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是医者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的询问,了解疾病的起始,发展,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式。
问诊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庭史等。
(一)问寒热
问寒热是询问病人怕冷或怕热的感觉。
寒热的产生主要取决于病邪的性质和机体阴阳的盛衰。
在临床上有四种情况:
1、恶寒发热:指恶寒与发热同时发现,多见于外感病初期。
2、但寒不热:指只发冷而不发热,见于里寒证。
3、但热不寒:只感发热而不觉发冷,见于里热证。
4、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寒时自觉寒而不热,热时自觉热而不寒。
(二)问汗
问汗指询问病人有无汗出异常的情况。汗液是由阳气蒸化津液从汗孔排出而成。问汗要问患者有汗、无汗,出汗的时间、多少、部位、特征。
1、特殊汗出
(1)自汗:经常日间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常见于气虚、阳虚。
(2)盗汗:睡之后汗出,醒则汗止,活动后更甚。多见于阴虚、气虚。
(3)绝汗:在病危情况下,出现大汗不止,可导致亡阴、亡阳,又称脱汗。
(4)战汗:在病势沉重之时,先见全身战栗抖动,而后汗出的。
2、局部出汗
(1)头汗:病人仅头部汗出较多,称但头汗出。多由上焦热盛,迫津外泄,或中焦湿热蕴结,逼津上越或病危虚阳上浮,津随阳泄。
(2)半身出汗出:指身体一半出汗,另一半无汗。无汗的半身是病变的部位。多因风痰、痰湿或风湿之邪阳滞经脉,营卫不得流畅所致。
(3)手足心汗:多为中焦湿热所致。
(三)问疼痛
疼痛是患者的一种自觉症状,机体各部均可发生疼痛。疼痛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因实致痛;一方面是因虚致疼。
1、问疼痛的部位
(1)头痛:风寒暑湿火或瘀血内阻所致头痛,多属实证。气血不足,肾精亏损,髓海失充致头痛多虚证。
参照经络循行,一般认为:头后疼痛连项为太阳头痛;前额连眉接骨痛为阳明头痛;头两侧疼痛为少阳疼痛;巅项疼痛为厥阳疼痛。
(2)胸痛:指胸部正中或偏侧疼痛,多为心肺病变。痛彻肩背内臂,病位在心,胸膺部位作痛,病在肺。
(3)胁痛:指胁肋部一侧或两侧疼痛,多与肝胆及其经脉病变有关。
(4)脘痛:脘痛指上腹部剑突下疼痛。是胃的部位。
冷痛得温则缓,多为寒证;
灼痛喜冷饮,多为热证;
进食后痛势加剧,多属实证;
进食疼痛缓解,多为虚证。
(5)腹痛:脐上为大腹,属脾胃;脐下至耻骨毛际为小腹,属膀胱。小腹两侧为少腹,属肝经。
腹痛拒按,喜冷,便秘为实证,热证。
腹痛隐隐,遇冷加重,多为寒证。
腹痛喜温,喜按见便痛,多为虚证。
腹胀痛,暖腐吞酸,多为食滞。
绕脐痛,多为虫积。
(6)背痛:背痛连项,常因风寒容于太阳经所致。肩背作痛,多为风湿阻滞,经气不剩所致。背痛不可俯仰者,多为督脉损伤所致。
(7)腰痛:腰痛绵绵,酸软无力,多为肾虚腰痛;腰痛如锥刺,痛处不移,难以转侧,多为血瘀阻洛。
(8)四肢痛:四肢肌肉、筋脉、关节等部位疼痛,多因风湿所致。
足跟或胫膝疼痛,多属肾虚,常见于年老体衰之人。
2、问疼痛的性质
(1)胀痛:疼痛且有胀满的感觉,是气滞作作痛的特点。头胀痛,多为肝阳上亢或肝炎上炎。
(2)刺痛:疼痛如针刺,瘀血致痛。
(3)走窜痛:痛处游走不定,称窜痛,多因气滞所致。肢体关节疼痛而游走不定,称游走痛,见于行痹。
(4)固定痛:痛处固定不移,胸、胁、脘、腹为血瘀。肢体关节疼痛固定不移,多为寒湿痹痛。
(5)冷痛:指疼痛有冷感而喜暖,是寒证疼痛的特点。
(6)灼痛:疼痛有灼热之感,且喜冷恶热,热证特点。
(7)绞痛:疼痛剧烈如刀绞,多因瘀血、气滞、结石、虫积等阻闭气机或寒邪凝滞气机所致。
(8)隐痛:疼痛不甚剧烈,尚可忍耐,但绵绵不休,是虚证的特点。
(9)掣痛:指抽掣牵扯而痛,也称为引痛、彻痛。
