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获得者赵维莅:努力把更多创新方案成功地带给患者
健康
健康 > 行业 > 正文

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获得者赵维莅:努力把更多创新方案成功地带给患者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是近百种不同亚型“淋巴瘤家族”的统称。其中,大B细胞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一个最常见的类型,复发和耐药是这类患者面临的一大问题。日复一日带领团队翻越血液病这座“大山”的就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我国血液病治疗研究领域知名专家——赵维莅教授。

2023年9月21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赵维莅教授团队的文章,为car-t治疗大B细胞淋巴瘤亚裔人群提供了新证据。这一全新的肿瘤免疫治疗手段,可使复发难治大B细胞淋巴瘤,包括“原发难治和12个月内复发”的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获益。赵维莅教授文章的发表,标志着中国人群的治疗数据得到了国际认可。

勇于挑战困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科研工作者理应受到褒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由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于2012年设立,主要奖励在医学、药学研究和应用领域取得重要创新性成就的优秀中青年医药工作者。作为2023年度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获奖者之一,赵维莅每一次看到患者康复出院,回归到日常生活时,都让她备受鼓舞。她表示,未来自己仍将带领团队持续努力,去把更多的创新方案成功带给患者。

单挑“血癌”,瑞金“女神”啃“硬骨头”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同事和学生眼里,她是带领团队屡获大奖的“女神”,在绝望的患者面前,她又是为生命带来曙光的“天使”。赵维莅始终带着充满韧性的钻研劲头,数十年以来一步一个脚印,为患者送去希望,为世界血液病研究展现“中国力量”。

自刚刚穿起白大褂的时候,赵维莅便选择了研究淋巴瘤这条颇为艰难的道路。淋巴瘤位列世界十大恶性肿瘤之一,亦被称为“千面肿瘤”,我国每年约有10万名新发患者,这些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约为38%。中国侵袭性淋巴瘤尤为高发,化疗耐药,死亡率高,是重症中的重症。在无数影视或文学作品中,主角一旦患上淋巴瘤,就意味着生命即将走向终点。多年来,无数医学科研工作者在淋巴瘤的诊治领域苦苦鏖战,想方设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谈及为何选择这个最难突破的赛道时,赵维莅说,这源于陈竺院士和陈赛娟院士对她殷切的期望,希望她去尝试研究一种新的疾病。“当时这个领域还没有很多人去研究,注定是一个大的挑战。我一开始也有所迟疑,当想到有老师的支持,那时又是处于现代科学发展的高速期,医院给了相当大的平台让临床医生去发挥,我便有了将这个难题攻克的信心。”赵维莅说。

2001年,年轻的赵维莅远赴法国巴黎圣路易斯医院和巴黎第七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进修。两年后,她用一口流利的法语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血液学博士学位。

回到故土的赵维莅迅速在瑞金医院组建起一支年轻的淋巴瘤亚专科团队,我国淋巴瘤诊治的规范化创新体系由此诞生。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坚持,这支队伍逐步壮大,多学科整合的淋巴瘤专业诊治团队、科学研究团队、专科护理团队、淋巴瘤患者和社会志愿者组成的舒缓团队,多角度为淋巴瘤患者带来相比过去更加专业、系统,且人性化的治疗。

尽管专科团队实力雄厚,但赵维莅却并不打算“单打独斗”,而是坚持多学科协作,创新性地开展淋巴瘤精准分子诊断新技术,这让很多疑难病症患者的诊断难题得到解决。她带领团队建立功能化病房、综合病房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系统化治疗方案;日间病房为患者提供规范化和舒适、快捷的治疗环境;清洁病房、移植病房和转化病房用于患者的大剂量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细胞免疫治疗。很快,赵维莅所带领的团队便成为上海瑞金医院的标杆,全国各地患者慕名而来,病房治疗人次也从2012年的750例增加至2017年的将近3000例。

被患者激励,当年的“小赵医生”勇挑大梁

赵维莅自己已记不清究竟接诊过多少患者,但她能够深刻感受到,每一位走进诊室的病人,内心深处是多么热爱生活,多想活下去。

在十几年前,赵维莅遇到一位淋巴瘤患者,那是位幽默开朗的中年男士,他的家庭很美满,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受限于当时的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水平,在通过规范化的治疗后,患者始终呈现化疗耐药的状态,最终不幸去世。在去世之前,病人依旧乐观,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对赵维莅没有任何责怪,还不忘对她说:“小赵医生,你们以后还要更加努力。”

