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P 及 NT‑proBNP 是心脏功能生物标志物,同时也是心力衰竭诊断与鉴别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首选生物标志物。但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以及新型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广泛应用,BNP/NT‑proBNP 的实验室检测和临床应用面临诸多问题。2022 版《B 型利钠肽及 N 末端 B 型利钠肽前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应运而生。
在第十七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23)上,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周京敏教授就该共识要点进行解读。现梳理重点内容如下。
共识内容汇总
• NPs 检测方法原理和质量要求与性能评价
• NPs 结果报告与检测结果影响因素
• NPs 心衰中的应用
• NPs 在其他疾病危险分层或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 NPs 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
NPs 实验室检测:NT-proBNP 的标准化程度更高。
01
推荐意见 1
1)同一医疗机构应采用同一种 BNP/NT-proBNP 检测方法(强推荐)
2)BNP 和 NT-proBNP 不呈完全平行关系,检测结果不能互相转换(强推荐)
3)不同检测平台间的 BNP/NT-proBNP 结果不能互相比较,应在同一检测平台进行 BNP/NT-proBNP 连续监测(强推荐)
4)检验工作者应了解 BNP/NT-proBNP 检测方法的靶表位、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和校准品溯源(强推荐)
NPs 质量要求与性能评价
• 精密度: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心脏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委员会(C-CB)推荐 BNP/NT-proBNP 目标 CV 应小于 10%。
• 线性范围:BNP/NT-proBNP 低值的高质量检测是其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基础。
- NT-proBNP 检测上限应至少达到 30000 ng/L
- BNP 检测上限应至少达到 5000 ng/L
- BNP/NT-proBNP 检测下限 5 ng/L
• 质量控制:至少选择包括诊断界值附近浓度在内的 2 个水平质控品参加上级管理机构开展的室间质评活动;设备间的检测偏倚应小于 10%。
02
推荐意见 2
1)临床应用前应对 BNP/NT-proBNP 检测方法学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及临床可报告范围等性能指标进行验证(强推荐)
2)BNP/NT-proBNP 检测方法 CV 应小于 10%(强推荐)
3)BNP/NT-proBNP 检测下限应达到 5 ng/L,BNP 检测上限应达到 5000 ng/L,NT-proBNP 检测上限应达到 30000 ng/L;对于超出检测上限的样本,实验室应根据稀释验证试验为临床报告 BNP/NT-proBNP 具体浓度值(强推荐)
NPs 结果报告
03
推荐意见 3
• BNP/NT-proBNP 检测报告单中的参考值应以参考区间为准,并且应在报告上注释其医学决定水平(强推荐)
NPs 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前
04
推荐意见 4
• BNP/NT-proBNP 应在采血 4 小时内完成送检及检测(强推荐)
NPs 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中
05
推荐意见 5
• 使用国际单位(ng/L)报告 BNP/NT-proBNP 检测结果(强推荐)
NPs 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后
BNP/NT-proBNP 在慢性肾脏疾病(CKD)中均升高。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8:eGFR < 60 mL/min 时,需将 BNP 排除心衰界值调整至 200 ng/L;ESC HFA 利钠肽应用指南 2019:eGFR < 60 mL/min 时,NT-proBNP 诊断心衰界值应 > 1200 ng/L。
NT-proBNP 检测结果不受心衰治疗药物干扰,可更准确反映治疗效果。
06
推荐意见 6
1)解读 BNP/NT-proBNP 检测结果时应始终考虑年龄、肾功能和 BMI 等影响因素(强推荐)
2)BNP 和 NT-proBNP 均可用于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预后评估,且预测价值相当(推荐)
心衰患者的早期筛查
PONTIAC 研究表明,对 NT-proBNP > 125 ng/L 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和 β 受体阻滞剂强化治疗,可显著减少心血管病住院率和死亡率。
