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举行的全球最大规模乳腺癌会议——2024年圣安东尼奥乳腺癌会议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团队发布的一项改变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模式的临床III期关键研究成果,成为大会关注热点。这项研究在常规蒽环、紫杉、铂类、环磷酰胺化疗基础上,联用中国原创免疫治疗新药卡瑞利珠单抗(一种PD-1单克隆抗体),将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病理学完全缓解率提高12.1%,从之前的44.7%提高到56.8%,显著优于当前常用的化疗方案。
国际四大医学期刊之一《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影响因子63.1)同期发表了这项重磅研究。这是JAMA创刊141年以来首次发表基于中国人群的乳腺癌原创新药研究。
最“毒”乳腺癌面临治疗瓶颈
三阴性乳腺癌约占所有新发乳腺癌的10%-20%,复发风险高,侵袭性强。相较其他亚型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的几个关键治疗靶点: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均为阴性,因此对内分泌治疗和HER2靶向治疗通常无效,其全身治疗主要依靠化疗,疗效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更差,故而常被称为最“毒”乳腺癌。
对于早期或局部晚期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在进行手术前一般会采用新辅助化疗以缩小肿瘤,若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则能明显改善治疗效果。目前,三阴性乳腺癌的标准新辅助治疗方案是以紫杉、蒽环、环磷酰胺为基础的化疗。
标准治疗方案已取得一定疗效,但临床上仍在探索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近年,研究者尝试将免疫治疗纳入标准化疗方案。例如,IMpassion-031、KEYNOTE-522等系列大型III期临床研究证实,在传统化疗基础上加用免疫治疗(PD-1或PD-L1单克隆抗体),能明显提高患者新辅助化疗的病理完全缓解率,并且延长生存。
“已有的大型研究主要基于西方人群,并且较少纳入淋巴结转移较多的患者。”肿瘤医院大外科主任兼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介绍,卡瑞利珠单抗是国内原创研发的一种高效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中的疗效已得到充分验证,因而该团队考虑将卡瑞利珠单抗与三阴性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方案联合,探索提升患者疗效的机会。
据此,由邵志敏教授作为首席研究者,领衔国内40家临床中心推进“CamRelief”临床研究。
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有了“中国方案”
“CamRelief”研究共纳入441例早期或局部晚期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前接受新辅助卡瑞利珠单抗或安慰剂联合化疗,并且手术后继续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或安慰剂治疗最多一年。
研究显示,经过中位14.4个月的随访,在标准化疗方案上加用卡瑞利珠单抗的患者,其病理学完全缓解率为56.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4.7%,绝对获益高达12.1%,达到预设的统计学检验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入组患者均为中国人群,并且淋巴结阳性患者占70.5%,III期患者比例占35.8%,远高于既往的大型研究研究,对此类临床高危人群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一项令人振奋的研究成果,在传统化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瑞利珠单抗,将患者新辅助治疗的有效率提升超过了10%,并且在各个亚组中均观察到获益!”邵志敏教授说,该治疗方案安全性可控,有望真正改变新辅助治疗的临床实践。
医企融合发展孕育新成果
“CamRelief”研究是继2024年1月FUTUER-SUPER(发表于《柳叶刀-肿瘤学分册》)、2024年10月BCTOP-A-01(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团队产医融合发展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早在10年前,邵志敏教授领衔团队便投身破解三阴性乳腺癌精准治疗难题,该团队已建立全球最大的三阴性乳腺癌多组学队列,绘制出全球最大的三阴性乳腺癌基因图谱,并开拓性地提出“基于分子分型的三阴性乳腺癌精准治疗策略”,将这种最“毒”乳腺癌的疗效提升3倍,产出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和重要科研成果专利转化。
“多年来的研究积累让类似CamRelief研究的重磅成果不断涌现。最终使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治疗更有效。此次重要成果的诞生离不开医药企业和全国40家临床中心的大力支持,为后续的医企融合研究模式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邵志敏教授介绍,今年,肿瘤医院牵头成立了乳腺癌精准治疗协作组(BCTOP),旨在推进多中心乳腺癌精准治疗的临床研究,搭建中国特色乳腺癌转化研究平台,期待以更多中国原创方案造福全球乳腺癌患者。
作者:唐闻佳 王广兆 范蕾
文:唐闻佳 王广兆 范蕾图:受访方供图编辑:唐闻佳责任编辑:姜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