 工业的发展。桑叶茶、桑黄菌目前在国内市场属保 健品新产品,产品供不应求,经济效益显著,市场潜 力巨大。建设桑叶茶、蛋白桑饲料生产线、桑黄菌生 产基地会形成沙产业副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同时还 能建成集观光、旅游、生产、加工于一体蛋白桑 生态园。有着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发展蛋白桑灌木经济林产业在 防沙治沙、治理荒漠化、水土保持等方面体现了巨 大的生态效益,同时还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对 改善甘肃河西地区生态环境,改造沙化耕地、草原、 草地,促进特色林产业、畜牧业发展、增加人民收入 有着广阔的的开发利用前景,集社会、生态、经济价 值于一体,可以说是西部荒漠化地区“未来经济林 业”的样板,是适合甘肃河西地区自然条件并值得 广泛推广应用的一种新兴特色沙产业。

 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意识与法制观念;加大植被保 护力度,在岩溶地区全面实行生态公益林补偿机 制,强化封山育林,充分发挥石漠化地区的自然修 复能力;加大对毁林开荒、偷砍滥伐等破坏生态行 为的惩治力度。 三是强化责任,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各乡 镇要将石漠化防治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规划,建立地方行政领导防治石漠化任期目标责任 制,县、乡签订责任状,严格考核和奖惩。 四是实行动态监测,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对 第一、二两期建立的398个GPS点进行定期复位监 测,实时掌握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情况,为石漠化 预防与整治提供决策依据。 五是优化产业结构,减轻生态环境承载压力。 对生活条件极端恶劣,不适宜人居的重度以上石漠 化地区,有计划地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对石漠化地 区的富余劳动力,开展专业性技能培训,提高农民 素质与就业能力,有组织地进行劳务输出 。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