07
推荐意见 7
心衰 A 期和 B 期患者应早期筛查 BNP/NT-proBNP,并对 BNP > 35 ng/L 或 NT-proBNP > 125 ng/L 的患者进行相应干预,有助于预防和延缓心衰的发生(推荐)
更新要点:根据目前国际上最新心衰分期,《共识》首次明确了心衰 A 期和 B 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冠心病、代谢综合征等)患者可通过 BNP/NT-proBNP 的筛查,预防或延缓心衰的发生。
心衰诊断和鉴别诊断
08
推荐意见 8
1)BNP/NT-proBNP 是心衰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首选标志物,但应始终与其他临床信息结合使用(强推荐)
2)BNP < 35 ng/L 或 NT-proBNP < 125 ng/L,可排除慢性心衰(强推荐)
3)BNP < 100 ng/L 或 NT-proBNP < 300 ng/L,可排除急性心衰;BNP > 400 ng/L,可诊断急性心衰,而 NT-proBNP 水平应根据年龄进行分层:
< 50 岁患者,NT-proBNP > 450 ng/L;50~75 岁患者,NT-proBNP > 900 ng/L;> 75 岁患者,NT-proBNP > 1800 ng/L(强推荐)
4)肥胖患者(BMI > 30 kg/m²)BNP 排除心衰的界值应降低 50%;房颤患者 BNP/NT-proBNP 诊断界值应提高 20%~30%;肾功能不全 [ eGFR < 60 mL/min/1.73m² ] 患者,NT-proBNP 诊断心衰界值应 > 1200 ng/L,而 BNP 排除心衰界值应 < 200 ng/L(推荐)
5)在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中,BNP/NT-proBNP 诊断 HFpEF 的界值应根据心脏节律进行分层:窦性心律患者 BNP > 35 ng/L 或 NT-proBNP > 125 ng/L,房颤患者 BNP > 125 ng/L 或 NT-proBNP > 365 ng/L(弱推荐)
心衰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
治疗期间监测 NT-proBNP 水平对预后有重要作用,基线及出院前的 NT-proBNP 检测有助于评估心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心衰患者经住院治疗后,出院前 BNP/NT-proBNP 水平较低或较入院时有较大程度地降低,预后较好。
09
推荐意见 9
1)心衰住院患者应在入院、出院及病情变化时进行 BNP/NT-proBNP 检测(推荐)
2)急性心衰患者 NT-proBNP 短期预后界值 5000 ng/L,长期预后界值 1000 ng/L(推荐)
3)慢性心衰患者应将 BNP/NT-proBNP 水平控制在 BNP < 100 ng/L 或 NT-proBNP < 1000 ng/L(推荐)
心力衰竭的监测频率
心衰易损期:出院后早期心血管事件高发时段为出院后 2~3 个月,死亡率和再住院率高达 15% 和 30%。
对新出院心衰患者应适当增加 NT-proBNP 随访监测频率。
10
推荐意见 10
心衰患者出院后,每 2~4 周检测一次 BNP/NT-proBNP,病情稳定后改为每 2~3 个月 1 次(推荐)
NT-proBNP 应用于其他疾病的危险分层或预后评估
1. 肺栓塞的预后评估
急性肺栓塞:NT-proBNP 具有极高的阴性预测值。
2019 ESC 肺栓塞诊治指南:
NT-proBNP < 500 ng/L 患者三个月内发生死亡、大出血或复发性静脉血栓的风险较小,可院外治疗;NT-proBNP > 600 ng/L 患者 30 天内发生肺栓塞相关死亡或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11
推荐意见 11
BNP/NT-proBNP 是肺栓塞预后评估生物标志物,NT-proBNP < 500 ng/L 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风险较小,而 NT-proBNP > 600 ng/L 患者发生早期(30 d 内)不良预后的风险较高(推荐)
2. 肺动脉高压的预后评估
2022 年 ESC/ERS 指南推荐采用 2 个风险预测模型对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预后评估:
• 新诊断患者:三层风险分层模型
• 随访患者:四层风险分层模型
12
推荐意见 12
(强推荐)BNP/NT-proBNP 是肺动脉高压风险分层的唯一生物标志物,对于诊断时的风险分层,使用多参数三层模型:
• 低风险(BNP < 50 ng/L 或 NT‑proBNP < 300 ng/L)
• 中风险(BNP 50~800 ng/L 或 NT‑proBNP 300~1100 ng/L)
• 高风险(BNP > 800 ng/L 或 NT‑proBNP > 1100 ng/L)
对于随访期间的风险分层,使用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功能分级、6 分钟步行试验和 BNP/NT‑proBNP 的四层风险分层模型:
• 低风险(BNP < 50 ng/L 或 NT‑proBNP < 300 ng/L)
• 中‑低风险(BNP 200~199 ng/L 或 NT‑proBNP 300~649 ng/L)
