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日报】大事件:益生菌+益生元有效的临床试验,登上Nature~
健康
健康 > 正文

【热心肠日报】大事件:益生菌+益生元有效的临床试验,登上Nature~

Nature:植物乳杆菌+低聚果糖,预防婴儿败血症!

Nature[IF:40.137]

① 早期的败血症每年在全世界造成一百万婴儿死亡,绝大部分在发展中国家,而之前对此无有效预防措施;

② 在印度农村招募4556名出生体重至少为2公斤、35+孕周、无败血症或其他并发症迹象的新生儿,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60天内口服植物乳杆菌ATCC-202195和低聚果糖组成的合生制剂;

③ 试验组死亡和败血症人数为123,对照组为206,合生制剂的作用显著;

④ 培养阳性和阴性的败血症、下呼吸道感染也显著降低。

A randomized synbiotic trial to prevent sepsis among infants in rural India

2017-08-16 DOI: 10.1038/nature23480

Microbiome:晚发性败血症早产儿的菌群特征

Microbiome[IF:8.496]

① 对7名患晚发性败血症(LOS)的早产新生儿及28名健康对照的粪便样本进行分析;

② LOS的血液培养中分离出的细菌通常与肠道菌群中的优势菌属一致;

③ 长期监测早产儿肠道菌群群落类型(PGCT)发现,对照组婴儿PGCT数量上升,双歧杆菌为优势菌的PGCT6型菌群仅在对照组出现;

④ 诊断时和7天后LOS和对照组婴儿间代谢产物有差异,双歧杆菌与对照组代谢产物(棉子糖、蔗糖、乙酸等)正相关;

⑤ 早产婴儿肠道的发育和保护与低聚糖和有益细菌的上升相关。

Longitudinal development of the gut microbiome and metabolome in preterm neonates with late onset sepsis and healthy controls

2017-07-12 DOI: 10.1186/s40168-017-0295-1

PIDJ:嗜酸乳杆菌用于儿童急性水样腹泻,无效!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 JOURNAL[IF:2.486]

① 益生菌是越南住院腹泻患儿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② 符合入选标准的150名急性水样腹泻儿童被随机分为口服含嗜酸乳杆菌的益生菌组和安慰剂组,每日2次,服用5天,两组均同时接受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

③ 从第一剂研究药物到开始第一个24小时无腹泻期的中位时间,安慰剂组为43小时(IQR15-66小时),益生菌组为35小时(IQR20-68小时);

④ 没有结果表明益生菌治疗在任何预定义的亚组中是有效的;

⑤ 益生菌组和安慰剂组之间的次要终点也无显著差异。

A Double 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Watery Diarrhea in Vietnamese Children

2017-08-01 DOI: 10.1097/INF.0000000000001712

MB: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促进儿童营养不良?

MICROBIAL BIOTECHNOLOGY[IF:3.513]

① 发展中国家的营养不良儿童中广泛存在胃酸过少,营养康复后pH偏高无法改善,胃酸过少率也未变化;

② 要改善发展中国家的营养状况,除保证食品安全外,还需关注胃酸不足的问题,胃酸不足损害蛋白质消化、产生亚硝酸盐产物并限制铁的吸收;

③ 一些儿童小肠上段的微生物过度生长,营养物质被它们过多利用,从而可能促进营养不良;

④ 幽门螺杆菌的定植可能促进萎缩性胃炎进而降低胃酸产量,应通过饮水降低幽门螺杆菌传播。

Hunger and microbiology: is a low gastric acid-induced bacterial overgrowth in the small intestine a contributor to malnutri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2017-07-17 DOI: 10.1111/1751-7915.12780

Microbiome:他汀类药物是如何造成肠道菌群失调的?

Microbiome[IF:8.496]

① 通过小鼠模型,发现他汀类药物治疗后肠道菌群的组成有显著变化;

② 这种重塑影响了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代谢特征,并且与丁酸盐产生下降相关;

③ 他汀类药物改变肠道中胆汁酸池的大小和组成;

④ 如同在患者中观察到的,与对照组相比,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小鼠空腹血糖水平和体重升高;

⑤ 他汀类药物治疗影响肝脏中参与脂代谢和葡萄糖代谢的基因表达,通过基因敲除小鼠发现该效应是通过孕烷X受体(PXR)介导的。

Statin therapy causes gut dysbiosis in mice through a PXR-dependent mechanism

2017-08-09 DOI: 10.1186/s40168-017-0312-4

BMC生信:高效的微生物搜索引擎Visibiome

BMC BIOINFORMATICS[IF:2.448]

① 目前的微生物搜索引擎visibiome可以进行详尽、基于相似性的搜索,为用户提供全面的16S rRNA分布状态的数据样本,同时应对多个计算挑战;

② 优化后的微生物样品查询系统是对从各种环境中取得的微生物样本数据库利用交互式数字和图表组成的结果;

③ visibiome是一个针对环境样品微生物便捷、可扩展、高效的搜索综合数据库框架;

④ 搜索引擎利用了一种流行但计算昂贵的基于系统发展的距离度量,同时提供了超过目前最先进工具的优势。

Visibiome: an efficient microbiome search engine based on a scalable,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2017-07-24 DOI: 10.1186/s12859-017-1763-0

JNB:或是肠道菌群而非胰岛素降低环氧化物水解酶活性

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IF:4.518]

① 抑制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sEH)活性可增加表氧化二十碳三烯酸水平,改善葡萄糖内稳态和心血管健康;

② 大鼠餐后sEH活性极大地降低;

③ sEH产物/底物 (sEH P/S )反应了sEH活性,大鼠餐后2.5h比值平均下降约70%;

④ 餐后持续2.5h采用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sEH P/S小幅增加,说明与胰岛素无关;

⑤ 抗生素处理的大鼠餐后sEH P/S降低效应完全消失,说明肠道菌群衍生因素可能与此相关;

⑥ 需进一步研究胰岛素和肠道菌降低sEH活性的作用机制。

Postprandial Effect to Decrease 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 Activity: Roles of Insulin and Gut Microbiota

2017-07-21 DOI: 10.1016/j.jnutbio.2017.07.006

Cell子刊:利什曼病的皮肤菌群变得不受约束地失调

Cell Host & Microbe[IF:14.946]

① 解析皮肤菌群失调与疾病进展的因果关系很关键;

② 特定菌群在适度有效和过度的免疫应答之间建立平衡,利什曼病灶部位金葡菌和链球菌占优,菌群多样性下降,且由病灶波及周围皮肤;

③ 疾病相关皮肤菌群紊乱在某种程度上可传播至正常宿主,“二手”菌群失调倾向于塑形皮肤免疫功能,调控疾病模型的临床预后;

④ 生态失衡皮肤菌群的可传播性的决定因素,是将来研究的重要领域,其次是传播的时机;

⑤ 需要建立良好的临床前模型甚至干预性试验。

Skin Dysbiosis Goes “Off-Leish”

2017-07-12 DOI: 10.1016/j.chom.2017.06.017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