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王凤仪:性理疗病创始人、民间教育家
王凤仪于1864年(清同治三年)11月1日(阴历十月初三日)子时,出生于热河省(现辽宁省)朝阳县云蒙山前王家营子村树林子屯的一个蒙古族家庭里,祖籍在河北省密云县石匣镇;九世祖迁朝阳定居。
祖父王德泽、父亲王清和世代务农。王凤仪在兄弟中行二,长兄名树田,三弟名树森,四弟名树永。
王凤仪因家贫不曾读书,自幼便给人家放牛,稍长就为人家扛活做工,天性淳厚善良,对父母尽孝道,对兄弟尽悌道。
困苦的生活和社会的纷扰,使其从青年时期就思索人生的道理。
三十五岁那年,听大善士杨柏宣讲善书,因悟“贤人争罪,愚人争理”,而沉痛后悔自己的过错,身患十二年的疮痨,一夜之间,霍然痊愈。
同年五月,感叹世人,男不知尽忠孝,女不知贤淑,世俗风气难以挽回。生出弃世的念头,躺在炕上绝食五天,突然间生出灵感,认为就这样死去不值得,自己还有爷爷与父亲两代老人要养活。应该先尽孝道,然后再立志劝世化人。
同年十月善士杨柏宣,遭诬陷被捕入朝阳监狱,王凤仪效法“羊角哀舍命全交”故事,誓死前往朝阳府营救杨柏宣。
行致途中,夜间忽然出现光明,好像白天一样,王凤仪豁然开悟,乃明心见性。
三十八岁那年十月,父亲去逝,王凤仪志夺古人守墓三年,三年守墓中洞悉性理疗病法,讲病化人,立竿见影成效显著,创造了古今罕见的奇迹。
他为了使女子明白道理,昌明家教,致力于兴办女子义务学校。他所兴办的女义学一时间遍及“白山黑水”之间和长城内外。晚年又提出“崇俭结婚”、“储金立业”、和创办“新农村”。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在那君权、夫权、族权横行的年代,敢于提出并实行“翻转世界,重立人根”。几十年间,他创办了700余所女子义务学校,推助女子教育的发展,被人们誉为“王善人”。
王凤仪道德思想书籍:王凤仪言行录、王凤仪嘉言录、王凤仪性命哲学浅述、王凤仪十二字薪传、王凤仪化性谈、王凤仪诚明录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