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机制及治疗
健康
健康 > 正文

白血病机制及治疗

(一)白血病的定义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祖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因白血病细胞自我更新增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调亡受阻,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累积,使正常造血受抑制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

(二)白血病的分类

根据白血病细施的分化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将白血病分为急性慢性两大类。急性白血病的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早阶段,多为原始细胞及早期幼稚细胞,病情发展迅速,自然病程仅几个月。慢性白血病的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晚的阶段,多为较成熟幼稚细胞和成熟细胞,病情发展缓慢,自然病程为数年。其次,根据主要受累的细抱系列可将AL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CL则分为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少量类型的白血病,如毛细胞白血病、幼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我国白血病发病率约为3~4/10万。在恶性肿瘤所致的死亡率中,白血病居第6位(男)和第7位(女);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则居第1位。我国AL比CL多见(约5.5:1),其中AML最多(1.6210万),其次为ALL(0.69/10万),CML (03910万),CLL少见(0.05/10万)。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1.81:D).成人AL中以AML多见,儿童以ALL多见。CML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逐渐升高。clL A 50岁以后发病才明显增多。我国白血病发病率与业洲其他国家相近,低于欧美国家。尤其是CLL不足白血病的5%,而在欧美国家则占25%~30%。

null

(三)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人类白血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白血病的发生可能是多步骤的,目前认为至少有两类分子事件共同参与发病,即所谓的"二次次打击”学说。其一,各种原因所致的造血细胞内 些基因的决定性突变 (如ras、myc等基因突变),激活某种信通路,导致克隆性异常造血细胞生成,此类细胞获得增殖和(或)生在优势、多有凋亡受阻;其二,一些遗传学改变(如形成PML/RARA等融合基因)子,导致造血细胞分化阻滞或分化紊乱。

(四)白血病的药物治疗

应用抗恶性肿瘤药在白血病的综合治疗中占有极为宜要的地位。目前临床应用的抗肿瘤药种类较多且发展迅速,其分类迄今尚不统一,其中较为 合理的是分为细胞毒类和非直接细胞毒类抗肿瘤药两大类。细胞毒类抗肿瘤药即传统化疗药物,主要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核酸和蛋质结构与功能,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或)诱导肿瘤细胞测亡的药物,如抗代谢药和抗微管蛋白药等。非细胞毒类抗肿瘤药是一类发 展迅速的具有新作用机制的药物,该类药主要以肿瘤分子病理过程的关键调控分子为靶点,如调节体内激素平衡药物和分子靶向药物等。

1.细胞毒类抗肿瘤药几乎所有的肿瘤细胞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基因被开启或激活,而与细胞分化有关的基因被关闭或抑制,从而使肿瘤细胞表现为不受机体约束的无限增殖状态。从细胞生物学角度来讲,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药物均可发挥抗肿瘤作用。肿瘤T细胞学说认为肿瘤是一种干细胞疾病,干细胞在长期的自我更新过程中,由于多基因突变导致T细胞生长失去调控而停止在分化的某一阶段,无限增殖所形成的异常的组织。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生长、侵袭、转移和复发的根源,有效地杀死肿瘤千细胞是肿瘤治疗的新策略。

肿瘤细胞群包括增殖细胞群、静止细胞群(Go期)和无增殖能力细胞群、肿瘤增殖细胞群与全部肿瘤细胞群之比称生长比率( GF)。肿瘤细胞从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的时间称为细胞周期,此间历经4个时相: DNA合成前期(G期)、 DNA合成期(S期)、DNA合成后期(G2期)和有丝分裂期(M期)。抗肿瘤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的生化事件或细胞周期调控对不同周期或时相的肿瘤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并延缓细胞周期的时相过渡。依据药物对周期或时相肿瘤细胞的敏感性不同,大致将药物分为两大类:

(1)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CNSA):能杀死处于增殖周期各时相的细胞甚至包括Go期细胞的药物,如直接破坏DNA结构以及影响其复制或转录功能的药物(烷化剂、抗肿瘤抗生素及铂类配合物等)。此类药物对恶性肿瘤细胞的作用往往较强,能迅速杀死肿瘤细胞,其杀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在机体能耐受的药物毒性限度内,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成倍增强。

(2)细胞周期(时相)特异性药物( CCSA):仅对增殖周期的某些时相敏感而对Go期细胞不敏感的药物,如作用于S期细胞的抗代谢药物和作用于M期细胞的长春碱类药物。此类药物对肿瘤细抱的作用往往较弱,其杀伤作用呈时间依赖性,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发挥作用,达到一定剂量后即使剂量再增加其作用不再增强。

2.非细胞毒类抗肿瘤药 调节体内激素平衡药物,某些肿瘤与相应的激素失调有关。因此,应用某些激素或其拮抗药来改变激素平衡失调状态,以抑制激素依赖性肿瘤的生长。严格来讲,该类药物不属于化疗药物,应为内分泌治疗药物,虽然没有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的骨髓抑制等毒性反应,但因激素应用广泛,使用不当也会造成其他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类中常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是泼尼松和泼尼松龙等。糖皮质激素能作用于淋巴组织,能诱导淋巴细胞溶解。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较好,作用快,但不持久,易产生耐药性;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除减低淋巴细胞数目外,还可降低血液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或使其减轻。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