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脆皮先生
1
这两天,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在关心商务部发出的一则通知?
这是一则商务部每年底都会发的消息。
通知很长,但大家讨论的似乎只有一句话:
“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
什么是“突发情况”?
不少网友想到了台海形势。
还有济南、南京等地的网友,晒出了当地政府发的战备包。
一切让人浮想联翩。
随后,在一些城市,匪夷所思的场景出现了,“囤粮囤油囤菜”瞬间登上热搜。
在江苏常州。
超市内,挤满了抢购生活物资的市民。
超市里的米、油、面瞬间被买光,最高峰时排队结账,要需要等待将近2个小时。
在安徽蚌埠,一家连锁超市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这两天客流量暴增,就跟做促销活动一样。
在重庆,部分超市大米几乎卖光。
在郑州,出现了购买米面油消费者数量骤增的情况。
微博上,也不断有网友晒出自己或身边人囤货的消息。
有夸张的,一次就买了50袋盐,200斤花生油。
有人直接晒出了自己的冰箱,说“已经做好一个月不出门的准备”。
但很快,一切证明,不过是我们想多了。
首先是商务部公开回应:
这则通知主要是督促各地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提前采购耐储蔬菜。
别无他意。
然后是权威媒体出来解读。
《经济日报》发文表示:
通知的本意是怕疫情散点突发让人们措手不及,大家想象力不要太丰富!
专业人士在采访中也对记者表示:
此次《通知》,是基于今年秋冬季节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蔬菜价格波动上涨、新冠疫情多地散发、拉尼娜现象或将升级等情况,提前做出的工作部署。
是的,形势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一触即发,也没有那么多的内幕。
凛冬将近,全球新冠疫情仍在发展,病毒流行有所抬头,气候异常,物价波动。
有太多可能的意外出现。
为了应对,所以商务部提前通知大家储存生活物资,以防万一。
无需过度解读,无需过度焦虑,也无需随波逐流。
网络时代里,守脑如玉太重要。
2
网友们冲进超市买买买,有条消息却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了。
昨天,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也出来表示,我国当前粮食库存充足。
究竟有多充足?
我国秋粮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现有库存的小麦,目前可满足全国人1年半的消费需求。
平均到每天,可以加工稻谷150万吨、小麦80万吨。
换句话,如果按每人每天吃一斤粮测算,我国一天加工出来的米面,足够全国人民吃2天。
就算有网友担心的情况出现,也不会有什么供不应求的意外。
当你听从形形色色的流言,还在担心家中可能没有余粮。
你不知道,这个国家家底已经有多厚,她已经有怎样的底气来面对一切。
不仅是粮食,还有油类。
一组数据是:
目前,我国的粮食应急加工企业达到5500多家。
在36个大中城市,和市场容易出现波动的地区,成品粮油库存保障能力都在20天以上。
再怎样特殊的形势,你至少20天不用担心没有粮油的情况。
再比如,日常生活中一天也不能缺的猪肉。
我国现有的库存储备肉,数以十万吨计算。
去年初,武汉发生新冠疫情,国家一开始就投放中央储备冻猪肉10万余吨。
疫情发生至今,武汉人几乎没有经历过无肉可吃的日子。
今年初,猪肉价格暴涨,猪价“飞”到天上,一度达到三四十元一斤
国家立即拿出中央储备肉,投放到市场。
几轮投放后,肉价迅速回落,至今每斤仍然只有十元出头。
这个国家,一切都在提前应对,都在掌握之中。
她能够护你周全的强大,你根本想象不到。
3
现在的中国,到底有多强大?
