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获得者令狐恩强:将以患者为中心视为从医之本
健康
健康 > 行业 > 正文

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获得者令狐恩强:将以患者为中心视为从医之本

高中时曾痴迷于数学推理的令狐恩强不曾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位经验丰富、医术高超的消化内科专家。他坦言,吴阶平院士“学习、思考、实践”的从医理念和治学观念,对自己的医学之路具有深远的影响,“吴老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敬业的精神及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值得我们每位医生持之以恒地学习,如今能获得2019年吴阶平医药创新奖是我作为医生最大的骄傲。”

令狐恩强教授在颁奖大会上表示:“感谢党和军队培养了我,使我从一位农村的孩子成长为一名消化病及消化内镜专家;感谢解放军总医院各级领导和老师的培养与支持,使我在消化内镜诊治方面不断创新;感谢基金会将吴阶平医药创新奖颁给我们行业。我将沿着吴阶平院士所提出的‘学习、思考、实践’理念,继续深耕于医学事业,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军人特质成就从医之路

年少时,令狐恩强经常用公式和数字搭建自己的理想王国,并梦想着可以成为华罗庚、陈景润那样的数学家。然而,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父亲认为,在任何时代,医生都是一个比较稳定的职业,出于父爱,他希望儿子能够学医。

虽然令狐恩强第一志愿坚持报考了南开大学数学系,但阴差阳错,他还是被第二志愿的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提前录取了,在学医的同时也参了军。在第四军医大学的求学经历,对令狐恩强日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服从与坚持”成为他多年临床工作的基本准则。

20世纪80年代,刚毕业的令狐恩强服从领导安排到消化科报到。当时解放军总医院的消化科在医院众多学科中,实力相对较弱。然而,坚信每一扇窗后面都有不一样风景的令狐恩强,对内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为国内早期接触消化内镜的青年医生之一,在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汪鸿志教授、黄昌霞教授、黄英才教授、程留芳教授、王孟薇教授、张子其教授等老一辈专家的培育下,一步步走到学科带头人的位置,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消化内镜领域专家。

回首这一历程,医院及学科前辈的经验让他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医生,他深知,医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前辈总结出来的每一条经验,都是由个体生命书写而成。“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出现不同的并发症,才会知道旧方法不管用,也就出现了相应的拐点,每个拐点都会有牺牲。”所以,令狐恩强懂得如何敬畏生命,更懂得尊重前辈的经验和结论。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之前,没有乙肝疫苗,院感防控与医生职业防护措施尚未完善,医生在为乙肝或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时,病毒传染是消化内科医生所要面临的致命风险之一,全身上下经常被患者呕吐出的含有大量活性病毒的血性物质溅满,如果身体有破口,就容易被病毒感染,用于注射止血的注射针,稍不留意就会扎到自己的手指,导致病毒感染。

令狐恩强至今仍记忆犹新,在一次救治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过程中,患者直接将血吐到了他左半身,他刚一转身,又一口血喷到他的右半身,他顾不上乙肝病毒暴露风险,整个晚上都在抢救患者生命,直到患者转危为安。有一次手被止血针扎后,令狐恩强半年内多次去传染病院抽血查乙肝标记物,直到看到检查结果显示为“阴性”,才走出焦虑状态。但这期间,他仍一直从事病毒性肝硬化出血患者的内镜治疗,因为在他的眼里,患者的生命大于天。

除了传染性,令狐恩强还要面对另一个风险——X 线辐射。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胰胆系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必用手段,早期所用的X光机是上球管的普通胃肠造影X光机,X 线辐射剂量大。而90年代的内镜是纤维内镜,ERCP操作处于初期阶段,相关附件少,操作时间长,需要医生反复使用X线透视。“经常机器都出现过量报警,医生也不会下手术台,大剂量辐射导致白细胞下降出现身体不适,我们的前辈有因此而患白血病。”令狐恩强坦言,“被病毒传染,再被放射辐射,很多医生都退却了,所以,作为一名消化内科医生,特别需要坚持。”

