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重症医学领域的知名领军人物,自2001年以来,在国内所有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岗位上,都能看到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杜斌教授的身影。从SARS、汶川地震、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到新冠肺炎疫情……每次接到任务,他从不犹豫,即刻启程,主动深入一线参与救治。
从事重症医学临床工作近30年,杜斌教授率先建立中国唯一的重症医学临床研究协作平台,不断提升中国重症医学临床研究水平。为改善脓毒症患者临床预后,他带领团队开展脓毒症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系列研究,并作为首位中国专家参与制定了2021年国际脓毒症临床诊疗指南。
当得知自己荣获2022年度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后,杜斌教授表示这个奖项不只是颁给我个人,同时也是对协和医院重症急救治疗团队多年工作的肯定,“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各级领导和同道的支持与帮助密不可分。我将这个奖项作为后续工作的起点,更加努力工作,为健康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Q1:什么是脓毒症?中国的发病情况是什么?您带领团队做了哪些研究,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杜斌:脓毒症可以理解为感染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有关中国脓毒症发病情况的研究还比较少。我们团队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陆每年新发脓毒症500-600万例,其中100万例死亡,生命损失年(YLL) 1700-1800万。因此,脓毒症导致很严重的疾病负担,对于人民生命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因此,在过去20年间,我们团队致力于:
1. 提高致病微生物诊断的准确性。通过临床表现,常规细菌、真菌涂片和培养,以及抗原检测,使合并呼吸功能衰竭的免疫抑制患者下呼吸道病原微生物检测的准确性提高到90%以上,并对二代测序等新的病原检测技术进行了系统评估;
2. 改进抗生素治疗策略,减少细菌耐药。早期研究发现,三代头孢菌素使用是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们通过改进经验性抗生素使用策略,减少三代头孢菌素的用量,显著减少了细菌耐药性,使得脓毒症感染患者病死率大幅度降低;
3. 评价多种新型抗炎症治疗药物治疗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4. 将上述诊疗经验和研究成果用于脓毒症的日常救治过程,以及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包括新冠肺炎的救治过程中。
鉴于上述成果,我本人受邀参与了国际脓毒症临床诊疗指南以及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制定。
Q2:您认为,中国重症医学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未来进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杜斌:从全球范围内看,中国的重症医学还处于跟跑阶段。一方面,需要建立临床诊疗规范,促进临床工作的同质化和规范化,这需要加大后备人才培养力度,把重症医学住院医师及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做实做好。另一方面,重视加强重症医学领域的原创性临床和基础研究。
Q3:您如何理解吴阶平院士所倡导的“高尚医德、精湛医术和艺术服务”的医学精神?
杜斌: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为病人排忧解难的重要保障。同时,对于危重病人而言,我们无论如何努力,总有部分病人的治疗结果不令人满意。有时会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在ICU救治过程中,不仅面对各种急救仪器和设备,还应该是有人文关怀、有温度的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