知乎上有人给出一组数据:
2020年,中国GDP总量已经达到15.89万亿美元,早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0年我国的工业总值,就超越了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已经完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工业化。
在军事方面,中国在国际上的排名一直仅次于美、俄两国。
交通运输方面,中国是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
体育方面,在刚过去的东京奥运会奖牌榜上,中国位居世界第二。
全球9座一线国际化大都市里,中国就占到3席。
大国在崛起,普通人的安全感和尊严感也与日俱增。
只要你有一本中国护照,不管你去了什么国家,不论是在何种险境,都能平安回家。
2017年11月底,巴厘岛火山突然喷发。
火山灰遮天蔽日,有毒气体喷出高达5800米。
12万游客滞留巴厘岛,其中中国游客超过1万人。
经过多方协调,巴厘岛伍拉莱国际机场,决定短暂开放16个半小时。
许多游客,一遍遍刷着自己国家前来救援的消息,又一遍遍失望。
只有中国,第一时间派出专机,接回滞留的中国旅客。
2020年,埃塞俄比亚内战升级。
局势越来越紧张,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果断做出决定,组织撤离。
十几天里,中驻埃大使馆协助600多名中国人成功撤离。
他们连夜赶路,璀璨连绵的车灯,震撼了整个世界。
有人曾经比较了日常生活中,战争中的国外儿童,和中国的普通儿童。
国外儿童,眼睛是惊恐与不安。
我们的孩子,满是岁月静好。
去年底疫情以来,普通人的这种感觉更是日益强烈:
我们越来越不好欺负了,我们正在成为被仰望的民族。
去年初,疫情肆虐,有些国家单日新冠确诊人数超过了10万。
100多个孩子在英国留学的父母,上书到有关部门,希望国家出面,包机将这些孩子接回国。
英国有十几万中国小留学生,接回他们,会不会造成疫情输入。
多方权衡后,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作出决定:尽一切力量保护好孩子。
4月3日,东方航空就接回了首批188名留学生。
迄今为止,中国已经是疫苗接种人数最多的国家,也是拥有疫苗最大产能的国家。
世卫组织多次表示,世界需要中国疫苗。
中国疫苗已经出口到四十多个国家。
有总统寒风中,亲自到机场迎接中国疫苗。
有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接种中国疫苗,树起了大拇指。
今天中国的普通人,真的多数已经不用为衣食发愁了。
今天的中国,虽然不敢说,已经厉害到可以欺负别人。
但真的没有人可以随意对我们指手画脚了。
4
尊严,是来自崛起的大国。
底气,才是一个国家的硬实力。
一切从何处而来?
来自这几十年里,一代代人的付出;来自筚路蓝缕的坚持;来自无数有名或无名的努力者。
前几天,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逝世12周年。
有媒体回忆起,60多年前,他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归来报效祖国的经历。
妻子蒋英一直站在钱学森的前面。
她早就做好决定,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就准备牺牲自己,用身体挡住丈夫,保护他的安全。
袁隆平院士已经离开我们160多天了。
10月17日,在湖南衡阳。
由袁隆平专家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继去年突破1500公斤大关后,再次刷新纪录。
袁隆平院士的遗愿,终于实现了。
昨天,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
顾诵芬院士和王大中院士获奖。
顾诵芬今年已经91岁,是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一辈子致力于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王大中86岁,是我国赫赫有名的核能专家。
如此高龄,他们仍然在工作。
哪有什么突如其来的大国崛起;
哪有什么唾手可得的平凡却安稳的日子;
不过是无数和他们一样的人,把目光给应该关注的事,把行动给应该前进的方向。
他们去吃苦、去奋斗,去承受别人无法承受的东西。
然后才有了我们幸福指数和安全指数的攀升,才有了国家的强盛。
5
多年前,学者熊培云曾经说过一段话:
一百年前中国还有凌迟,四十年前中国还在破“四旧”,三十年前中国还不许跳舞。
二十年前中国还在争论姓社姓资,十五年前中国还没有普及互联网。
五年前中国还没有物权法,两年前中国还没有微博。
社会终究是在进步。
真是这样。
历史是一面镜子。
100多年前,八国联军联合侵华,强迫我们签下丧权辱国条约;
80多年前,南京屠杀,30万人的生命,在几天之内消失;
22年前,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美军轰炸,三名中国记者当场死亡;
几年前,美国还在试图打压华为,让中国继续做它廉价的制造工厂。
但今天,孟晚舟已经回家。
中美交锋现场,我们说出了最硬最有力的话。
我总是想起,记者采访袁隆平时的一段话。
记者问:您是不是特别害怕,吃不饱饭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
袁隆平回答: 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连着说完两个不可能之后,袁隆平长舒了一口气。
历史的巨轮在滚滚向前,这个国家,终究会越来越好。
而我们要做的,是都摆脱冷气,只向上走,进一寸有一寸的喜欢。
是该做事的做事,该发声的发声。
时代大势,浩浩荡荡,大国崛起,势不可挡,我们要顺流而行。
到那时,我们民族的强盛还会远吗?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