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统一规范麻醉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健康
健康 > 资讯 > 正文

国家医保局统一规范麻醉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近日,国家医保局编制印发《麻醉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参考2023年版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将现行麻醉类价格项目整合为10项,助力安全手术诊疗。

国家医保局表示,下一步将指导各省医保局参考,结合实际做好对接落实,制定全省统一的价格基准,由具有价格管理权限的统筹地区对照全省价格基准,上下浮动确定实际执行的价格水平。

按照指南,麻醉类立项指南根据作用范围将现行价格项目分为局部麻醉、全身麻醉、镇静镇痛等 10个类别,在具体类别下根据具体操作设立项目,例如,局部麻醉根据作用机制分为局部浸润麻醉、局部静脉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还根据是否气管插管,设立无插管全身麻醉价格项目,使麻醉价格项目更加规范,确保临床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同时,也便于将来更多新的麻醉技术进入临床应用,让患者得到更加专业、精准的医疗服务。

麻醉过程中,监测能实时反映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让医生能及时发现可能危及生命的异常,并及时处理,如呼吸困难、循环不稳定等。过去的定价体系中,麻醉项目和监测项目是分开收费,往往根据监测设备频繁新增监测项目,如氧饱和度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等,变相造成麻醉监测费用居高不下。

为避免临床滥用监测项目,《指南》将监测纳入麻醉类项目的价格构成,不再一一列举。后续地方医保部门制定麻醉类项目价格基准时,将监测项目纳入成本核算范围,体现监测资源消耗。同时,考虑到患者麻醉监测需求主要与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密切相关,危重患者、儿童、老年人在实施麻醉时,意外情况发生率更高,需要提供更多监测。为充分体现服务产出导向,在麻醉项目中,为危重患者、儿童、老年人设立加收项,保障“一老一小”患者手术安全。

此外,麻醉类立项指南中,在规定麻醉类项目以“次”为计价单位的同时,考虑到需要“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支气管内麻醉”等麻醉支持的手术一般耗时较长,指南中明确此类麻醉项目以两小时为基础计算价格,超出时间可适当加收。同时,明确麻醉时长计算含麻醉监护室复苏阶段,这种类似“起步价+里程价”的计价方式,既满足绝大多数临床手术的需求,又避免长时间手术麻醉效果受时间限制,让患者能够更加清晰直观了解收费情况。

据悉,麻醉类价格项目立项指南的印发,将进一步推动医疗机构有效弥补在麻醉方面的不足和短板,助力麻醉学科发展,激励医疗机构通过提供专业性、针对性医疗服务获得增量性收入,持续优化医疗机构收入结构。

文/本报记者 解丽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