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正加速蔓延。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最新新冠疫情数据显示,全球确诊病例累计已突破130万例。在人类战“疫”的艰苦斗争中,疫苗被寄予厚望,全球研究正以惊人的速度进行。
世界卫生组织官网显示,截至3月21日,全球已有两款新冠病毒候选疫苗启动一期临床试验,分别是由美国莫德纳公司与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合作研发的mRNA-1273,以及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团队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另有至少48款候选疫苗处于临床前研究。
4月2日发表在《柳叶刀》子刊《EBioMedicine》上的一篇题为《Microneedle array delivered recombinant coronavirus vaccines:Immunogenicity and rapid translational development》的论文显示:来自宾夕法尼亚的一个科学家团队宣布研发出了一款针对SARS-CoV-2(新冠病毒)的潜在疫苗,在老鼠身上进行的初步试验表明,免疫后产生的抗体能够抵抗由病毒引起的疾病COVID-19。
据悉,该疫苗是在该团队早前针对SARS和MERS的疫苗基础上改良而来的。该论文合著者匹兹堡大学的外科副教授Andrea Gambotto博士说:“这两种病毒与(新冠病毒)关系密切,它们告诉我们,一种叫做‘刺突’的特殊蛋白质对诱导免疫系统对抗病毒很重要。”
研究人员将这种疫苗的原型命名为PittCoVacc,并在小鼠身上进行了测试,结果在两周内产生了他们所说的针对SARS-CoV-2的“大量抗体”。
不过研究人员提醒称,由于对试验小鼠的跟踪时间还不是很长,所以现在判断针对COVID-19的免疫反应是否持续以及持续多长时间还为时过早。
但是他们有理由相信这种疫苗将产生良好的效果。在早前利用MERS实验疫苗对小鼠进行的类似试验中,产生了足以中和该病毒至少一年的抗体水平。而到目前为止,在老鼠身上接种的SARS-CoV-2实验疫苗产生的抗体水平似乎遵循相同的趋势。
此外,与我们常规注射疫苗的方式不同,此次在老鼠身上接种的疫苗采用的是“微针阵列”。
微针阵列在片材上配置长度为100μm~2000μm的微细突起,可贴在皮肤表面上,利用突起部分使药剂渗透到皮肤中,送达体内。据介绍,突起部分贴在皮肤上时没有注射那样的疼痛感。
突起部分为自我溶解型,其中使用的是已被广泛作为注射剂使用的多糖类材料,突起物本身会在数分钟内在皮下溶解,可将其中填充的药剂送达体内。
微针阵列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传统的被动式经皮给药严重受限于皮肤角质层的阻碍,利用微针阵列破坏角质层可改善皮肤对药物的渗透性,大大提高经皮给药效率。
研究人员介绍称,上述潜在疫苗采用的也是微针阵列接种方式,贴片大小与手指尖相当,它能够将刺突蛋白块输送到免疫反应最强的地方,从而增加其潜在的效力。
据了解,该疫苗将在未来几个月开启人体临床试验,但无论如何,该疫苗至少在一年内不会投入市场。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