(10)空痛:疼痛有空虚之感,是虚证疼痛的特点。
(四)问头身胸腹不适
(1)头晕:患者自觉头脑有晕旋之感。
头晕面白,神疲体倦,舌淡,脉细,多为气血亏虚。
头晕胀痛,耳鸣,腰膝酸软,多为肝阴亏,肝阳上亢。
头晕 重,如物裹缠,胸闷呕恶,多为痰湿内阻。
头晕而胀,烦躁易怒,舌红,多为肝火上炎。
(2)胸闷:指胸部有痞塞满闷之感。
(3)心悸:是患者自觉心跳、心慌、悸动不安。多是心神或心脏病变的反应。
(4)胁胀:指胁的一侧或两侧有胀满不适的感觉。多见于肝胆疾病。
(5)脘痞:脘痞指患者自觉胃部不适,又称脘胀。
(6)腹胀:腹胀是指患者自觉腹部胀满痞塞不适。
(7)身重:指病人感觉身体有沉重酸困的感觉。
(8)麻木:麻木指患者肌肤感觉减退,甚至消失。
(五)问耳目
1、问耳:主要指询问患者有无耳鸣、耳聋、重听等听觉异常。
(1)耳鸣:指患者自觉耳内鸣响,如闻蝉鸣,或如潮声,妨碍听觉。
(2)耳聋:耳聋指患者听力减退,甚至听觉丧失。
(3)重听:听力减退,听音不清楚,声音重复。
2、问目
(1)目昏:指视物模糊,多由肝肾亏虚,精血不足。
(2)目眩:指视觉旋转动荡,如有蚊蝇飞动之感。
(3)目痛:单目或双目疼痛。痛剧为实证,痛微为虚证。
(4)目痒:眼睑,眦内或目珠有痒感,轻者揉拭则止,重者极痒难忍,属实证。
(六)问睡眠
(1)失眠:又称不寐或不得眠,以经常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不能再睡。或睡不酣易惊醒。常伴有多梦。
(2)嗜睡:又称多寐,指患者不论昼夜,睡意很浓经常不由自主地入睡。
(七)问饮食与口味
1、口渴与饮水
(1)口不渴饮:病人口不渴,不欲饮水。寒证、湿证。
(2)口饮欲饮:病人感到口渴谷饮水。燥证、热证。
(3)渴不多饮:虽口干而渴,但饮水不多。阴虚、湿热。
2、食欲与食量
(1)食欲减退:食欲不振,不思饮食,或食之无味,食量减少。
(2)厌食:厌恶食物,或恶食味。
(3)消各善饥:食欲过于旺盛,食后不久即感饥饿,进食量多。
(4)饥不欲食:有饥饿感,但不欲饮食,或进食不多。
(5)偏嗜食物:嗜食某种食物或异物。
3、口味:口中有无异常的味觉和气味
口苦:肝胆火旺,胆气上逆;口淡:脾胃气虚。
口甜:脾胃湿热,脾虚;口中泛酸:肝胃不和。
口中酸痛:多为食积内停;口咸:多与肾虚及寒水上泛有关。
(八)问二便
1、大便
(1)便次异常:
1)便秘:多因热结肠道,或津液亏少,或阴血不足所致。
2)泄泻:脾失健运,小肠清浊不分或大肠燥人不及传导太过引起。
(2)便质异常
1)完谷不化:便中含未消化的食物,脾胃虚寒或肾虚命门火衰所致。
2)溏结不调:便时干时稀,或先干后溏。肝脾不和所致。
3)脓血便:大便中夹有脓血粘液,多见于痢疾。
(3)排便感异常
1)肛门灼热:排便时肛门有灼热感,多因大肠湿热下注,或大肠郁热。
2)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湿热内阻,肠道气滞所致。
3)排便不爽:排便不通畅,有滞涩难尽之感。
4)滑泻失禁:大便不能控制,滑出不禁,甚至便出而不自知。
5)肛门气坠:肛门有下坠之感,甚至脱肛。多为中气下陷所致。
2、小便
(1)尿量异常
1)增多:小便清长属虚寒证,多尿口渴、多饮、清瘦为清渴。
2)减少:尿少色黄,热盛成汗吐下伤津所致。
(2)尿次异常
1)小便频数:排尿次数增多,时欲小便。
2)癃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
(3)排尿感异常
1)小便涩痛:小便排出不畅而痛,见于淋证。
2)余沥不尽:小便后点滴不尽,又称尿后余沥,肾气不固所致。
3)小便失经:小便不能随意控制而自遗,多属肾气不足。
4)遗尿:睡眠中小便自行排出。肾气不足所致。
(九)问经带
1、月经:指有规律的子宫出血。14岁左右初潮,49岁左右绝经。
问月经应注意了解月经的周期、行经的天数、经量、经色、经质及有无闭经或行经腹痛等表现。
2、带下:在正常情况下,妇女阴道内有少量乳白色、无臭的分泌物,具有濡润阴道的作用。
问带下,应注意询问量、色、质和气味的变化。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