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宝典:中药葫芦巴的功效与作用,各类书籍汇总
健康
健康 > 正文

中医宝典:中药葫芦巴的功效与作用,各类书籍汇总

《本草便读》葫芦巴

补肾壮元阳.辛苦温通有效.入肝宣冷滞.疝瘕寒湿宜求.(葫芦巴壮元阳.除下焦冷气.味苦而辛.性热而降.出胡地.萝菔子也.入肝肾二经.故能治疝瘕香港脚等证.下焦阳虚有寒者可用之.阴亏者非所宜也.)

引用:《本草便读》葫芦巴

null

《本草蒙筌》葫芦巴

味苦、气温。纯阳。无毒。《本经》云∶乃番国 萝卜子 也。原本产诸胡地,今亦莳于岭南。春月生 苗 ,夏间结子。子作细 荚 ,至秋采收。得 桃仁 、 大茴香 ,治 膀胱疝气 效;(三味麸炒,各等分,研末,半以 酒 糊丸,半为散,每用五七十丸, 盐汤 下,散以热 米 饮调下,与丸子相间,空心服,日各一、二服,即效。)得 硫黄 、 黑附子 ,疗肾脏虚冷佳。驱 胀满 腹胁中,退 青 黄 面 颊上。

null

《本草衍义》葫芦巴

《本经》云∶“得 香子 、 桃 仁,治膀胱气甚效。”尝合,惟桃仁麸炒,各等分,半以酒糊丸,半为散。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食前 盐 酒下。散以热米饮调下,与丸子相间,空心服。日各一二服。

《本草择要纲目》葫芦巴

(一名苦豆.凡入药淘净.以酒浸一宿.晒干.蒸熟或炒过用.)

【气味】

苦大温无毒.

【主治】

元脏虚冷气.得附子硫黄治肾虚冷.腹胁胀满.面色青黑.得 香子桃仁治膀胱气甚效.治冷气疝瘕.寒湿香港脚.益右肾.暖丹田.

null

《得配本草》葫芦巴

苦,大温。入命门。壮丹田之元阳,除冷气之潜伏。得茴香、川楝,治奔豚。(寒热气。)

得荞麦、茴香,治疝瘕。得破故纸、木瓜,治湿香港脚。配桃仁,治膀胱气。

酒蒸用,或炒熟用。阴血不足者禁用。

null

《雷公炮制药性解》葫芦巴

味苦,性温无毒,入肾膀胱二经。得桃仁,大茴,疗膀胱疝气;得硫黄、黑附,理肾脏虚寒。

按∶葫芦巴虽入肾与膀胱,考诸《本经》,无佐使不能独成功也。

null

《汤液本草》葫芦巴

苦,纯阴。

《珍》云∶治元气虚冷,及肾虚冷。

《本草》云∶得 香子、桃仁,治膀胱气甚效。腹胁胀满,面色青黑,此肾虚证也。

null

《证类本草》葫芦巴

主元脏虚冷气。得附子、硫黄,治肾虚冷,腹胁胀满,面色青黑。得 香子、桃仁,治膀胱气甚效。出广州并黔州。春生苗,夏结子,子作细荚,至秋采。今人多用岭南者。

(新定)

今据广州所供图画,收附草部下品之末;而或者云∶葫芦巴,蕃萝卜子也。当附芦菔之次。

补骨脂,徐表《南州记》云∶是韭子也,亦不附于菜部。今之所附,亦其比也。

图经曰∶葫芦巴,生广州,或云种出海南诸蕃,盖其国芦菔子也。舶客将种莳于岭外亦生,然不及蕃中来者真好。春生苗,夏结子,作荚,至秋采之。今医方治元脏虚冷气为最要。

然《本经》不着,唐以前方亦不见者,盖是出甚近也。与附子、茴香、硫黄、桃仁尤相宜,兼治膀胱冷气。

衍义曰∶葫芦巴,《本经》云∶得 香子、桃仁治膀胱气,甚效。尝合,唯桃仁麸炒,各等分,半以酒糊丸,半为散。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食前盐酒下。散以热米饮调下,与丸子相间,空心服。日各一、二服。

null

《中药学》葫芦巴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豆科植物葫芦巴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苦,大温。入肾经。

【功效】温肾阳,逐寒湿。

【临床应用】用于肾脏虚冷,命门火衰,疝气,偏坠,寒湿脚气等症。

本品能补命门之火,壮元阳而治虚冷,对肾脏虚寒、命门火衰,可与附子、硫黄配合,作丸剂服;治小肠疝气、寒湿脚气,与小茴香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葫芦巴、胡芦巴,(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葫芦巴丸《和剂局方》:葫芦巴、小茴香、巴载天、川乌、楝实、吴萸。治小肠疝气。

【文献摘录】《嘉佑本草》:「主元脏虚冷气;得附子、硫黄治肾虚冷,腹胁胀满面色青黑;得怀香子、桃仁,治膀胱气,甚效。」

《本草纲目》:「治冷气疝瘕,寒湿脚气。」

null

《冯氏锦囊秘录》葫芦巴

味苦,热,无毒。入肾、膀胱二经。

葫芦巴、得桃仁、大茴香,治膀胱疝气,效。同硫黄、黑附子,疗肾脏虚冷佳,驱胀满腹胁中,退青黄面颊上。相火炽盛,阴血亏少者禁之。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