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ABR)是不可手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标准治疗方案,且用于可手术早期 NSCLC 时,疗效也可与手术切除媲美,而在 NSCLC 治疗全面步入免疫治疗时代后,SABR 作为放疗的主要类型,也是被探索的免疫治疗重要搭档之一,SABR+免疫治疗有望实现协同增效,进一步降低早期 NSCLC 患者的复发和死亡风险、助力临床治愈。
在近日于新加坡召开的 2023 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美国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张玉蛟教授(Joe Y Chang)口头报告了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ABR)联合免疫治疗的 I-SABR 治疗模式,用于早期 NSCLC 患者的 I-SABR 随机对照研究结果「Nivolumab After Stereotactic Ablative Radiotherapy for Early-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Randomized I-SABR Trial」(摘要号:OA12.04)。丁香园肿瘤时间「WCLC 2023 肺癌最强音」栏目就此特邀张玉蛟教授,对研究成果进行权威解读。
进一步降低复发及死亡风险,
I-SABR 有望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SABR 的优势在于局部控制率高,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病率低,治疗相关的死亡风险基本没有。虽然 SABR 用于早期可手术 NSCLC(主要为 I 期)时,患者总生存期(OS)及长期 OS 率已与手术切除相当,但张玉蛟教授指出,SABR 治疗患者的同叶复发及淋巴结复发率仍高于手术患者,因此仍需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模式,而 I-SABR 就有望实现这一目标。
SABR 研究的结果已于今年 7 月中旬在《柳叶刀》全文刊发,该试验共纳入 156 例年龄 ≥18 岁,经组织学证实分期在 IA-IB 期(肿瘤大小 ≤4 厘米,N0M0)、IIA 期(肿瘤大小 ≤5 厘米,N0M0)或 IIB 期(肿瘤大小 >5 厘米且 ≤7 厘米,N0M0,均按 AJCC 第 8 版分期判定)的初治 NSCLC 患者,以及肺实质孤立病灶复发(肿瘤大小 ≤7 厘米)的患者。
入组患者按 1:1 比例,随机分配至 I-SABR 组(SABR+纳武利尤单抗 480 mg Q4W,首次放疗当天或 36 小时内开始免疫治疗)或 SABR 组,研究主要终点为 4 年无事件生存(EFS)情况,EFS 事件定义为患者出现疾病复发、远处转移、第二原发性肺癌或死亡。
共有 141 例患者在随机化分组后按规定方案接受治疗,在中位时间为 33 个月的随访期内,I-SABR 治疗组患者的 4 年 EFS 率为 77%,较仅接受 SABR 治疗的患者高出 24%,联合治疗使患者的疾病复发、远处转移或死亡风险较安慰剂组下降了 62%(HR = 0.38)。
图 :EFS 结果,PPP 人群 (上图),ITT 人群(下图)
亚组分析显示,在男性、年龄 ≤72 岁、ECOG PS 评分 0-1 分、新确诊的患者、组织学类型为鳞癌及肿瘤大小 ≤2 厘米的患者群体中,I-SABR 治疗有获益更显著的趋势,张玉蛟教授对此表示:「I-SABR 研究纳入的患者,在分期上相比当前 NSCLC 围术期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要早、肿瘤体积也偏小,但对这部分患者显现的疗效,可能不亚于甚至优于手术+免疫治疗,期待后续临床实践能对此进一步验证。」
在安全性方面,I-SABR 组有 10 例(15%)患者报告 3 级不良事件,均与免疫治疗有关,但患者均能从不良事件中恢复,减停免疫治疗的比例也较低,SABR 治疗相关 ≥3 级不良事件则未出现,也无 3 级肺炎或 ≥4 级不良事件发生,提示 I-SABR 治疗安全性整体可控。
I-SABR 机制优势终获验证,
有望探索更广泛治疗领域
张玉蛟教授在 2016 年于《自然评论 · 临床肿瘤学》发文,正式提出 I-SABR 治疗模式时,就结合基础研究充分剖析了 I-SABR 起效机制层面的优势:作为放疗的一种,SABR 不仅能直接杀伤肿瘤,还能激活患者免疫系统,特别是放疗大量杀死癌细胞时,能使大量肿瘤相关抗原被释放,从而充分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 成为人体内的灭活肿瘤疫苗 」,有效助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这与手术创伤导致的围术期患者免疫状态短暂抑制截然不同。
因此张玉蛟教授指出,I-SABR 模式的应用范围在未来有望进一步扩展,「 例如针对可手术 NSCLC,目前新辅助免疫治疗已经开始应用,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治疗后不能实现病理学缓解,I-SABR 就可以作为可选治疗方案之一;其次对于淋巴结分期为 N2-N3 的患者,也可以考虑用 I-SABR 实现降期、创造手术切除条件。甚至不需要手术,诱导免疫化疗后,直接进行根治性放化疗。」
此外,自 I-SABR 模式提出后,欧美也有学者开展了一些小样本早期研究,证实 I-SABR 模式对寡转移的晚期 NSCLC 患者也有一定疗效,可提升患者无病生存期甚至中位 OS,但相关成果仍需 III 期研究验证,张玉蛟教授还表示,I-SABR 模式也有望治疗其它类型实体瘤,但需要根据肿瘤类型、患者特点等因素,细化具体治疗方案才可能取得获益。
作者:EMT;编辑:Huan
审核:张玉蛟教授;题图:站酷海洛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