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同时揭牌 4 个新学院,与协和上演分手的决心?
健康
健康 > 正文

清华大学同时揭牌 4 个新学院,与协和上演分手的决心?

2024 年接近尾声,即将过去的这一年对于清华大学来说,可谓是喜上眉梢——医学发展两开花,不但官宣首家三甲附属医院,还一次性成立了 4 个学院。

今年 5 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被正式确认为三级甲等医院,为清华大学附属的首家三甲;数天前,清华医学新成立学院揭牌仪式举行,教学机构就此新增为 6 所,并再度迎来「院士院长」。

图源:清华大学医学院

与顶级医学学府协和「貌合神离」多年后,清华的独立办医之路,走得如何了?

同床异梦二十一年,归来仍是独立办医

时间回到 2002 年,高校合并潮里出现了「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教育部、卫生部两部领导签署清华大学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紧密合作的协议。

4 年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清华大学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成为一家人后,两校原有的医学教育资源将被重新优化整合,清华不再另设医学院。

但一纸婚书背后,却是同床异梦二十一载;多年磨合尝试之后,清华决定自己办医,发展「清华医学体系」。

清华大学水木社区的帖子《清华协和分手了》中曾提到,「清华大学秘书长表示,我们和协和经过几年痛苦的摸索后,决定我们办我们的清华大学医学院,他们办他们的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一旁挂着「清华大学医学部」,图源:视觉中国

2016 年 ,清华大学宣布在医学院下成立临床医学院,并在 6 年后建立医学部(本部)。对于彼时的清华来说,成立自己的医学院只是第一步,想要实实在在的发展医学学科,必然离不开附属医院的支撑。

但放眼整个北京,超级三甲那么多,没一家是自己的。

协和、北大、首医三足鼎立,市内的三甲医院早已被瓜分殆尽。截至今年以前,清华仅四家附属医院、均非三甲:华信、玉泉、长庚、垂杨柳。

在神仙打架的北京,想要再发展新的附属医院难上加难,清华决定先蒸好已经到手的馍馍。

医学院成立之初,董家鸿院长就表示:「我们现在不需要那么多的附属医院,关键要先做强师资队伍,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

麾下四员,清华医学体系的目光瞄准了长庚(现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宏伟曾表示,其为清华附属医院的「排头兵」,清华长庚医院的发展是清华医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红院士掌舵,十年清华长庚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由清华大学与北京市共建共管,从 2014 年开业至今,刚好十年。

提到清华长庚以及清华医学体系的发展,便离不开「董家鸿」这个名字:中国工程院院士,既是清华长庚首任院长,也在清华 2022 医学部(本部)成立时,任医学院院长。

作为国际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和肝脏移植专家、当代中国肝胆外科领军者,董家鸿院士主持制订了 15 部行业指南,并因一次 2017 年的外科手术而声名远播: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上台指导,全球上百万人通过直播观看董家鸿实施的虫癌手术。

图源: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之前我干了 20 多年科室主任,管理一家新成立的医院,相当于重新创业。」

从专家到院长,董家鸿的管理路径也很清晰——立足自己多年来累积的专业经验和行业认知,为清华长庚医院的医务人员创造更好的执业环境,从而在专业上发挥到极致:「医院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机构,需要由专家而不是官僚来引领。

中国不缺好医生,但如何吸引留住人才是门学问。开业之初,董家鸿设想的是,医护人员的工资达到北京其他市属医院平均水平的 1.5~2 倍。

在彼时的北京医疗圈提起清华长庚医院,很多医护人员会莞尔一笑——这个表情,很大程度上源自对这家医院给予医护人员体面薪酬的羡慕。

清华长庚医院运营伊始,就以国际一流医学中心为目标,这也与董家鸿「兴建国际一流水平的肝胆诊中心」的梦想不谋而合。十年过去,清华长庚医院成为全球多所医学院校、学会的外科培训基地。(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普通外科医师培训基地、肝胆胰外科成为国际临床专科 Fellowship 培训中心;神经外科成为华盛顿大学神经外科培训基地;泌尿外科成为世界腔内泌尿外科学会(Endourology Society )Fellowship 培训基地,同时获批欧洲泌尿学会「Set up」泌尿外科内镜手术标准化培训项目。)

董家鸿的目标,是培养卓越学者型医师:「『好医生』有两类:一类是临床型医师,另一类是学者型医师。」

学者型医师光会看病、治病不够,还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推动医疗技术和医学事业发展,能够从临床实践中发现、研究并解决问题,同时具有领导力。

医院先后开展了医工交叉硕士生、卓越医师-科学家八年制、卓越学者型医师等人才培养项目;与此同时,依托于医院,清华大学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研究院在 2022 年 9 月成立。

理工顶流办医,道阻且长

在董家鸿看来,医生要从临床实践当中去发现医学发展的难点和重点问题,然后和工科、理科甚至人文、社科的专家对接,一起研究解决方案。

在近年的国内医学院校培养体系变革中,对未来医生进行医工交叉、「医 +X」等学科培养早已不是新鲜事。

南方医科大学牵手成立不到一年的西湖大学,培养既能看病、也能做科研的「医师科学家」;与清华貌合神离的百年协和也相继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联姻,打造医工交叉性质的「协和医班」。

当独立医学院校陆续牵手具备理工优势的综合性院校,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的清华体现出了优势——不必牵手,自己就是顶流。

本月 15 日,清华医学新成立学院揭牌仪式举行,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医疗管理学院、临床医学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4 所学院揭牌,医学院下设机构新增为 6 所;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副教务长黄天荫担任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曾益新在致辞中表示,希望清华医学教育找准定位,积极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推动医学与多学科交叉融合。

图源:清华大学医学院

但上青云依旧还需借力,北京内的众多优势医院资源争无可争,清华走向青岛西海岸和北京以西的太行山脉,筹划更多临床布局。

2019 年,清华和青岛签下合作协议,总投资 45 亿元、建设清华青岛医院。在青岛西海岸这块地上先建一个 1200 张床位的三级公立医院,满足本硕博士生、进修生等 2000 人教学需求,再建立一个 600 张床位国际医院。

紧接着的去年 5 月,清华继续携手具有 20 所直属三甲医院的山西医科大学、成立医学中心。(点击查看往期文章:清华牵手山西医,成立医学中心,与协和上演分手的决心?)

今年 7 月,临床医学院院长董家鸿在接受新华社访谈时表示,希望能够将其建成最好的临床医学院。不断扩充医学版图的清华医学院,距此还有多远?

在本月发布的 2024「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临床医学学科排名中,清华大学暂未上榜;近期最新公布的复旦版《2023 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中,几所附属医院同样榜上无名。

由此或许可以窥见,清华的办医之路,道阻且长。(点击查看往期文章:重大变化!复旦医院榜发布,今年不排名了)

策划:sysoon、gyouza|监制:carollero

参考资料:

[1]https://mp.weixin.qq.com/s/D_rF8c52lOo7r2E5lFSTsA

[2]https://mp.weixin.qq.com/s/L3Vzt8h7Ss8WMkKB_Gmugw[3][3]https://www.scm.tsinghua.edu.cn/info/1146/1565.htm

[4]https://www.btch.edu.cn/xxdt/mtbd/7a80a90400e04869b82d3be37b92ba67.htm

[5]https://www.tsinghua.edu.cn/info/1177/115249.htm

[6]https://tv.cctv.com/2019/09/01/VIDEpPxFei27HHQj5hCHBA8w190901.shtml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