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获得者张卫东:获奖仅仅是个新起点
健康
健康 > 行业 > 正文

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获得者张卫东:获奖仅仅是个新起点

2019年12月1日,第十四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2019年吴阶平医学奖颁奖典礼在广东中山举行。荣获2019年度吴阶平医药创新奖的张卫东教授站在颁奖舞台上心潮澎湃,对他而言这既是荣誉更是鞭策,是医学路上新的起点。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药学院副院长的张卫东,数十年来深耕天然药物化学领域,与团队将系统生物学方法应用于中药复方的现代研究,构建了现代中药复方研究体系,推动了中药科学内涵的发展和创新药物的研发。

Q1:在前期调研中,了解到您从事的是天然药物化学研究。为何会与药学结缘?为何会报考第二军医大学?

张卫东:我出生于军人家庭,父母都是军医,从小耳濡目染军医的辛苦,但又感受到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崇高与伟大。我从初中开始,特别喜欢化学,在医学里面与化学结合最紧密的学科就是药学,所以我在1984年高考时毅然选择了药学专业。而且父母是军人,对部队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感觉到部队是最能锻炼人的地方,所以鼓励我报考了第二军医大学。在那时,第二军医大学是唯一能够培养药学人才的军校。

Q2:回忆军旅学医的时光,最令您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什么?这段经历,您认为对日后临床工作有哪些深远影响?

张卫东:大学期间,我最喜欢的课程均是与化学密切相关的,如药物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尤其是天然药物化学,研究中药中发挥作用的有效成分是什么?发挥作用的机制又是什么?中药是我们国家的瑰宝,博大精深,也是我们国家独有的资源,是与国外不同的地方。如果能够采用现代的化学与生物学的手段阐明其科学内涵,就像青蒿素的发现一样,是能够做出中国原创的贡献。所以,大学毕业时,我就报考了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生,师从韩公羽教授,后来又到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攻读李惠庭研究员的博士,这些都为我后期的学术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Q3:您和团队首次将系统生物学方法应用于中药复方的现代研究,构建了现代中药复方研究体系,推动了中药科学内涵的发展和创新药物的研发。能否通过实际案例,解释一下?

张卫东:中药以往给人的感觉有点“玄”。各种药材熬成一碗汤,究竟是什么成分起了作用,又是如何起的作用?一直以来,中药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理说不清道不明。就拿麝香保心丸来说,麝香保心丸由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名方——苏合香丸发展而来。现代的麝香保心丸是1981年由戴瑞鸿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研制,整方包括七味药材,在我国广泛应用于治疗由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胸痛、胸闷等。然而,麝香保心丸为何能治疗冠心病,不仅患者和医生不知道,药物科学家也懵懵懂懂。在过去的40年间,依靠分离和结构鉴定技术,科学家已经能够确定麝香保心丸中有70 余种非挥发性、40余种挥发性化学成分。

但我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越是想把每一个成分分开搞清楚,可能就越背离中药整体性的精髓。于是我想到,“对于复杂性疾病,特别是对中药复方的研究,系统生物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所以我和团队将系统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的学术思想及技术方法引入中药复方现代化研究,为搞清中药复方的“所以然”找到了一条新路。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麝香保心丸的22种原型入血成分和8种代谢产物可在血浆中被发现,进而我们又对这些成分进行了深入的分子机制研究、药理活性研究。这样从分子层面到整体层面系统完整的阐明了麝香保心丸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的多重作用机制,做到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Q4:你认为中药新药创制的难点是什么?

张卫东:中药新药创制的难点,我认为在于原始创新。屠呦呦教授获得诺奖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做原始创新:就是将中医药原创的思想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而解决了人类的重大健康问题。

中药活性天然产物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是原始创新的源头,这也是我所聚焦的研究领域。中药原创药的研究思路与化学药不同。譬如中药黄芪,黄芪是中医传统应用的“益气药”,具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之功效,临床上应用很广泛,而且有很好的临床疗效,那如何能把黄芪开发成一个创新药物呢?我们课题组一直坚持来源于临床,经实验室提高后,再落实于临床的创新中药研发思路。

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批准了黄芪注射液,用的是黄芪的粗提物,成品中无效成分较多,临床使用时有可能引起患者过敏等不良反应。所以我们从黄芪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入手,结合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通过简单的处理方法,使有效成分的含量达到95%以上。

Q5:如果从1984年您迈入药学领域算起,您扎根这个领域已经有35年了。身兼数职,您如何保障科研工作的高效推进?对于青年学者,您有何建议与心得分享?

张卫东:医学或者药学专业,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人体系统,特别是复杂性疾病,这不是一个人、一种技术、一个学科能够解决的,所以学科交叉就非常重要。怎么形成一个高效协同创新的整体,是保证研究顺利开展的关键。

对于年轻学者来讲,我觉得有三点特别重要,一是要有自己的思想,走自己的路,不要跟着别人的思路走;二是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合作;三是坚持,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管过程有多长,坚持太重要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一场马拉松,只有坚持才能达到胜利的终点。

Q6:您如何理解吴老所提倡的医生的标准与精神?

张卫东:吴老所提倡的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精神,可以说一直都在影响着我。从1984年进入第二军医大学开始学习,二军大的校训就是“求实、创新、严谨、献身”。科学研究,没有一帆风顺的,在逆境和重重困难面前,我和团队成员,从未退缩过,不回避困难,经过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积累经验,才能一步步的解决科学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学科发展日新月异,如同我前面所说,我们面临的科学问题,不是一个人、一种技术、一个学科能够解决的,所以学科交叉就非常重要,这时候协作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