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健康产业国际论坛4月20日-21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论坛以“全球健康:产业发展与共享”为主题,聚焦生命健康产业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推动医药健康前沿科技发展和产业化。活动通过搭建政商产学研投的资源整合平台,邀请各国政要、国际组织及机构代表、专家学者、投资人参会,共创全球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共同凝聚产业智慧。
香港浸会大会中医药学院院长吕爱平接受凤凰网健康专访时,分享了香港中医药发展现状,并总结了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新方向。他表示,“香港既有特别传统、纯粹的中医临床服务,又有与当代科学并肩的中医现代化研究。与当代科学并肩的研究能产生更多新知识,解决更多临床新问题。如果将这些知识和解决方法转到以经验传承为主的中医师手上,可能就是中国特色新医药学的一个方向。”
此次论坛是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框架下专题论坛,由博鳌亚洲论坛、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组委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承办,也是北京首个专业化健康国际论坛。凤凰网作为支持媒体全程报道。
以下是采访实录:
凤凰网健康:健康产业论坛的主题为“全球健康:产业发展与共享”,请问你认为目前健康产业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吕爱平:因为健康产业是关注人的健康问题,我们总说老的健康问题没解决,新的健康问题又来了,健康问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所以在这其中,我认为挑战跟机遇是并存的。也就是说,健康产业如何去面对越来越多的健康问题,这不仅包括老问题也包括新出现的问题。我觉得这是健康产业要面临的最大的机遇和挑战。
凤凰网健康:你最关注并愿意参与哪些议题讨论?可以分享一下参会感受?
吕爱平:我很关注以西方医药为主健康产业和以中医药传统医药健康产业之间如何协同的问题,因为只有这两者协同,一起来面对刚刚提到的健康问题,才可能是最佳的途径。除此之外,我还关注另外一个健康议题,就是在协同之间如何产生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未来医药学概念,或者说中国特色未来健康产业的概念。
这次论坛学科跨度更大,这是好事。因为单纯的医学家在一起讨论,或者中医学家、西医学家在一起讨论是不够的。我觉得应该有来自学界、政界的人以及企业家共同参与进来。因为政界的人可以从更多层次来看健康产业,企业家面临的又是最实实在在的如何为解决健康问题提供产品和技术。
凤凰网健康:你如何看待香港中医药发展现状,以及中西医结合发展新方向?
吕爱平:香港既有特别传统、纯粹的中医临床服务,同时又有与当代科学并肩的中医现代化研究。未来,我希望以经验继承为主的中医师提出更多能解决和不能解决的健康问题。同时,与当代科学并肩的研究能产生更多新知识,解决更多临床新问题。如果将这些知识和解决方法转到以经验传承为主的中医师手上,可能就是中国特色新医药学的一个方向。
中西结合事实上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包括中西医生的交流合作,也包括中西医理论之间的相互补充以及潜在的未来融合。在10年以前,香港中西医在一起讨论的机会都不太多,现在中西医愿意共同探讨,也有很多西医推荐他的病人去看中医。都为中西医合作一起面对健康问题、解决健康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香港有一个中西结合医学会,其成员有很多西医。在这个平台上,有越来越多的中西医愿意坐下来一起研究针对健康问题的对策。
未来,我更希望更多的中西医的科学家坐下来一起深入探索,形成我们中医(1)+西医(1)大于2(新医药学)的工作,用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引领世界健康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