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老夫子开课啦~
健康
健康 > 正文

孔老夫子开课啦~

原标题:孔老夫子开课啦~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任何人,都要关心政治,虽力量微弱,亦要为国分忧。

所谓位卑未敢忘忧国。做的成做不成是能力问题,做不做是态度问题。只要态度端正,一颗诚心在胸。亿万人,心心皆诚。国何愁不兴?

一片叶,静而无风。满冠叶,可摇青云。

道,导也。国,非现今之国。乃古时诸侯封地。有百乘之国,千乘之国。天子乃可拥有万乘。乘,古代以战车、田赋等合在一起计算,不必深究。

孔夫子,心怀国家,怎奈诸侯不买账。

在一个月光如水的晚上,寂唯有枫。夫子内心波澜壮阔:

“何以此心无人知晓,何以报国无有门户,诸侯们,勿唯利是图。勿利令智昏。历史会证明,真理正是被你们所不屑的,借用老子的一句话,不笑不足以为道。故,不屑不足以为真理。”

一个背影,一行足迹,渐没夜色中。

无奈,传授与弟子,记载于书册,藏之名山,以待知其味者纳之。

那么,是什么治国之道呢?子曰: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领导治理诸侯国,引而广之,治理国家要认真,兢兢业业。从个人来讲,一件事情要么不接受,既然接受了,就要认真对待。

不朝令夕改,不用诡诈,使人信服,亦信服与人。上待下以信,下奉上以任,上下一心,可趋大治,可入大同。

看,春秋战国魏军统帅,名将吴起脱下甲胄,手提宝剑,迈着四方步走了过来。深邃的眼神中透发着神秘的兵学智慧,人心秘术。

一士兵身长脓疮,吴起以口为之吮脓,全旅感动,无不拥戴。兵之母,泪奔。非感动之泪,是悲伤之泪也。

吴起曾为士兵之父也吸过脓疮,打仗时士兵之父为报主帅的恩情,奋勇杀敌冲在最前,最终战死沙场。其母亲担忧历史重演。尽忠难孝,图一端,母泪,儿亦泪也。

自古爱兵如子,赏罚分明,帅之道也。敬事,上下皆信,军可治,国可治,何不能为也?

不尚奢靡,用而有度。犹细水长流,润泽绵长。若唯图一快,取之无度,则自受其咎。

看,隋朝!第二任皇帝,隋炀帝杨广,男,性格随心,爱好随心,一切随心。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私生活糜烂,他的最高生活追求:“离散天下之子女,供我一人之淫乐。”(极端自私之心态,暴露无遗,又是天下共主,权利无限,无制衡,无敬畏,肆意妄为。)(想对他说“到了宋朝才有六味地黄丸!”)

主明则青天白日,主昏则长夜无灯。江南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怎一个美字了得。隋炀帝杨广心动了,人民遭殃了。心一动,民既殃。

开凿大运河。强征几百万民工修运河,严重地破坏了生产,使成千上万的民工惨死在运河工地上。强制15岁以上的丁男都要服役,共征360万人。

同时又从五家抽一人,或老,或少,或女子,担负供应民工的伙食。又增派5万彪形大汉监工,日夜不停,就像现在电子厂,日夜轮班,没有停歇。所以不到一年,360万民工死者达250万人。高兴结束,该干点正事了。

打仗。御驾三征高句丽,均以失败告终,第一次损兵30多万,后两次不计其数,直接导致农民起义。

敢问路在何方,无数生民仰天长叹。路在脚下,揭竿起义尚有一线生机。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若不珍惜,必遭反击。得民心者得天下。

其实,民求不多,只安居乐业而已。民安其居,无乱。民乐其业,经济稳。所谓盛世,就是与民生息,不扰农时,使民安居乐业,长治久安。

主上尽心理政,事事有信(敬事而信),不滥用民力,爱民如子(节用而爱人),不妨碍农业(使民以时),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不像游牧民族,所以农时是重中之重,关乎王朝命运。

这就是千古明君该干的事。所以后来孟子同学有民贵君轻的思想,当时的诸侯们哪能慧眼识珠?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夺霸,不求长久延绵。

真理蒙尘,不亦痛哉!

敬事,有信,节用,爱人,不妨农时。这五点作到,可大治。浅显的未必浅显,乃根基也。

老子说“为大于其细,图难于其易”,图其根本,则高屋建瓴。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道亦在治国之中。采纳或者不采纳,玉律就在那里,永伴书香。

读书吧,君子们,为往圣继绝学。

这时,仿佛看到已经走远的身影正回过头来,冲我们和蔼的微笑。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