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家星超强收集:菟丝子的功效与作用
健康
健康 > 正文

帝家星超强收集:菟丝子的功效与作用

《中国药典》:菟丝子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用法用量】6~12g;外用适量。

《中药大辞典》:菟丝子

【功能主治】补肝肾,益精髓,明目。治腰膝酸痛,遗精,消渴,尿有余沥,目暗。

《中华本草》:菟丝子

【功能主治】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胎止泄。主腰膝酸痛;遗精;阳痿;早泄;不育;消渴;淋浊;遗尿;目昏耳鸣;胎动不安;流产;泄泻【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炒研调敷。

菟丝子的相关文献记载有哪些?

【功能主治】补肝肾,益精髓,明目。治腰膝酸痛,遗精,消渴,尿有余沥,目暗。

(1)补肝肾:本品为补肾缩尿,止遗精之常用药。用于肝肾不足之腰膝酸痛、阳痿、遗精。本品性柔润,平补肝肾而不燥。

(2)安胎:用于体弱易于流产者,常配桑寄生、续断。

①《本经》:"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久服明目。"

②《雷公炮炙论》:"补人卫气,助人筋脉。"

③《别录》:"养肌强阴,坚筋骨,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寒血为积。"

④《药性论》:"治男子女人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又主消渴热中。"

⑤《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治泄精,尿血,润心肺。"

⑥王好占:"补肝脏风虚。"

⑦《山东中药》:"治妇人常习流产。"

菟丝子的相关处方有哪些?

①《本草经集注》:"得酒良。薯蓣、松脂为之使,恶藋菌。"

②《本草经疏》:"肾家多火,强阳不痿者忌之,大便燥结者亦忌之。"

③《得配本草》:"孕妇、血崩、阳强、便结、肾脏有火、阴虚火动,六者禁用。"

【附方】①补肾气,壮阳道,助精神,轻腰脚:菟丝子一斤(淘净,酒煮,捣成饼,焙干),附子(制)四两。共为末,酒糊丸,梧子大,酒下五十丸。(《扁鹊心书》菟丝子丸)

②治腰痛:菟丝子(酒浸)、杜仲(去皮,炒断丝)等分。为细末,以山药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盐酒或盐汤下。(《百一选方》)

③治丈夫腰膝积冷痛,或顽麻无力:菟丝(洗)一两,牛膝一两。同用酒浸五日,曝干,为末,将原浸酒再入少醇酒作糊,搜和丸,如桶子大。空心酒下二十丸。(《经验后方》)

④治腰膝风冷,益颜色,明目:菟丝子一斗。酒浸良久,沥出曝干,又漫,令酒干为度,捣细罗为末。每服二钱,以温酒调下,日三。服后吃三,五匙水饭压之,至三七日,更加至三钱服之。(《普济方》)

⑤治劳伤肝气,目暗:菟丝子二两。酒浸三日,曝干,捣罗为末,鸡子白和丸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温酒下三十丸。(《圣惠方》)

⑥治膏淋:菟丝子(酒浸,蒸,捣,焙)、桑螵蛸(炙)各半两,泽泻一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用清米饮送下。(《奇效良方》菟丝丸)

⑦治小便赤浊,心肾不足,精少血燥,口干烦热,头晕怔忡:菟丝子、麦门冬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盐汤每下七十丸。(《纲目》)

⑧治心气不足,思虑太过,肾经虚损,真阳不固,溺有余沥,小便白浊,梦寐频泄:菟丝子五两,白茯苓三两,石莲子(去壳)二两。上为细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下。常服镇益心神,补虚养血,清小便。(《局方》茯菟丸)

⑨治小便多或不禁:菟丝子(酒蒸)二两,桑螵蛸(酒炙)半两,牡蛎(煅)一两,肉苁蓉(酒润)二两,附子(炮,去皮、脐)、五味子各一两,鸡膍胵半两(微炙),鹿茸(酒炙)一两。上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盐酒任下。(《世医得效方》菟丝子丸)

⑩治脾元不足,饮食减少,大便不实:菟丝子四两,黄耆、于白术(土拌炒)。人参、木香各一两,补骨脂、小茴香各八钱。饧糖作丸。早晚各服三钱,汤酒使下。(《方脉正宗》)

⑾治消渴:菟丝子不拘多少,拣净,水淘,酒浸三宿,控干,乘润捣罗为散,焙干再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前饮下五十粒,一日二,三服;或作散,饮调下三钱。(《全生指迷方》菟丝子丸)