• 中‑高风险(BNP 200~800 ng/L 或 NT‑proBNP 650~1100 ng/L)
• 高风险(BNP > 800 ng/L 或 NT‑proBNP > 1100 ng/L)
冠心病预后评估
队列研究表明 NT-proBNP 对稳定性冠心病具有较强的预后评估作用,在联合年龄、吸烟、高敏肌钙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其他指标后,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
2020 年 ESC NSTE-ACS 诊治指南:NT-proBNP 是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指标。
ESC 急性心脏护理中应用利钠肽的建议:肌钙蛋白 T 联合 NT-proBNP 能够为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提供更多的预后评估信息,包括死亡风险、急性心衰与房颤发生风险等。
13
推荐意见 13
BNP/NT-proBNP 是冠心病(稳定性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预后评估生物标志物(推荐)。
NT-proBNP 用于 CKD 预后评估
更新要点:本《共识》指出 BNP/NT-proBNP 在 CKD 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提示 CKD 患者检测 BNP/NT-proBNP 不仅可以辅助临床评估心脏功能,亦可用于 CKD 疾病评估,拓展了利钠肽在 CKD 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4
推荐意见 14
BNP/NT-proBNP 可作为 CKD 预后评估生物标志物(弱推荐)
脑血管病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
NT-proBNP 在心源性卒中患者的早期识别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AF-SCREEN 国际合作组织 2019 年卒中后房颤筛查共识:BNP > 100 ng/L 或 NT-proBNP > 400 ng/L 的卒中患者为心源性卒中高风险患者,需进行进一步的房颤筛查。
15
推荐意见 15
BNP/NT-proBNP 有助于心源性卒中高风险患者的早期识别,须对 BNP > 100 ng/L 或 NT-proBNP > 400 ng/L 的心源性卒中高危患者进行房颤筛查(推荐)。
恶性肿瘤患者心血管风险评估
2020 ESC 心力衰竭协会心脏肿瘤研究小组与 ESC 心脏肿瘤学委员会联合发布共识:
肿瘤患者在接受心脏毒性抗癌药物(蒽环类、HER2 靶向药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多发性骨髓瘤蛋白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RAF + MEK 抑制剂联合治疗等)治疗方案前,均应检测 NT-proBNP 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
在治疗中和治疗后检测 BNP/NT-proBNP 用于药物心脏毒性的监测。
16
推荐意见 16
BNP/NT-proBNP 是肿瘤患者接受心脏毒性抗癌药物治疗前的心血管风险评估指标,也是治疗中和治疗后药物心脏毒性监测指标(推荐)
非心脏手术术前风险分层
纳入 10402 名非心脏手术患者的多中心队列研究表明:NT-proBNP > 1500 ng/L 患者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 NT-proBNP < 100 ng/L 患者增加 5.8 倍。
一项前瞻性研究分析了 2519 例急诊非心脏手术患者数据,显示: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 NT-proBNP 水平独立相关。
17
推荐意见 17
BNP/NT-proBNP 水平与非心脏手术术后心血管事件独立相关。≥ 65 岁患者或 45~64 岁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前应检测 BNP/NT-proBNP 进行术前风险分层(强推荐)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
BNP/NT-proBNP 低值的高质量检测是其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基础。
研究表明:在一般人群(无基础心血管疾病)中,调整常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吸烟状况、收缩压、糖尿病史、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后,高水平 NT-proBNP 与冠心病、中风和心衰的发生密切相关,HR 为 2.00(95%CI 1.77~2.26)。
18
推荐意见 18
BNP/NT-proBNP 是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的生物标志物(推荐)。
重点推广方向总结
本文首发于丁香园旗下专业平台:丁香园心血管时间
策划:ly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