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耳聋的患者重获听力,就在近期,这项中国创新治疗方案有了最新突破!
6 月 5 日,Nature Medicine 上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聋基因治疗团队合作的题为 Bilateral gene therapy in children with autosomal recessive deafness 9: single-arm trial results 的研究论文。报告了双耳基因治疗对五名 DFNB9 患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图源:论文截图
就在今年 1 月,该团队领衔在 The Lancet 发表全球首个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研究,报告了该疗法对单侧耳的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柳叶刀在导读封面中评价道:「这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为儿童听力障碍的治疗提供了范式变革,并为治疗其他遗传性听力损失带来了希望。」
图源:柳叶刀
再获佳绩,5 名患儿双耳听力均明显恢复
全球先天性耳聋患者约有 2600 万,其中 60% 与遗传因素相关。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 9(Autosomal recessive deafness 9,DFNB9)由 OTOF 基因(表达耳畸蛋白)突变导致,占遗传性耳聋的 2~8%,这类患者通常表现为重度、极重度或完全听力损失和言语障碍。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针对 DFNB9 的基因治疗药物 AAV1-hOTOF。在 1 月发表在《柳叶刀》的研究论文已证实,在单侧耳的基因治疗中,5 位受试者在接受治疗后听觉功能恢复,并且观察期内效果持续稳定,部分患儿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更明显。
团队发表在《柳叶刀》的研究论文
此次发表在 Nature Medicine 的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开展了双耳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结果同样令人欣喜。
所有治疗未发生剂量限制性毒性或严重不良事件。疗效显示,5 名患儿的双耳听力均得到改善。基线时,患儿平均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均 >95 dB。注射后 26 周,患者 1 的右 、左耳平均 ABR 阈值改善为 58 dB、58 dB,患者 2 为75dB、85dB,患者 3 为 55 dB 、50 dB;
13 周时,患者 4 改善为 75 dB、78 dB,患者 5 为 63 dB、63 dB。
同时,这些患者的声源定位能力也得到恢复。能配合的患者中,也表现出嘈杂环境下的言语分辨提高,患者 2 和 3 在接受 AAV1-hOTOF 基因治疗 13~15 周后表现出欣赏音乐的能力。不过,由于患者年龄较小,对音乐的评估还不能配合,后续随访中还需要进行更详细的评估。
患者 2、患者 3 治疗前后对比
丁香园特别邀请到论文通讯作者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耳鼻喉科 舒易来 教授 、耳鼻喉科 王武庆教授 对本论文进行解读。
丁香园:与上次发表在柳叶刀上的文章相比,我们这次的研究有哪些不同、或做出了改进的地方?
舒易来教授:柳叶刀发表的研究成果是全球首批接受基因治疗的儿童,为了保证安全性,患儿均为单耳治疗。基于单侧耳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团队考虑到与恢复单耳听力相比,恢复双耳听力会给耳聋患者带来更大益处,包括聆听三维立体声和准确的声源定位能力,以及噪声背景下的言语分辨能力。
为了更大程度使患者受益,恢复人类自然的双耳听觉能力,研究团队开启了双耳基因治疗临床试验。
丁香园:这一次的突破意味着什么?是否预示着可以更快一步应用到临床?
王武庆教授:这是全球首个开展的双耳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通过双侧基因治疗,5 名聋哑患儿(1~11 岁)的双耳听力均得到明显恢复,言语功能和声源定位能力也得到改善,且随访期间展示出良好的安全性。
这些结果为双耳 AAV 基因治疗遗传性耳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初步见解,为推向临床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丁香园:目前,国际上基因治疗耳聋的前景和发展如何?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舒易来教授:作为全球第一项获得临床治疗疗效的内耳基因治疗和双 AAV 载体的人体试验,我们的研究为后续进一步开展其他耳聋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提供了重要借鉴,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耳聋基因治疗新时代。
目前,国内外已有多个研究团队也随后开展了 OTOF 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耳聋基因治疗领域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通过相互借鉴交流,这样更有利于更好更快的发展。
王武庆教授:我们在 2022 年正式开展以来,增强了整个领域的信心,激励了国内外多个团队也在 2023 年陆续开展。
不过,目前的基因治疗药物仅针对 OTOF 基因突变导致的耳聋,仍有很多其他基因导致的遗传性耳聋以及后天性耳聋无法治愈。OTOF 的成功将激励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索针对其他耳聋类型的潜在基因治疗策略,相信未来将有更多安全、有效的耳聋治疗药物的开发和临床转化,使更多耳聋患者重返有声世界。
丁香园:团队内对于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如何考虑?
舒易来教授:本项目将继续招募更多患者,尤其是成年患者,也将继续随访已经取得效果的患者,进一步在更多患者中评估该疗法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
王武庆教授:未来团队也会探索这项临床试验的可推广性,希望有更多医院能参与到未来的多中心研究中,也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社会和工业界的大力支持;我们也会对药物递送等环节进行优化,让它更具可推广性,造福更多患者。
特别致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王会 博士、陈玉鑫 助理研究员 对本文亦有贡献。
策划:ame|监制:gyouza、carollero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