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4和自然科研城市指数2024全球发布
健康
健康 > 行业 > 正文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4和自然科研城市指数2024全球发布

2024年11月21日上午,2024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科技创新中心与科研城市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论坛由清华大学联合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共同主办,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承办。论坛上,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发布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4》(GIHI2024) 报告, 施普林格·自然发布了《自然》增刊——《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4》(NISC2024)。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施普林格·自然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Arnout Jacobs)出席论坛并致辞。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致辞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致辞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在致辞中指出,科技创新是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创新活动从未在真空中发生。一个良性运转的创新生态系统,需要集聚创新制度、人才、大学、科学基础设施、创业支持以及科技金融服务等关键要素。在全球创新格局加速重构的背景下,开放与合作正推动知识、资源和技术的全球流动。为此,既要着力打造自身创新生态,吸引全球优质创新资源,也需更加积极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寻求共赢发展。

施普林格·自然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Arnout Jacobs)致辞

施普林格·自然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Arnout Jacobs)致辞

施普林格·自然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Arnout Jacobs)表示,《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从不同视角为我们提供了城市创新的深刻洞见,全面揭示了全球主要城市在科研实力、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国际合作网络中的表现与趋势。这些指数不仅为研究全球科技创新格局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推动城市间的创新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代表GIHI课题组发布并解读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4》(GIHI2024)的指数评估结果。数据显示,北京蝉联全球第三,粤港澳大湾区第六,上海超越巴黎、东京,上升至全球第七。综合排名前十的科创城市(都市圈)依次为旧金山-圣何塞、纽约、北京、波士顿、伦敦、粤港澳大湾区、上海、巴黎、东京和巴尔的摩-华盛顿。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有力支撑了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亚洲城市在创新生态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头部城市展现出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原始创新策源能力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发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4》(GIHI2024)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发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4》(GIHI2024)

《自然指数-科研城市 2024》增刊由施普林格·自然数据与分析解决方案中国区主管巨蓉在现场正式发布,她对2024年的评估架构、评测指标、数据评估结果进行了解读。在自然指数追踪的期刊中,中国的科研产出继续强势增长,北京再次登顶“科研城市”榜首,且优势进一步扩大,其贡献份额(Share)是第二名城市的近两倍。今年,上海取代纽约成为第二名,纽约跌至第三位,这也进一步巩固了这一趋势。纵观今年的“科研城市”,一个更有意思的现象可能是中国省会城市的崛起。从西部的成都到东部的合肥,有些省会城市虽然不为西方国家熟知,但正在与欧美的一些老牌科研中心同台竞技。

施普林格·自然数据与分析解决方案中国区主管巨蓉

施普林格·自然数据与分析解决方案中国区主管巨蓉

主题发言环节,施普林格·自然科研定制服务亚太与中国区执行编辑约翰·皮克雷尔(John Pickrell)发表了题为“Data reports with impact: Communicating with a wider audience”的演讲。他指出,在大模型时代,数据报告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影响力愈发显著。如何将庞大的数据转化为简单、清晰且有意义的内容,使其能迅速为广泛受众所理解,成为当前数据传播的重要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通过数据报告与更广泛的受众进行高效的互动,以提升社会整体数据素养和决策效率。

施普林格·自然科研定制服务亚太与中国区执行编辑约翰·皮克雷尔(John Pickrell)做主题发言

施普林格·自然科研定制服务亚太与中国区执行编辑约翰·皮克雷尔(John Pickrell)做主题发言

施普林格·自然科研智讯副总裁达伦·豪威尔(Daren Howell)在线上发表了题为“AI Cities - a look at AI hubs”的主题发言。他表示,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扩展,AI创新城市将持续吸引全球顶尖人才与资源,加速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进程。AI城市的快速崛起不仅有助于推动全球科技创新的进步,也为解决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医疗健康等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施普林格·自然科研智讯副总裁达伦·豪威尔(Daren Howell)在线上做主题发言

施普林格·自然科研智讯副总裁达伦·豪威尔(Daren Howell)在线上做主题发言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社会枢纽创新创业与公共政策学域教授吴逊发表题为“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的科创政策路径选择”的主题发言。他指出,科创生态培育对促进科技创新至关重要,政府可同时选择要素增量导向政策工具和生态优化导向政策路径,灵活使用多元的政策工具包,包括资金提供、基础设施建设、科创平台建设及运用、跨区域合作、搭建产学研联合体、引导风险投资和培养创新文化等。通过分析区域创新政策文本发现,当前政策工具以要素增量主导,吴教授认为,政策导向应平衡要素增量和生态优化两个导向,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政策。此外,吴教授指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有助于在区域创新政策研究中完善政策评估体系,政策路径优化,创新研究方法。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社会枢纽创新创业与公共政策学域教授吴逊做主题发言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社会枢纽创新创业与公共政策学域教授吴逊做主题发言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GIHI首席科学家陈玲,以“全球科学中心转移和科学研究范式变迁”为主题进行了主题发言。她指出,全球科学中心正在经历从欧洲和北美向亚洲,特别是中国城市的转移,中国城市在科学影响力的规模上全球领先,但需要在强度上进一步提升。尽管美国城市的影响力有所下降,但在科学和技术创新的质量上仍然保持领先。AI技术的应用正在推动科学研究范式的变迁,数据、算力、算法成为创新的核心要素,且在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生物学等学科中的应用增长迅速。面对科研范式变革,需要培养具备国际合作能力、跨学科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创新人才,并提供开放式的科学基础设施。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GIHI首席科学家陈玲做主题发言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GIHI首席科学家陈玲做主题发言

“创新指数研究与评估”圆桌对话环节,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玲主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原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唐杰,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朱学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张志娟,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高级研究员陈翔,沙特国家研究发展与创新局(RDIA)下属国家研究发展与创新观察中心总经理穆罕默德·阿尔谢里夫,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中心数据科学家、GIHI项目主管孙晓鹏等专家出席,并就代表性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经验及其相应的增长引擎、中国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战略定位与差异化优势、政府推动科技创新的角色与政策干预边界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创新指数研究与评估”圆桌对话环节

“创新指数研究与评估”圆桌对话环节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GIHI)报告已连续第五年面向全球发布,GIHI2024通过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创新生态三大维度30个指标,对全球120个城市(都市圈)的创新能力进行测度,揭示全球城市创新动态及创新格局的新趋势。

《自然指数》由施普林格·自然旗下的自然科研智讯(Nature Research Intelligence)编制。《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4》增刊通过聚焦全球主要城市及都市圈2023年在自然指数(Nature Index)追踪的期刊上的科研产出情况,探讨了当前全球的科学发展趋势。自然指数数据显示:北京仍然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科研城市,并且自2016年以来一直居于榜首。同时,中国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已极大增强其作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研中心的地位。

本次论坛共邀请了30余位业内专家出席和发言,现场100多位观众参加了会议,论坛通过多平台同步直播,共有3万名观众线上见证了指数报告的发布。

现场嘉宾合影

现场嘉宾合影

论坛当天,《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4》中文版同步在“自然中国”网站上线。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