中国三沙市首次开展消化内镜检查,令狐恩强为驻岛军民服务

数学思维驱动医学创新

服从和坚持的军人特质,让令狐恩强在消化内科领域坚守至今,而每一份光鲜的学术成就背后,勇于创新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令狐恩强短则三到五年,长则八年就会向一项新技术发起挑战。在消化内镜这个赛道上,他似乎从不知疲惫。与此同时,喜欢并善于数学推理的他,也将数学与医学融会贯通,并首创了消化道静脉曲张LDRf分型法,“对于这个方向的医生,LDRf更像是一个公式,将患者所属的分类套入分型法,便可以知道何时治疗、该用什么方法进行治疗。”

从2008年提出至今,LDRf分型法已经作为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共同推荐的食管胃静脉曲张诊治指南意见,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而令狐恩强的静脉曲张治疗录像也作为美国内镜医师的教材使用。

时间来到2009年,令狐恩强又在国际上首先定名并完善了消化内镜隧道技术,开创性地让中国原创技术展现在世界面前,也标志着中国消化内镜技术迈入世界领先水平。在消化内镜隧道技术建立后的数年间,令狐恩强带领团队不断开展各项隧道技术,抢先进行各种研究,完善隧道技术理论体系。

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3年美国胃肠病学会年度科学大会,将唯一的杰出科学论文国际奖颁发给了令狐恩强,这是美国胃肠病学会成立80余年来,将此殊荣授予唯一完全不在美国研究的中国学者。获奖后,令狐恩强并未止步于此,他继续探究如何解决食管早癌内镜剥离术后的并发症问题。终于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是否可以尝试将大腿皮肤移植到食管?行动派的他马上与整形外科合作,成功将患者大腿皮肤贴合到食管上,且术后效果良好。

诸如上述的创新成果还有很多。近年来,令狐恩强又提出了“超级微创”这一概念。他解释道,超级微创的理念是使用器械只祛除病变,不切除器官,“超级微创为未来医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发展方向,将来治疗一个疾病一定是只祛除病变,不打破人体固有的解剖结构,保持人体解剖结构的完整性。”他认为,人体进化到今天,没有任何一个组织与器官是多余的,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不能解释每个器官的生理功能以及它与其他脏器的关系,只有保证人体每个脏器的正常解剖结构,才是人体长寿的首要因素。”

令狐恩强在意大利进行的国际消化内镜大会上进行手术演示

坚持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

毫不夸张地说,创新已成为令狐恩强从医之路的主旋律。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是他多年恪守的创新目的和准则。

令狐恩强强调,医生是一个治病的行业,考虑的是如何帮患者减少痛苦,这不只是简单地延长生存期,更要考虑病人的生活质量,“我们必须以患者的舒适度、利益的最大化为前提条件,再进行学术技术的拓展,这是从医之本。”

心中有大爱,肩上有担当。令狐恩强不但自我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同时也要求自己的学生严格执行,这是他日常教学中的一条“铁律”。

所有学生在做消化内镜手术之前,他都会要求学生将手术程序列出来,并预想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你需要准备什么手术附件,在出现什么情况下用什么附件能够使患者生命无忧,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请示上级帮忙,这些都要想到,”令狐恩强认为,在不危及患者生命,也不会给患者造成经济损失的前提下,医生还应充分考虑在何种情况下,需要告知患者,自己无法完成手术。

医者仁心,其实在研究消化道静脉曲张LDRf分型法时,令狐恩强更多想到的是如何让县级医院的医生们能够学会处理食管胃静脉曲张,以减少更多病人的死亡。

多年来,在令狐恩强教授的帮助下,数不清的患者摆脱了疾病的威胁。疑难患者获得了明确的诊断治疗;需要传统外科手术的患者,经消化内镜治疗替代后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很多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在精准的治疗下成功摆脱了肿瘤危害;更多的消化道急危重症患者经他治疗起死回生。

他常说因为自己赶上了最好的时代,才有机会一直站在时代的脉搏点上。

服从、坚持、创新、服务患者、敬畏生命……从医的道路上,令狐恩强一直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情怀。对他而言,医学已然成为他生命里至高无上的存在。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