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上讲,艾灸补肾既不用打针,也不吃药,而且无毒无副作用。最主要的是艾灸是直接作用于人的肾部,艾灸补肾效果明显、不少人在艾灸当时就能感觉到效果。艾灸补肾,立竿见影。
如果想补肾防肾虚,不妨在家里备点艾条,休息时,自己或让家人帮忙艾灸。灸法是针灸学治法的一种、 艾灸对寒、 热、虚、实诸证均有一定效果,其机理归根结底在于艾灸通利经络的作用。在中医理论中,灸法是补肾的最强法,它无毒无副作用,不打针不吃药,而且直接作用于人的肾部腧穴,效果甚至达到立竿见影。
涌泉穴
《黄帝内经》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在人体足底位于足前部凹陷处、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乃是督经的首穴。艾灸此养生穴位、具有很好的补管强体功效。
艾灸方法:将艾条点然后、在距穴位约3厘米处施灸、局路有温热舒适感觉、即固定不动、可随热感而随时调整距高。每次大灸10~ 15分钟、以灸至局部稍有红晕为度,隔日或3日1次,每月10次。
需注意的是,艾灸时,避免烧伤皮肤,同时将未燃尽的艾条熄灭。另外,皮肤有破损时,应禁灸。
曲骨穴
取穴:曲骨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主治:少腹胀满,小便淋沥,遗尿,疝气, 遗精阳痿,阴囊湿痒,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
太溪穴
位置: 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咽喉干痛、齿痛、耳聋、耳鸣、头晕、咳血、气喘、消渴、月经不调、不寐、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现多用于支气管哮喘、肾炎、膀胱炎、慢性喉炎、神经衰弱、贫血、下肢瘫痪等。是足少阴肾经穴,也是补肾常用穴位。
上述穴位,每天用艾条或艾壮进行艾灸。如果用艾条,每穴艾灸10分钟,如果用艾壮,最好隔姜灸,免得灸出大泡。
隔姜灸, 把姜切成3 ~ 4毫米的姜片,用牙签扎出几个眼,然后把大约手指肚大的艾壮,放在姜片上,用火点燃,每穴艾灸3 ~ 4壮。
上述方法,如果你坚持10几天,就会有明显的效果。
足三里
定位: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位于膝关节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1横指处。
功效:健脾益胃、补益气血。
主治: 消化道疾病、心i管疾病、免疫功能下降、疲劳、早衰。
施灸方法:用艾条温和灸或着肤灸5~ 20分钟。张杲的《医说》强调“若要安,三里莫要干”,意指反复灸足三里,可起到保健作用。
啰霸哥温馨提示:
1.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