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长的皇帝谥号竟有29个字
健康
健康 > 正文

史上最长的皇帝谥号竟有29个字

原标题:史上最长的皇帝谥号竟有29个字

文 | 素一

某些看似简单的历史常识,却往往被大多数“文化人”给“刻板印象化”。比如,就“谥号”这么一件事来说,印象中的谥号大都一两个字。今日阅及康熙帝之谥号,噤若寒蝉。康熙的谥号: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恭德大成仁皇帝。往下了解下去,才知道,一个谥号十几二十个字,在明清算是常态。这一“风气”,大抵从唐朝开始养成。

今日读有所获,记录如下:

首先,皇帝的称呼分名字、谥号、 年号、 庙号、 尊号。

上古的尧舜禹都是直呼其名的,后世为了表示尊重,就不好直呼其名了,还要避讳。如避汉文帝刘恒讳,「姮娥」改名「嫦娥」;避李世民讳,「观世音菩萨」简称「观音菩萨」;避唐宪宗李纯讳,「淳于」姓改姓「于」;避康熙帝玄烨讳,千字文写作「天地元黄」,紫禁城北门「玄武门」改称「神武门」;避道光帝旻宁讳,北京外城「广宁门」改名「广安门」。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谥号,通俗地说,就是人死之后,由后人根据他的一生为之”盖棺定论“的一个称号,用以评价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如帝辛肯定不会自己说自己是”商纣王“,因为”纣“含暴虐之意,所以这一称呼是由下一代周朝天子/君臣为其所定的名号。谥号从褒贬方面分美谥,平谥,恶谥三种。顾名思义,三者分别为褒义之谥号、贬义之谥号、不褒不贬之谥号。谥号从封方可分官谥与私谥,换句话说,除了帝王家,民间的文人名士也有谥号,如陶渊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是不是每一位帝王/君主都有谥号?不是。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特例。秦朝皇帝没有谥号。因为秦始皇认为这是「子议父臣议君」,大逆不道,就废除了,所以秦朝就叫始皇帝,胡亥就叫秦二世,之后类推。如果秦朝不是速亡的话,咱们就有希望看到像法国「路易十四」这类的皇帝叫法了。秦17年之后,西汉搞复古,恢复的谥号。

关于谥号的字数。谥号一开始就只有一个字,比如圣、文、武、孝、厉等。后来谥号发展到后来用好多个字,简直成了褒义词堆砌。在一个字或者几个字的情形下,人们一般用谥号称呼皇帝,比如隋炀帝。但从武则天开创了皇帝生前叠加谀词即自己定谥的先例。其实质由客观地评判变成了一味地溢美,字数的增加是溢美程度的发展。唐代对殁世皇帝简称谥号。明朝皇帝谥号十六字。清朝皇帝谥号为二十多个字。

据说谥号字数变多与“拍马屁之风”有关。后世臣子认为,一两个字三五个字完全无法概括先皇的英明神武了,慢慢就发展下来,字越堆砌越多。如,自唐朝开始,谥号变成了这样: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谥号)。“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赵匡胤的谥号)。康熙的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恭德大成仁皇帝。乾隆皇帝的谥号是「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谥号最长的皇帝是清太祖努尔哈赤: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共二十九个字。

凤凰生活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