⑿治阴虚阳盛,四肢发热,逢风如炙如火:菟丝子、五味子各一两,生干地黄三两。上为细末。米饮调下二钱,食前。(《鸡峰普济方》菟丝子煎)

⒀治痔下部痒痛如虫啮:菟丝子熬令黄黑,末,以鸡子黄和涂之。(《肘后方》)

⒁治眉炼癣疮:菟丝子炒,研,油调敷之。(《山居四要》)

⒂消渴不止。用菟丝子煎汁随意饮服,以止为度。

⒃白浊遗精(思虑太过,心肾虚损,真阳不固,渐有遗沥,小便白浊,梦中泄精)。用菟丝子五两、白茯苓三两、石莲肉二两,共研为末,加酒、糊酒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九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此方名"茯菟丸"。

⒄小便淋沥。用菟丝子煮汁饮服。

⒅腰膝疼痛(顽麻无力)。用菟丝子(洗过)一两、牛膝二两,酒泡过,取出晾干,研为末,将原酒煮糊调药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酒送下。

⒆身、面突然浮肿。用菟丝子一升,在酒五升中浸泡两、三夜,每饮一升。一天三次,肿不消,继续服药。

菟丝子还有什么其他的名字?

【别名】菟丝实(《吴普本草》),吐丝子(《本草求原》),无娘藤米米(《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黄藤子、龙须子(《东北药植志》),萝丝子(《江苏植药志》),缠龙子(《中药材手册》),黄湾子、黄网子、黄萝子、豆须子(《山东中草药手册》)。

《中药学》菟丝子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旋花科草本植物菟丝子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辛、甘,平。入肝、肾经。

【功效】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临床应用】1.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耳鸣,小便频数、淋沥及肾虚腰痛,带下等症。

菟丝子能助阳而益精,故适用于阳痿遗精,小便频数及肾虚腰痛等症,可与枸杞子、潼蒺藜、杜仲等配伍。

2.用于两目昏糊。

本品能滋养肝肾,故可用于肝肾不足、两目昏糊等症,可与枸杞子、女贞子、潼蒺藜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助脾以止泻,可用治脾虚久泻,常与白朮、茯苓、山药、莲肉等配伍。

【处方用名】菟丝子(晒干用)。菟丝饼(煮熟,做成块状)。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1.菟丝子性柔润而多液,不温不燥,补而不腻,功能滋补肝肾,为一味平补阴阳的药物,不论属于肾阳虚或肾阴虚,都可应用。

2.菟丝子与补骨脂都能补肾助阳,可用于下元虚冷的症候。但菟丝子作用和缓,助阳的功效较弱;补骨脂则助阳的功效较强,但无养肝明目的作用。

【文献摘录】《本经》:「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汁去面[黑干]。

《药性本草》:「治男女虚冷,添精益髓。」

《汤液本草》:「补肝脏风虚。」

《药品化义》:「用之入肾,善补而不峻,益阴而固阳;……能助脾,久泻,饮食不化,四肢困倦;脾气渐旺,则卫气自冲,肌肉得养矣。」

引用:《中药学》菟丝子

《冯氏锦囊秘录》菟丝子

禀春末夏初之气以生,凝乎地之冲气以成,感秋之气而实,故味辛甘平无毒,为脾、肾、肝三经气分要药。宜拣去杂子,酒净去土,晒干炒燥,另磨细末,即入药饵。

勿使出气,功力大见。若照古法,酒浸数目,煮捣成饼,则酸臭不堪,甚失冲和馨香之味,故多无效。况生成内含细丝,非酒浸成丝者。古人因难于磨细,故设法成饼,莫若多料另磨,则气味得矣。

菟丝子,益气强力,补髓添精,虚寒膝冷腰痛,鬼交梦遗精滑,肥健肌肤,坚强筋滑,续绝伤,强阴茎,尿有余沥,寒精自出,五劳七伤,口苦燥渴,禀中和之性,假气而成,温而不燥,不助相火,诚补肾中元阳圣药也。但肾家多火,强阳不痿者;大便燥结者,宜忌之。

主治(痘疹合参) 治痘疮疡塌虚寒,腰痛膝冷,明目稀痘。

按∶菟丝子禀中和之性,凝正阳之气,无根假气以成形、故能续补先天元气、宗气。专治肾脏败伤,寒精自出,尿有余沥。

温而不燥,补而不滞,又能补土之母,故进食止泻并效。稀痘丹用之。亦培补先天不足之义也。然单服偏补人卫气,故古人同熟地,名双补丸;同元参,名玄兔丹,即此意也。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菟丝子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