像朋友一样相处的患者离世,赵维莅当时十分受挫,但也受到了激励。“我们不一定会记得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但会记得每一次的失败,因为每一次的失败都是在提醒我们,在下一次遇到相同的病人就不要失败。”赵维莅说,每一次看到患者康复出院,回归到自己原本生活时,团队就会备受鼓舞,立志将更多的创新方案成功地带给患者。

如何针对淋巴瘤高分子异质性、高化疗耐药率、高疾病侵袭性的“三高”难点,加深认识、优化手段、提升疗效;如何基于全景式组学分析,发现致病分子新标志;如何基于生物学行为异常,揭示治疗耐药新靶点,将致病机制转化为创新疗法;如何基于高水平临床研究实施,提出循证诊治新策略,通过科研转化、临床创新,提升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成为赵维莅团队科研的方向。

“我们要做到精准治疗,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发病原因及疾病进展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何时选择化疗、何时选择靶向药、何时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都可以从患者身上寻找到蛛丝马迹。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将我们治疗的宝贵经验和精准模式推广到全国,将工作经验运用到更多类型的淋巴瘤的治疗中去,使更多患者得到治愈,早日回归生活。”赵维莅说。

挑战国际前沿研究,为淋巴瘤患者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为了攻克难题,赵维莅及其团队从不敢懈怠,多年来执着钻研,终于,在陈竺院士和陈赛娟院士的指导下,全球迄今关于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NKTCL)最全面系统的基因组学图谱面世,这也是对相关突变基因致病原理及其临床意义最为深入系统的阐述。2015年,国际知名期刊《自然遗传学》专门报道了这一突破性成果。同时,赵维莅及其团队又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不断优化的诊治手段和方法,完成了国际首个NKTCL抗代谢治疗的II期临床研究,创新NKTCL的抗代谢靶向治疗方案,使I/II期NKTCL患者的2年无进展生存率从73.0%增至89.1%。

更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给淋巴瘤患者带来“曙光”。最近几年,赵维莅团队启动CAR-T细胞疗法这种国际前沿治疗的研究,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截至2023年,上海瑞金医院已有近一百位淋巴瘤患者接受CAR-T治疗,其中年龄最大的为81岁,复发难治病人完全缓解率比例大幅提高。

赵维莅说,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革命性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主要用于治疗复发难治的淋巴瘤、白血病和骨髓瘤等血液恶性肿瘤。大B细胞淋巴瘤(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复发难治的LBCL患者预后差,生存期仅6个月,CAR-T细胞疗法可显著提高复发难治LBCL的疗效。

CAR-T治疗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适应症范围也很宽。CAR-T细胞疗法除了复发难治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外,在如胃癌、胰腺癌等实体肿瘤中,以及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等免疫性疾病中,也在开展探索。

“未来,我们会更努力,以提高CAR-T疗法的可及性,确保更多的患者从中获益。”赵维莅提到,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具有巨大的潜力,未来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将持续改善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扩大适应症范围,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可及性,相信未来随着靶分子的不断发现以及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疾病有望从CAR-T细胞治疗中获得痊愈。

让赵维莅感到欣慰的是,上海瑞金医院有肥沃的科研土壤,先进的诊疗技术,传承与发展的传统,坚持团队作战,贯彻精准分型而治的策略,形成了“量体裁衣”式转化医学及精准诊疗的模式。

赵维莅表示,转化医学理念是临床医学专家和基础医学专家共同探索的,从发病机制的研究到疾病分子分型研究的开展,到靶向药物的研发,到靶向药物单药应用或联合其他治疗方案的创新,再到多中心临床研究并提供循证医学的依据,是基础和临床有效转化的全链条模式。

“做一个临床科学家很有意义,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临床问题,可以把临床思路转化为科学的语言,去验证一个设想,为患者造福。”赵维莅说。

正是源于多年来持之以恒的钻研以及所获得的巨大成就,赵维莅荣获2023年度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褒奖让她感受到的不仅是荣誉,更是一种激励。“我将不忘初心、不畏艰难,秉承为医学先、为患者先的信念,为医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章:

《沪上名医丨瑞金医院血液科常务副主任赵维莅:竖起恶性淋巴瘤诊疗的“新王牌”》

《重磅!<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赵维莅教授团队文章,为CAR-T治疗淋巴瘤亚裔人群提供新证据》

《赋能精准,齐力愈“淋” | 淋巴瘤诊疗方案发布》

《超五年高质量生存,CAR-T治疗让这位阿姨跨越12次化疗,点燃淋巴瘤患者生命之光》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