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医历史(三国到南北朝时期)——大晋医匠
健康
健康 > 正文

走进中医历史(三国到南北朝时期)——大晋医匠

作为一个编辑(小编自封的),近日小编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网络上找寻一些素材的时候,发现没有找到能解决小编心头疑惑的一些东西,对中医的介绍也是杂乱无章,简单的一个词,中医都没能够介绍的完善。

现在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整理出一套有关中医的介绍,由于小编不是很专业,如果介绍有所出错,还往大家指正出来,让小编改正。前面总体的介绍过了中医,今天就从中医的历史说起,话不多说,开始今天的正题,中医发展简史。

大家都知道我国中医诞生时间比较早,它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成型于先秦两汉时期,发展于魏晋开始至今历代均有所总结与发展。

今天介绍下三国时期到南北朝的中医的历史,信息应该不是很全面,如有遗漏,或者篡改历史的嫌疑,还是望各位给小编加以指正。先谢过大家了。

三国、魏晋及南北朝

公元200至581年间为中国的中世纪,在文化及科学等方面都有重要发展。医药学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汉代的基础上,广泛总结经验,出现了大量的医学著作,特别是脉学、针灸学、本草学及方剂学方面。

三国鼎立 (个人认为是在公元222年在吴成立后)

医学教育

null

这一时期医学教育水平已提高。公元443年南朝宋文帝时,太医令秦承祖要求朝庭派医官培训医学生以广传授,此属朝廷指派医师教育中医的创举。虽然皇家学院早已在公元前124年成立,但其时主要教授文学、哲学及行政等,很少关于医学。然而在公元493年,皇家学院已扩充,置有中医学博士及助教。

王叔和《脉经》

null

王叔和,晋代医学家。名熙,以字行,高平(今属山东)人。学识渊博,为人诚实,官至太医令。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他做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伤寒论》,一是著述《脉经》。王叔和性格沉静,博好经方,且熟悉修身养性之术,尤擅长于脉学之理。王叔和在《脉经·序》中说:“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弦紧浮芤,展转相类,在心易了,指下难明。谓浮为沉,则方治永乖;以缓为迟,则危殆立至。”是现存最早的中医脉学专着,奠立了脉理与方法的系统化、规范化基础。一直沿用至今。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

null

皇甫谧(mì)(215年—282年),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那县(今甘肃省灵台县)人,后徙居新安(今河南新安县)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其著作《针灸甲乙经》前六卷论述基础理论,后六卷记录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包括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取穴、治法和预后等。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并被誉为“针灸鼻祖”。最早期的完整针灸疗法参考文献。记有大量古代医学文,为后世针灸发展建立规范。

葛洪 《肘后备急方》

null

葛洪(公元284~364年)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

《肘后备急方》中收载了多种疾病,其中有很多是珍贵的医学资料。这部书上描写的天花症状,以及其中对于天花的危险性、传染性的描述,都是世界上最早的记载,而且描述得十分精确。书中还提到了结核病的主要症状,并提出了结核病“死后复传及旁人”的特性,还涉及到了肠结核、骨关节结核等多种疾病,可以说其论述的完备性并不亚于现代医学。书中还记载了被疯狗咬过后用疯狗的脑子涂在伤口上治疗的方法,虽然该方法没有作用,但是原理上还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另外,对于流行病、传染病,书中更是提出了“疠气”的概念,认为这绝不是所谓的鬼神作祟,这种科学的认识方法在当今来讲,也是十分有见地的。书中对于恙虫病、疥虫病之类的寄生虫病的描述,也是世界医学史上出现时间最早,叙述最准确的。临床第一部急救手册,包括临床常见病、急病,以及相关的治疗摘要。被认为是中国免疫思想的萌芽。

刘宋雷敩 《雷公炮炙论》

null

刘宋雷敩南北朝刘宋时人。生平里居未详,其名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其著《雷公炮炙论》三卷,书中称制药为修事、修治、修合等,记述净选、粉碎、切制、干燥、水制、火制、加辅料制等法,对净选药材的特殊要求亦有详细论述,如当归分头、身、尾;远志、麦冬去心等,其中有些方法至今仍被制药业所采用。此书对后世影响极大,历代制剂学专着常以“雷公”二字冠于书名之首,反映出人们对雷氏制药法的重视与尊奉。《雷公炮炙论》是第一本药物炮制学专着,为当时制定了药物炮制的规范。

龚庆宣 《刘涓子鬼遗方》

null

《刘涓子鬼遗方》我国南齐医家龚庆宣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并著述了《刘涓子鬼遗方》。总结了治疗金疮、痈疽、疮疖和其它皮肤病等方面的经验,收列内、外治法处方约一百四十多个,并最早创造了用水银外治皮肤病的方法。我国运用水银软膏较国外至少要早六个多世纪。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

陶弘景 《本草经集注》

null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号华阳隐居(自号华阳隐居)。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代表作《本草经注》,共得药物七百三十种,书中,他首创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和治疗属性分类的新方法。首先把七百多种药分为草、木、米食、虫兽、玉石、果菜和有名未用等七类,这种分类方法后来成了我国古代药物分类的标准方法,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间一直被沿用,并加以发展。本书为后期中药分类的典范,是直至7世纪中期的主要医药文献。

以上(三国时期到南北朝时期)内容纯属小编个人整理,不是很全面,如有遗漏,或者篡改历史的嫌疑,还是望各位给小编加以指正。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