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在生活中不注意口腔的清洁,时间久了,就会患有龋齿,此病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由于它的发病病程比较长,危害也是相对较为严重的,所以,在治疗的时候也有一定的难度,那么,龋齿是怎么形成的呢?
引发龋齿的原因有:
1、细菌:细菌的存在是龋病发生的主要条件。牙菌斑是细菌在牙面上产生龋病的重要环境。口腔卫生好坏也是龋病发生的条件,良好的口腔卫生使牙菌斑形成受到控制,从而控制龋病的发生。
2、食物:食用粗糙的食物有一定的自洁抗龋作用,食用粗糙的食物不易产生较丰厚的牙菌斑和积聚较多的酸,从而不易形成患龋病的条件。而精制食物中蔗糖的含量较粗糙食物多,糖进入菌斑,菌斑内的致龋菌使糖发酵,形成各种的酸,这些酸在牙面停留时间较长,将牙齿硬组织溶解破坏而产生龋病。
3、宿主。宿主是指对龋病的易感程度,宿主对龋病的敏感性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如唾液的流速、流量、成分、牙齿的形态与结构,机体的全身状况。牙齿排列不整齐、拥挤、重叠处易患龋病。唾液有清洁牙齿的作用,唾液的某些成分对龋齿和牙周病能起到抑制作用。
4、时间。龋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相当慢的过程,碳水化合物滞留于牙面上所需的时间、牙齿萌出所需的时间、菌斑从形成到具备致龋力所需的时间,均是影响龋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牙齿龋坏的分类方法比较多,常见的分类有:
①按牙齿的组织结构分类。
②按龋坏的部位分类。
③按龋坏的速度分类。
④按龋坏的程度分类。按牙齿组织结构可分为牙釉质龋、牙本质龋和牙骨质龋,按龋坏部位可分为牙合面龋、邻面龋、根面龋等;按龋坏的速度可分为慢性龋、急性龋和静止性龋;按龋坏的程度可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临床上,习惯于按龋坏程度分类来描述龋坏,以便于指导治疗。
(1)浅龋:指的是龋坏仅限于牙齿表层组织,如牙釉质或牙骨质。浅龋无自觉不适症状,但发生牙色的改变如白垩色等,可被检查发现。牙釉质龋色的改变有3种:
①白色斑点状改变。
②棕色龋斑。
③灰黑色龋斑。其中棕色和灰黑色改变是由于牙齿组织脱钙,受唾液中的色素及蛋白质的影响,逐渐染色的结果。浅龋的龋洞表现为口小底大,如牙合面龋。牙骨质浅龋表现为向四周扩展。浅龋的处理,一般是采用去净龋坏,直接充填的方法修复缺损。
(2)中龋:指龋坏达到浅层牙本质,医学上又称为牙本质浅龋。中龋有自觉症状:
①因为嵌塞食物,产生不适感觉。
②对冷、热性食物刺激敏感。如果去除以上刺激,症状立刻消失。处理中龋,一般根据有无刺激症状,凡有刺激症状时,应使用垫底材料,如磷酸锌粘固剂,再用永久性材料充填。
(3)深龋:指的是龋坏接近牙髓组织。深龋的自觉症状较中龋明显,对冷、热、酸、甜食物非常敏感;嵌塞食物症状加重;当去除以上刺激,症状立即消失。处 理深龋应注意的问题是:注意有无自发性疼痛或受到以上刺激时,疼痛时间有无延长。如果疼痛时间延长,说明牙髓受炎症影响。牙髓受炎症影响的结果是炎症加重;导致牙髓病变,应作牙髓治疗。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